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的壞處
讀書的壞處
張祺
剛進書房打開電腦碼上題目,妻子尾隨而至。“你原來不是寫過文章盡數讀書的好處嗎?擺出一幅誨人不倦的臭模樣,說我不愛讀書生活就像盲人走夜路如何危險,現在怎么又說讀書的壞處?真是文如其人,沒什么正性。”我笑著說,“事物凡有好的一面,自然會有壞的一面,反之亦然,這就是哲學講的事物的兩重性。”妻子又說,“咱家的理都讓你講盡了,話也都讓你說盡的,反正都是你的理。”我說,“也不盡然,比如你剛講的‘反正都是你的理’就很在理嘛。然后,妻子笑著丟下一臉不肖,又去客廳繼續打掃她的衛生。
妻走了之后,我就想,什么“反正都是你的理”?我不過是把客觀存在的兩面性如實的表達出來,錯也在客觀,于卿又何干?話又說回來,客觀存在怎么會有錯?讀書的壞處正如時下一句流行的話:你見或是不見,它就在那里!
壞處之一:造就書呆子的唯一途徑。何為呆子?呆子者,頭腦遲鈍、做事笨手笨腳、有大局限,對某些事特別癡迷。時下的說法叫“有病”。《紅樓夢》第三十五回:“他自己燙了手,倒問人疼不疼,這可不是個呆子?”這事要讓我說絕對不會使用疑問句,一定是必是呆子無疑!自己燙了手,問別人疼不疼,這不是開國際玩笑?以在下鄙見,縱觀古今,莫論中外,開出國際水準,得到國際公認的玩笑不過特朗普一人而已!但特郎普卻不是呆子,呆子無論如何在美國這樣一個重商國度創造不出一個屬于特朗普、也屬于美國的商業帝國。話有點扯得遠了,反正在我幾十年的讀書生涯中,看到呆子和別的文字聯姻而組成另外一個詞語的少之又少,除了“書呆子”之外,我是難以舉證的。
在英文中,將“書呆子”解釋為“書的蛀蟲,”有一定道理,也有相當神韻,但在我看來,卻少了些直白地洞穿本質的功力。“書呆子”不就是讀書造就的呆子嗎?呆傻迂腐因讀書而起,因讀書不輟而病入膏肓,因病入膏肓而無可藥救。另外,我總以為,所謂成語,集要義大成也,一旦形成,不易改變是也。以此而論,既然“書呆子”有成語貫穿古今中外,可見其普遍性、真理性不容置疑。因讀書而呆子,這便是讀書的第一壞處。
壞處之二:容易讓人抑郁或無所適從。最近看到一則新聞,北京大學兩位著名資深教授就國家經濟政策開展辯論,一個叫林毅夫,一個叫張維迎。他們名字本身就是知識、學養、權威的代名詞,其響鐺程度足以使人振聾發聵。然而就這倆人,面對同一問題,各打各的鼓,各搧各的鑼,完全不在一個頻道上。一個說要見政府的手,一個說政府的手應縮回去。我這學過講過哲學、政治經濟學的人都云里霧里,茫然一頭的,讓那些沒有讀過此類書的人何適何從,情何以堪?
唉,我真一個典型得無折無扣的書呆子,一個因書而呆的人理解不了難道不讀書的人也理解不了?但愿他們能吧!再有,有的書上說,槍打露頭鳥,有的書上說,敢為天下先,聽誰的?西方的哲人培根說過讀書使人明智的話,中國的哲人則說,百無一用是書生。這話都是我從書上看到的,我就疑惑了,到底是應該讀書還是不應該讀書?由于這些,幾十年的讀書生涯就讓我落下了將書拿起放下放下拿起的臭毛病,且幾十年如一日的惡性循環著,眾里尋它千百度,至今尋覓不到醫治的良藥。難道這不應當成為立志讀書的后生們的前車之鑒嗎?
