黄色片女人_av毛片国产_亚洲精品成_91视频a - 黄色三级网站

第一學期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

時間:2022-11-11 08:19:48 學期總結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第一學期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

  總結是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進行分析研究的書面材料,通過它可以正確認識以往學習和工作中的優缺點,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寫總結吧。我們該怎么去寫總結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第一學期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第一學期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

第一學期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1

  本學期我堅持以《課程標準》為指南,根據《品德與社會》學科教學特點,緊緊抓住學生身心成長的特點,引導和培養他們良好的思想品質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一是重在課堂教學貼近學生生活實際上下功夫、構建生活課堂、規范學生行為習慣,抓好養成教育。二是突出課改重點,深化教研內涵、開發教育資源、優化教學行為,提升教研品位。

  一、認真學習,理論聯系實際,掌握教材實質

  這學期,我認真《品德與社會》教材培訓材料,進一步用理論充實自己的頭腦,具體的課例帶來了更感性的認識,從而更能把握住教材的實質,在此基礎上制定好《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并認真實施。

  二、利用新課標的要求備課,體現課程理念

  自參加課程改革以來,接觸了大量的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對教育教學規律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然而,理論如果不變成教學實踐,再先進也是沒用的。

  為了把理論轉化為教學實踐,本學期我把握教材的性質,尋找更符合學生的切入點,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自主地投入到活動中去,提高學生的自豪感,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對教材精心策劃、反復推敲,將教學思想、教學設計在教研組內交流。課后,結合教學反思,和其它教師的意見,在教研組內進行評點,分析。

  三、規范學生的品德行為,用校園文化熏陶學生

  一學期以來,我們大力加強良好的行為規范養成教育、文明禮儀教育,幫助學生養成文明、守紀的良好習慣。從小、從近、從實、從細抓好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養成教育,并結合校園文化重建,把新《守則》、《規范》上墻,并設置一些富有教育內涵、學生易于接受的固定宣傳標語,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

  四、注重學生的'親身體驗和活動,是有效實施道德品質教育和社會知識教育的客觀要求

  本學期,我強調拓展課堂的內涵,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進行各種活動,承擔一定的角色,在做中不斷領悟、感知,在做中培養社會生活能力,發展個性品質,體驗道德準則并規范自身的行為。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堂上采用多種方式來學習。如小組討論交流活動,小組匯報活動,團隊心理游戲活動等,學生上課能自主學習、交流討論,對所學的知識感興趣,尤其喜愛團隊心理游戲活動,在活動中培養合作精神,理解深刻的道理。讓學生通過合作、動手、對比實驗體會集體的涵義、集體的作用。

  今后,我將繼續努力,不斷實踐,更好地推進教學改革,推進素質教育,進一步提高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讓兒童的品德在生活里萌芽,讓兒童的生活在笑聲中飛揚。

第一學期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2

  本學期我根據品德與社會教材的指導思想和教學目標制定了教學工作計劃。全學期依照教學內容和結合班的實際進行授課,重點做了下面幾點工作。

  一、基本教學情況概述

  認真做好制訂的思品、社會學科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指導意見的學習、研究工作,充分發揮課堂教學在實施素質教育中的主陣地作用。在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指導意見的基礎上,組織思想品德、社會創新與實踐能力培養的方面的教學活動。積極開展全國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實驗工作。積極參與《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程的新教材輔導,并在實驗中整理經驗,發現問題。

  二、教學目標完成情況

  1.傳統美德教育

  在教學過程中結合課文教學內容和班的實際情況,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教育學生要養成好習慣。遇事要講道理,不任性,還要懂得尊敬老人、愛護幼小。生活要節儉,不浪費,做一個講道理、懂禮貌、勤儉節約的好孩子。堅持誠信、提倡節儉。不僅要提倡節儉的精神,還要在生活中真正的'做到節儉。學生在學習中提出了很多節儉小竅門,在無形中使學生將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與自己的日常生活和消費行為聯系起來。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和成長中的普遍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對于美的追求,引導學生學會調試自己的心理。

  2.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

  通過教師講授和學生收集資料兩種主要方式從不同時期沿革了解新中國的發展。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了解到建國初期我國的各個方面情況,在查找資料和閱讀材料過程中幫助學生了解到全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如何從艱難中起步,在工業、農業、科學技術衛生等各個方面,戰勝了一個又一個困難,創造了奇跡,使中國走向了繁榮富強。通過對抗美援朝戰爭的詳細講解,學生從中感受到了那一段英雄兒女的戰斗史對于中國的繁榮富強所起到的不可磨滅的作用。使學生產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從政治、經濟、對外交往、社會生活各個方面介紹新中國所取得成就,感悟我國改革開放20多年以來取得的成就。增強學生的民族認同感和歸屬感。

  三、教學方法和措施

  (1)新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中心,以問題研究為手段,以個性發展為目標的教育觀,在課堂教學中逐步形成。

  (2)采用體驗學習的學習方式,通過學習者自身的活動獲得直接經驗,使學生對于社會情境模擬體驗,引發思考。

  (3)采用解決問題式的學習,使學生在尋找和思考解決具體社會問題過程中形成關心社會的態度和參與社會生活的行為方式。

  四、教學反思

  教師在教學中應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注重現代化教學手段和學科教學的整合,提高課堂效率。課堂教學應把教學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上(搜集材料的能力、閱讀能力、理解能力、運用能力)。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重視教師全面素質的提高問題,加強學科組成員間的共同交流與討論,在教學設備、資料上加大投入,引導教師不斷的學習,提高自身素質,這樣會更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第一學期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相關文章:

小學品德與社會學期教學總結范文04-23

《品德與社會》第二學期教學計劃05-09

小學生《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04-30

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總結10-25

品德與社會的工作總結04-08

《品德與社會》的優秀教學計劃03-27

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04-04

有關《品德與社會》的教學計劃04-28

小學第一學期教學工作總結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