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為什么面試技巧并非求職成功關鍵
今天是春節長假的第一天,而對于眾多將要畢業的大學生們來說,經過短暫的休整,又要開始為找工作而忙碌了。招聘會現場的采訪以及相關的一些調查顯示,雖然大學生們求職已趨于務實,但是對如何獲得求職成功的認識還存在誤區。
個人能力最被看重
在某軟件最近的一項關于大學畢業生的求職調查中,很多大學生在選擇企業時都希望“專業對口”,另外像“職業發展空間”、“薪資福利水平”和“企業知名度”也是他們比較看重的。而“行業”和“企業發展潛力”則較少被考慮。然而,有49%的被訪HR認為,“個人能力”是他們在招聘應屆畢業生時最關注的因素,“學習能力”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他們解釋說,大部分的書本知識與實際操作是有距離的,只有那些擁有主動學習、時時學習的態度和能力的人才能勝任更具挑戰性的工作。除了“學習能力”,個人能力中還包括“適應能力”、“執行能力”、“溝通能力”、“領悟能力”等。也正是因為如此,大多數HR對于大學生畢業于哪所學校并不很看重,他們認為經過2、3年的培養后,那些個人能力優秀但是畢業于普通高校的員工顯得“更踏實”、“更肯干”。
“學生氣”不是件壞事
就業的壓力讓學子們對一些求職技巧越來越關注,某網站做的一項調查中,在被問及“臨近就業,你自認為在哪方面最為薄弱”時,“面試技巧”被排在前列,甚至超過了“專業知識”。簡歷指導、面試技巧等文章能夠輕而易舉地從各類渠道獲得,學生們在這幾個方面的能力有所增強。但過于注重這些技巧,令學生們在面試中往往收起自己的個性,HR們接觸到的是幾乎程式化般的自我介紹、參與應聘的理由,對HR們的提問也像事先對好答案一樣如出一轍。尤其是一些名牌高校的學生,他們很自信,口頭表達能力比較強,心理素質以及應變能力也讓人刮目相看。但是,這種超出年齡與身份的冷靜與從容所造就的“完美”面試,并不一定就完全能得到招聘者的好感,甚至還會對那些表現完美學生的真實水平打上問號。
作為一名將畢業的學生,對社會的了解,對企業、職位的了解不可能做到完美,既然企業有了招收應屆生的打算,適度的緊張與“學生氣”還是能讓HR接受的。一位IT領域HR認為,企業需要應聘者展示的是自我,而并不是經過刻意掩飾的形象。真實地表達出自我的個性,能讓企業更清楚地認識自己,而這對學生本人也是一個負責的態度,因為擇業是雙向的,掩飾的結局很有可能是將學生安排到一個不適合的崗位上。另外,當很多人的面試落入了程式化的時候,那點“學生氣”也許會給面試官留下深刻印象。
轉行莫跟風
有調查顯示,在臨近畢業時,自感專業知識薄弱的學生不在少數。不少學生往往在臨近畢業時才感到自己專業知識的不足,造成就業時自信缺失,轉而選擇與專業不對口的工作。還有人因為對自己專業不喜歡在求職時也會選擇轉行。在去年一個有關大學生實習的活動中,雖然報名的學生出自不同的高校,專業也是五花八門,但在填寫實習職位時,選擇市場類和人力資源類職業占據60%以上。一些化工、IT類專業的學生,明確表示自己并不喜歡所學的專業,對于將來的就業方向也都集中在了市場營銷和人力資源上。人力資源專家提醒說,不喜歡自己的所學專業,可以嘗試專業不對口的擇業,但對于新的行業,要做到心中有底。可是不少學生對自己就業的方向往往沒有更深的了解,盲目跟風的現象較為嚴重。他們對市場類、人力資源類等職位了解并不多,有些只停留在“坐辦公室”和一些電視劇里超脫現實的完美印象。
另外,來自HR的信息是,從事技術類工作,不僅職位發展比較快,企業也更愿意培養。而放棄原有的專業,去進入另一個全新的領域,除非你的適應力特別強,否則付出的代價將會很大。有調查顯示,在招用大學畢業生的企業中,制造行業錄用應屆畢業生比例比較高,比例超過20%。
職業規劃任重道遠
“職業規劃決定求職方向”,通過這幾年的宣傳,大家對于職業規劃也并不陌生,一些學生可以說出諸如MAST、性格測試等專業名詞。學生的職業規劃意識是有所增強了,規劃的欲望也很強烈,但其規劃的方式與方法有著不少誤區。如在進行規劃時,在對于自我興趣與性格的認識上,大多數學生仍然只是從“我認為”這一主觀角度出發,并在這樣的結論基礎上判斷自己適合哪些行業和職業。科學的職業規劃為的是正確引導今后的職業發展,有關人士認為,對于學生職業規劃的科學普及,學校、家庭、社會均有義務幫助學生,使其客觀、全面地了解自身,降低職業風險。
實習經歷切莫“注水”
前不久,一個簡歷上寫有豐富實習經驗的大學畢業生前往職介所求職,無論是專業知識介紹還是為人舉止上都表現不錯,于是,他被推薦到某三資企業應聘計算機管理員。但是第一次面試就沒有通過,企業認為只有理論知識而無應有的技能和經驗,他的實習經歷“注了水”。
簡歷“注水”,對這個帶有爭議性的話題的討論由來已久。在如今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中,普通的文化素質和技能經歷,通過一定的包裝,的確能夠起到拋磚引玉、錦上添花的作用。一份出色的簡歷也確實能給單位留下深刻印象,在求職中占得先機。于是在簡歷中投企業所好,過分夸張或編造相關內容的事時有發生。以前應屆畢業生簡歷中“注水”較多的是在“擔任學生干部”或者“得到多次校際獎勵”等方面,而現在則是子虛烏有或者被夸張過的實習經歷,從而顯示自己有著豐富的工作經驗。許多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人士因此被簡歷上的文字所蒙騙,如何甄別簡歷的真與假,提高招聘效率成了困擾企業人事的難題。
雖然實習經歷“注水”也是許多應屆畢業生的無奈之舉,因為不同以往重視學歷、證書,許多企業現在在招聘時更現實,更重視實踐經歷,所以求職者為迎合招聘方,就在實習經歷上大做文章,以期望吸引招聘者的眼球,增加自己的錄取幾率。
不過,既然企業準備招大學畢業生,就是看中了他們特有的職場競爭力,企業注重的是整體素質和職業道德,實習經歷并不是決定因素。求職簡歷可以適度“包裝”,但千萬不可“注水”;可以根據崗位需求,較多地展示自身優勢,但不能把“1”寫成“2”,把“無”寫成“有”。簡歷包裝如果從適度演變成過度,即使真被單位錄取,也可能因達不到企業的要求而失去工作。應屆畢業生求職時,應該在堅守誠信基礎上,學會適度包裝“營銷”,另外,與其在簡歷中摻雜水分,不如加強自己的綜合素質,增強職場競爭力。
【為什么面試技巧并非求職成功關鍵】相關文章:
求職面試的技巧是最為關鍵的05-11
求職面試技巧助你成功05-09
成功面試技巧05-11
成功面試的技巧02-09
寫好求職信關鍵技巧04-12
面試時自信是關鍵面試技巧04-22
求職面試技巧-求職面試技巧大全04-01
提高求職面試成功率的技巧05-12
跨國公司求職成功的面試技巧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