壞處之三:容易影響家庭和諧穩定。凡讀書必得三個前提:一是有書可讀,二是有時間能讀,三是有心情想讀。一旦三者具備,讀書便順理成章。讀書需靜,需要時間,但時間是個常量,能一心二用的人少之又少。如此一來,讀書就會和做家務爭時間,和與家人溝通搶時間,甚至將許多需要馬上打理的正事束之高閣。特別是高級別的書呆子,對書之愛無以復加,將書視之為情郎情娘,更可怕的是,讀書并非從一而終,而是讀了這本想那本,很難出現一輩子面對一個人樣兒的審美疲勞,每讀一本新書,都是一段初戀,必將注入全新的情素,正如一個新入的小三,必然是如膠似膝的`。有關讀書的成語如:不忍卒讀、愛不釋手、學而不厭、 廢寢忘食、 通宵達旦、夜以繼日、鑿壁偷光、夙興夜寐、孜孜不倦,哪個沒有約會小三的感覺?反正在我們家里,妻就說過,你外邊有沒有小三我不知道,藏在家里的肯定是有,而且為數不少,滿滿的幾大書柜呢。我說笑,都說女人多吃“忌諱”,果不其然,那沒有血肉之軀的書本本的醋你怎么也好意思吃?她又問,在書里找到顏如玉了嗎?我笑說,這不一直在找嘛!她表情復雜地走了,隨便丟下一句話,魂成天都被那破書勾去了,要你還有什么用處。我理解她,和她聊天溫存的時間被書擠占了,幫她打理家務的時間被書擠占了,還有一大堆本該男人張羅的事情也因看書只得她去張羅了……推已及人,將心比心,她能不沒有看法、口吐風涼嗎?好多次在她指桑說槐的時候,我都動過少讀書、不讀書的念頭,但一看到書,就像男人看到美女,美女看到帥哥,便立即神魂顛倒,心中除了他們,不知世界上還有什么,不止“四大皆空”了。試想,無論男女,如果自己的另一半是這樣一種狀態,家庭的和諧穩定是否已經令人堪憂了?
壞處之四:影響身體健康。
別的不說,僅以前面提及的成語而論,人要是時常廢寢忘食會怎樣,人要是經常通宵達旦會怎樣,人要是一直夙興夜寐會怎樣?一言以蔽之,人要是長期得不到充分的休息將會怎樣?對身體的傷害自不消說。如果為讀書再做出一些特別的舉動,比如懸梁刺股什么的,對身體造成的傷害更是顯而易見,硬傷呢。
大凡酷愛讀書者,眼睛近視,頸椎僵硬,前列腺炎,消化不良,四肢功能退化,功夫在嘴不在腿,善狡辯、死蛤蟆纏出尿兒,歪理邪說多,常走火入魔……哪種不是病?且這病一旦坐下,如麻風、如白殿、如毒癮,能控制住不讓恣意發展實屬不易,更遑論一醫永逸了,有鑒于此,不讓坐上病根當是最好的選擇,是上上策。
壞處之五:勞民傷財。
關于勞民之意上面已及,不再贅述。以己之經驗,凡愛讀書者大體有三個必經階段:第一個階段誤打誤撞,有什么書看什么書;第二個階段是借書階段,想看書了,自己又沒有,找人借,跑圖書館;第三個階段就開始買書了,總覺得借的書總歸是人家的,上面不能亂寫亂畫的,借的時間又不能太長,想再次晤面又多有不便,最后得出結論:看書還得自己買。當然,如魯迅筆下的孔乙己說出“讀書人的事,竊書能算偷嗎”的話并付諸行動的不能說沒有,但畢竟為多數讀書人所不齒,因之是少之又少的。
買書靠什么?真金白銀哪!比如像我這類病入膏肓級別的書癡,幾乎每月都得從全家人的牙鋒里擠出兩百大洋,在去書店的路上手還得插進兜里捂著,生怕好不容易求得的文銀悄然溜走,甚或被梁上君子給順了去,哪種感覺跟抱著十世單傳的嬰兒是一樣一樣的呢。不說這了,還是算筆帳吧。如若月均買書花費兩百,一年是兩千四,十年就是兩萬四:再若幾十年如一日呢?況且買書常如女人購物,雖上限常設,卻又每每突破,相中一樣,另一樣也不錯,咬咬牙便一并購了,以致過后都想把自己的手剁了。時下網民給這類現象及這類人造了一個專有名詞,是謂剁手黨。常年累月的買書,黃金白銀也就源源不斷地流出,最后一臺像樣的車沒了,甚或一套大幾十坪的房子變成了故紙堆……你說這傷財不傷財?也說這財傷的!
唉,不說了,反正讀書的壞處真是一大堆一大堆的。如果細數起來,必然像某些女人說起男人的不是,有開頭沒結尾的。但文章卻要求好歹都得有個結局,正如沒有不散的筵席一般。文章就寫到這了,我還要讀書呢。在讀書之好上,本人已是死不悔改,已入“骨灰”級別,至于自己成了骨灰,或天堂,或地獄的,只他們那里有書,想必我注定還是要讀的,這就是死不悔改的有力注腳。但對后生,我必須負責,鄭重敬告如次——務必盡知讀書的壞處,且莫如我一般染上頑疾,毀了一生,且知迷而不悟!
2016-11-22
【讀書的壞處】相關文章:
1.沉默的壞處作文
2.上課講話的壞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