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片女人_av毛片国产_亚洲精品成_91视频a - 黄色三级网站

中考歷史復習知識

時間:2022-12-09 16:30:07 中考歷史 我要投稿

中考歷史復習必備知識

中考歷史復習必備知識1

  第6課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中考歷史復習必備知識

  一、 慕尼黑陰謀

  1.內容:簽訂《慕尼黑協定》(1938年9月)

  2.目的:禍水東引,把德國侵略矛頭引向蘇聯

  3.實質:縱容侵略,以犧牲弱小國家的利益來安撫侵略者。

  4.影響:把綏靖政策推向頂峰,使法西斯國家得寸進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脹,也極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加速了二戰的全面爆發。

  5.啟示:對待法西斯國家的.侵略行為不能姑息養奸,要堅決斗爭。反對綏靖政策,制止爭霸的局部侵略戰爭,是清除大戰隱患的重要舉措。

  二、第二次世界大戰

  1.全面爆發標志:1939年9月1日,德國突襲波蘭,英法被迫對德宣戰。

  2.規模擴大的標志:1941年6月德國進攻蘇聯,蘇德戰爭爆發。

  3.進一步擴大的標志: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

中考歷史復習必備知識2

  第六課 春秋戰國的紛爭

  一、春秋爭霸

  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史稱“東周”。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

  2.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積極改革內政,發展生產;同時改革軍制,組建強大的軍隊,以“尊王攘夷”為號令,逐步成為春秋第一霸主。

  3.公元前7世紀后期,晉楚雙方城濮大戰后晉文公成為中原霸主。百年后,楚莊王做了中原霸主。

  二、戰國七雄

  1.戰國七雄按東南西北到中間的順序排列為齊、楚、秦、燕、趙、魏、韓。

  2.發生于公元前260年,秦、趙之間決定性戰役是長平之戰。長平之戰使東方六國再也無力抵擋秦國。

  第七課 大變革的時代

  一、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

  1.春秋時期是我國奴隸制度瓦解時期,戰國時期是我國封建制度的形成時期。

  2.我國農業發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指牛耕。牛耕:最遲春秋末年使用,戰國推廣。鐵農具:春秋出現,戰國推廣。

  二、著名的都江堰

  戰國時期,李冰為秦國修筑的都江堰是舉世聞名的防洪灌溉工程。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

  三、商鞅變法

  1.時間、地點:公元前356年,秦國。

  2.內容:①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②獎勵耕戰,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據軍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的特權。③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3.作用: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經濟得到了發展,軍隊戰斗力不斷增強,發展成為戰國后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

  第八課 中華文化的勃興(一)

  1.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

  2.商朝人刻在龜甲或獸骨上的文字,稱為“甲骨文”。

  第九課 中華文化的勃興(二)

  1.孔子是春秋晚期人,其言論記錄在《論語》中,他提出“仁”的學說,主張“愛人”,“為政以德” ,教育上提出:因材施教,溫故而知新,老老實實的學習態度。《論語》由孔子弟子整理編寫。

  2.老子是春秋晚期人,其學說記錄在《道德經》中,他認為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對立的雙方能夠相互轉化。 《道德經》由戰國時期道家學派整理而成 。

  3.墨子是戰國時期人,主張 “兼愛”、“非攻”,反對以大欺小、以強凌弱,支持正義戰爭。

  4.孟子是戰國人,認為“春秋無義戰”,反對一切戰爭。主張“仁政”治國,輕徭薄賦,強調保護環境。 5.韓非是戰國末期人,主張改革,反對空談仁義,提倡法制 。

  6.孫武是春秋晚期人,著有《孫子兵法》一書,其軍事思想是:“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中考歷史復習必備知識3

  第一課 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一、我國最早的人類

  1.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的人類是元謀人,距今約170萬年。

  2.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是會不會制造工具。

  二、北京人

  北京人距今約70-20萬年,保留猿的特征,但手腳分工明顯,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打制石器。

  第二課 華夏之祖

  一、華夏之祖——黃帝和炎帝,人文初祖——黃帝

  二、堯舜禹的“禪讓”

  1.夏朝的建立,標志著奴隸制度開始了。我國奴隸社會開始于公元前21世紀。

  2.約公元前20xx年,禹建立夏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朝的建立,標志著我國早期國家的建立。

  第三課 夏、商、西周的興亡

  一、夏朝的興衰

  1.禹死后,把王位傳給他的兒子啟,使世襲制度代替禪讓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2.約公元前1600年,湯戰勝桀,夏滅商建。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戰。商滅,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鎬,又稱鎬京,歷史上叫西周。

