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八年級地理期第三章中考知識點
土地資源是在目前的社會經濟技術條件下可以被人類利用的資源,是一個由地形、氣候、土壤、植被、巖石和水文等因素組成的自然綜合體,也是人類過去和現在生產勞動的產物。因此,土地資源既具有自然屬性,也具有社會屬性,是“財富之母”。土地資源的分類有多種方法,在我國較普遍的是采用地形分類和土地利用類型分類:
(1)按地形,土地資源可分為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這種分類展示了土地利用的自然基礎。一般而言,山地宜發展林牧業,平原、盆地宜發展耕作業。
(2)按土地類型利用,土地資源可分為已利用土地棗耕地、林地、草地、工礦交通居民點用地等;宜開發利用土地棗宜墾荒地、宜林荒地。宜牧荒地、沼澤灘涂水域等;暫時難利用土地棗戈壁、沙漠、高寒山地等。這種分類著眼于土地的開發、利用,著重研究土地利用所帶來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環境效益。評價已利用土地資源的方式、生產潛力,調查分析宜利用土地資源的數量、質量、分布以及進一步開發利用的方向途徑,查明目前暫不能利用土地資源的數量、分布,探討今后改造利用的可能性,對深入挖掘土地資源的生產潛力,合理安排生產布局,提供基本的科學依據。
水資源現狀
地球上水的總貯量約有13.9億km3,其中約97%為海洋咸水,不能直接為人類利用。二淡水的總量僅為0.36億km3,而且這不足地球總水量3%的淡水中,有77.2%是以冰川和冰帽形式存在于極地和高山上,也難以為人類直接利用;22.4%為地下水和土壤水,其中2/3的地下水深埋在地下深處;江河、湖泊等地面水的總量大約只有23萬km3,占淡水總量的0.36%。因此,只有約20%的淡水是人類易于利用的,而能直接取用的河、湖淡水僅占淡水總量的0.3%。
可見,可供人類直接利用的淡水資源是十分有限的。水圈是水體(液態和固態)所覆蓋的地球空間。范圍上自大氣對流層頂部,下到深層地下水的下限,包括大氣中的水汽、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以及生物體內的水等。地球上各種水體的總儲量為13.86億立方千米,大部分以液態形式儲存于海洋、河流、湖泊、水庫、沼澤和土壤中;部分以固態形式成為極地的冰原、冰川、積雪和凍土中水分;小部分以水汽存在于大氣中。
【八年級地理期第三章中考知識點】相關文章:
中考地理的知識點05-12
中考八年級地理必備知識點10-17
中考地理的知識點歸納05-09
中考地理的知識點匯總05-09
中考地理知識點05-09
地理中考必考的知識點05-12
中考地理的知識點之俄羅斯地理05-09
中考地理的知識點:河流與湖泊05-09
中考地理知識點學習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