  二、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為了鞏固統治,西周實行分封制。

  2.內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隸,分給親屬、功臣等,封他們為諸侯。諸侯必須服從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納貢品,平時鎮守疆土,戰時帶兵隨從天子作戰。

  3.作用:開發了邊遠地區,加強了統治,使西周成為一個強盛的國家。

  第四課 燦爛的青銅文明

  1.在原始社會末期,我國已經出現了青銅器。商朝是我國青銅文化的燦爛時期。著名的'青銅器有司母戊鼎(造型雄偉)和四羊方尊(造型精美)。

  2.與商周同期,我國西南地區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種獨特的青銅文化,這就是舉世聞名的“三星堆”文化。那里出土的青銅面具、大型青銅立人像、青銅神樹等,引起中外人士的矚目。

中考歷史復習必備知識4

  一、 當今世界政治格局

  1.特點:暫時形成了“一超多強”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著多極化發展,一個新的相對穩定的世界格局還未定型。

  2.“一超多強”:“一超”指美國,“多強”是指歐盟、日本、中國和俄羅斯等國家和國家集團,它們的實力不斷增強,成為牽制美國稱霸世界,促進世界格局多極化的'重要力量。

  3.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過程中,越來越具有決定性作用的因素是:經濟實力。

  二、科索沃戰爭

  1.時間:1999年3-6月

  2.概況: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越過聯合國安理會,以南斯拉夫聯盟軍隊屠殺科索沃地區阿爾巴尼亞族人為借口,對南聯盟境內進行狂轟濫炸,造成南聯盟重大的人員傷亡和物質損失。在此期間,中國駐南使館也遭到北約導彈襲擊,三名中國記者不幸犧牲。

  3.影響:美國對世界多極化趨勢的挑戰,聯合國的主導地位受到嚴重挑戰。表明世界多極化趨勢將是長期的、曲折的斗爭過程。

中考歷史復習必備知識5

  一、隋唐

  1、581年,楊堅(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長安;589年,隋滅陳,統一全國結束了長期的分裂割據局面。隋文帝實行了改革在中央設三省六部制。

  2、隋朝開鑿的大運河分為三點四段即以洛陽為中心,北通涿郡,南到余杭,分為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熟記P2,隋運河圖)。隋、元兩朝大運河的南北起點都相同,南起今杭州,北到今北京,都以洛陽為中心,元朝南糧北運比隋朝更有優勢的理由:新開了兩段運河,運河從杭州直達北京(大都),還開辟了暢通的海道。

  3、618年,李淵(唐高祖)稱帝,建立唐朝,定都長安;隋朝時李春主持修趙州橋,它是我國最古老的石拱橋。

  4、武則天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5、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統治時出現“貞觀之治”(23年);唐朝中期唐玄宗(李隆基)統治時,經濟空前繁榮,唐朝進入全盛時期,史稱“開元盛世”(29年)。

  6、曲轅犁和筒車的出現,表明唐朝農業生產工具有了很大改進。史書記載:“水激輪轉,眾筒兜水,次第下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絕勝人力”這種提水灌溉工具最早出現于唐朝。

  7、唐朝疆域,東到大海,西達咸海,東北至外興安嶺以北和庫頁島,南及南海。

  8、唐太宗實行較開明的民族政策,受到北方民族的擁護被北方各族稱為“天可汗”。

  9、回紇是維吾爾族的祖先,六詔人是彝、白族的祖先,吐蕃是藏族的祖先。

  10、唐太宗派大臣護送文成公主入藏與吐蕃贊普松贊干布成親。他們為促進漢藏兩族的友好關系做出了重大貢獻,在拉薩大昭寺有她的塑像。唐中宗時,把金城公主嫁給尺帶珠丹,進一步密切了唐蕃的友好關系。

  11、中日交往歷史悠久,早在漢朝時就有往來。唐朝時,中日往來頻繁,日本先后13次派遣唐使。日本到唐朝的留學生中最有名的是阿倍仲麻呂;唐朝時期東渡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中,最有影響的是鑒真和尚(他6次東渡日本,最后一次才成功)。

  12、唐朝初年著名僧人玄奘西游天竺取經,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13、755年,唐朝節度使安祿山發動叛亂,后來,其部將史思明繼續進行叛亂,直到763年,唐朝才平定叛亂,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危害:使北方生產遭到嚴重破壞。

  14、隋唐時期,最杰出的醫藥學家是孫思邈,其名著《千金方》對我國的醫藥學發展影響巨大。后人尊稱孫思邈為“藥王”。

  15、唐朝最著名的詩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李白被稱為“詩仙”,他的不朽名作有《蜀道難》和《望廬山瀑布》等;杜甫被后人稱為“詩圣”,他的名作有《三吏》、《三別》等作品;白居易的著名作品有《長恨歌》和《琵琶行》。

  16、隋唐時期,著名的書法家有柳公權、顏真卿;著名的畫家有隋朝的展子虔和唐朝的閻立本、吳道子,其中的吳道子被后人尊為“畫圣”,代表作為《天王送子圖》

  17、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金剛經》;在隋唐時期開鑿的敦煌莫高窟,是石窟藝術的典型代表。

  二、五代、遼、宋、夏、金等政權

  1、唐朝滅亡后的`50多年里,中原地區先后出現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五個朝代,總稱五代。

  2、960年,后周大將趙匡胤(宋太祖)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北宋,定都開封。

  3、916年,契丹國首領耶律阿保機統一各部,在上京稱帝,建立契丹國后,契丹改國號為遼;1038年,元昊建立西夏(我國西北地區由黨項族建立并定都興慶的政權);

  4、1115,女真族首領完顏阿骨打建立金國,定都會寧。1127年,金滅亡北宋;1127年,趙構建立南宋,定都臨安。

  5、訂立“澶淵之盟”的雙方是遼與宋

  6、南宋的抗金名將有岳飛和韓世忠等,岳飛于1140年在郾城之戰中大敗金兵。

  7、北宋時發明了插秧農具“秧馬”;還出現了牛轉翻車;政府把從越南引進的占城稻由福建推廣到北方一些地方。南宋時,農業生產技術進步,太湖流域一帶的水稻產量很高,當時流傳著“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

  8、北宋的開封和南宋的臨安都有夜市、曉市,還出現了娛樂場所“瓦肆(瓦子)”;北宋前期,在四川地區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

  三、元朝

  1、1206年,蒙古貴族推舉鐵木真為大汗,尊稱成吉思汗,統一蒙古政權。1271年,忽必烈(元世祖)建立元朝,定都大都(為政治中心、聞名世界的商業中心);

  2、我國古代史上,由少數民族建立的第一個全國統一的封建王朝是元朝,第二個是清朝。

  3、為了加強對全國的統治,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元朝在中央設宣政院管轄吐蕃(西藏地區),使西藏正式成為我國中央政府直接管轄的行政區域。(圖)

  4、元朝還設置澎湖巡檢司,管轄澎湖和琉球,這是最早將臺灣納入其行政管轄范圍,表明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5、元朝時意大利人馬可·波羅在中國生活了十多年,并經常巡視各省或出使外國,元朝對外貿易的最大港口是泉州。

  6、火藥用于制

中考歷史復習必備知識6

  一、法國啟蒙思想

  1.出現的時間:18世紀

  2.背景:法國的舊制度衰敗。

  3.代表人物:伏爾泰、盧梭、孟德斯鳩等。

  4.主要內容:反對封建****和天主教會,宣傳資產階級自由、平等思想。

  5.性質:反封建、反教會的資產階級思想啟蒙運動。

  6.作用:伏爾泰等啟蒙思想家對封建****和天主教會的猛烈抨擊和對自由、平等思想的宣傳,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為新興的資產階級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貴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促進了歐洲的社會進步。在啟蒙思想影響下,法國爆發了大革命,美國爆發獨立戰爭。也促進了亞洲的中國、日本的'思想解放。

  二、科學的革命——自然科學的大發展

  1.英國科學家,近代自然科學的奠基人之一——牛頓的貢獻

  (1)天文學: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

  (2)數學:創建微積分

  (3)力學:建立了完整的力學理論體系,其中力學三定律對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影響最大。

  2.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的貢獻

  于1859年出版了《物種起源》一書,提出了“進化論”思想,第一次把生物學建立在完全科學的基礎上,****了神創論和物種不變論。

  3.愛因期坦的貢獻

  他是20世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其最重要的貢獻是20世紀初提出了相對論,為原子彈的發明和原子能的應用提供了理論基礎。

中考歷史復習必備知識7

  第十四課 鋼鐵長城

  1.人民海軍的建立:在新中國成立前夕,我國第一支海軍——華東軍區海軍建立,新中國成立后,又相繼建立了北海、東海、南海三個艦隊。目前海軍已由水面艦艇部隊、潛艇部隊、海軍航空兵、海軍陸戰隊等多兵種組成,活動范圍逐步擴大。

  2.人民空軍是在陸軍基礎上建立起來,空軍剛誕生就面臨抗美援朝的考驗,在朝鮮戰場擊落敵機三百多架,取得了輝煌戰績。隨著科技發展,空軍裝備了一批新型飛機。

  3.導彈部隊是現代化軍隊不可缺少的,又稱為第二炮兵,主要擔任核反擊任務。1966年,中國開始組建戰略導彈部隊。導彈部隊陸續裝備了中程、遠程、洲際導彈核武器等,具有較強的戰斗力。(我國實行的是科技強軍戰略)

  第十五課 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新中國的外交政策: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1)最早提出:1953年底,周恩來在接見印度代表團時,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2)主要內容: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

  (3)共同倡導:1954年,周恩來、尼赫魯(印度)、吳努(緬甸)。

  (4)意義: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國際上產生了深遠影響,被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所接受,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關系的基本準則。

  3萬隆會議(亞非國際會議)

  (1)召開時間:1955年

  (2)“求同存異”方針的'提出者:周恩來

  (3)“求同存異”方針的提出的意義:

  促進了會議的圓滿成功,也促進了中國同亞非各國的團結與合作。

中考歷史復習必備知識8

  1.明朝前期明成祖(朱棣)在1405——1433年派鄭和七次下西洋,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他是我國也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航海家。鄭和的遠航,促進了中國和亞非各國的經濟交流,加強了我國和亞非各國的友好關系。

  2.明政府派戚繼光抵抗倭寇,平息東南沿海的倭患。

  3.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國廣東澳門的居住權。在1999年12月20日,回歸祖國懷抱。

  第十七課 君主集權的.強化

  1.明朝后期,女真的杰出首努爾哈赤統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努爾哈赤自立為汗,國號為金,史稱后金。遷都沈陽,后改稱盛京。

  2.皇太極繼承汗位改女真族名為滿洲。1636年在盛京稱帝,改國號“金”為清。1644年遷都北京,確立起對全國的統治。

  3.為了加強君主****,雍正帝設立軍機處,議政王大臣會議名存實亡,乾隆帝時撤銷議政王大臣會議。軍機處的設立,標志著我國封建君主集權的進一步強化。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為加強思想上的控制,大興“文字獄”。

  第十八課 收復臺灣和抗擊沙俄

  1.明朝后期(1624年),荷蘭殖民者侵占了我國寶島臺灣,1661年鄭成功率兵進入臺灣,1662年初荷蘭殖民者被迫投降,臺灣重新回到祖國懷抱。鄭成功是我國歷史上的民族英雄。鄭成功在臺灣設置府縣,加強管理。

  2.1683年清軍進入臺灣,1684年清朝設置臺灣府,隸屬福建省。臺灣府的設置,加強了臺灣同祖國內地的聯系,鞏固了祖國的東南海防。

  3.17世紀中期,沙皇俄國勢力侵入我國黑龍江流域,在雅克薩和尼布楚修建城堡。康熙帝命令清軍水陸并進,擊斃侵略軍頭目托爾布津,沙俄軍隊被迫投降。

  4.1689年中俄雙方代表在尼布楚進行談判,經過平等協商簽訂了《尼布楚條約》。這個條約,從法律上肯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的領土。

中考歷史復習必備知識9

  第四課 工業化起步

  1.第一個五年計劃

  (1)一五計劃時間:1953年~1957年

  (2)基本任務: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建立國家工業化和國防現代化的初步基礎;相應地發展交通運輸業、輕工業、農業和商業;相應地培養建設人才。

  (3)一五期間重工業成就:

  ①鞍山鋼鐵公司建成投產

  ②長春一汽生產出第一輛汽車

  ③制成第一架噴氣式飛機

  ④沈陽第一機床廠建成投產

  (4)一五期間交通運輸業成就:

  ①武漢長江大橋建成

  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通車

  2.共和國第一部憲法的頒布

  (1)時間:1954年9月

  (2)制憲機關: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3)五四憲法特點:

  ①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

  ②也是我國有史以來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

  第五課 三大改造

  1.對農業的改造

  (1)時間:1953年—1956年

  (2)改造方式:引導農民參加農業生產合作社,走集體化和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

  2.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

  (1)時間:1954年—1956年

  (2)方式:先是公私合營,后來對資本家占有的生產資料實行贖買政策(實現了和平過渡,是中國社會主義改造中的創舉)

  3.三大改造完成的意義:

  1956年底,國家基本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實現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任務。我國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4.三大改造的實質: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

  5.三大改造的缺點:要求過急,工作過粗,改變過快。

【中考歷史復習知識】相關文章:

中考歷史復習知識點02-02

中考歷史復習必備知識整理05-09

中考歷史復習的必備知識點05-12

中考歷史復習必備的知識點05-12

中考歷史的復習必備知識點05-12

中考歷史復習必考知識點05-09

中考歷史考試復習知識點05-09

2017中考歷史復習必備知識05-09

中考歷史復習必備知識點歸納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