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第七周國旗下講話稿范文
篇一、第七周國旗下講話稿范文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非常榮幸今天能在神圣的國旗下發言。今天我發言的題目是做外校人,做文明人。
臺灣文化部部長、著名學者龍應臺曾說過,檢驗一個城市的文明,一場大雨就足夠了。而在經歷了無數次對美景的欣賞贊嘆卻同時伴隨沉痛無奈之后,我想說,檢驗一個國家的文明,一個長假就足夠了。文明是一個永遠也不會過時的話題。
關注新聞的同學們應該不會忘記,正當我們迎來本年度的國慶黃金周時,敬愛的.周恩來總理的故居卻遭遇了一場浩劫:20xx年10月1日,工作人員發現周恩來總理故居內展廳多塊照壁均遭到大面積涂鴉,庭院內竹林的多棵竹桿上也都遭游人刻畫。故居的管理人員固然應該為瀆職行為受到譴責,但是游客們的不文明舉動卻更讓我們感到羞慚,他們刻下了到此一游,也刻下了自身素養的成績單。
黃金周期間,西湖一天清理出40多噸垃圾,大學生志愿者更是用7000多枚煙頭拼出無煙西湖的字樣,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西湖,千百年來都是歷史長河中的一個美麗角落,是唐詩宋詞里的繾綣畫卷,她是否知道,在承載人們浪漫情懷的同時還需要包容隨時可至的踐踏?
長假放松了我們的心情,卻不應該放松我們的自律,我們不想看到:景區里美景與垃圾共存,高速上雜物和車流同行。或許我們可以看看其他國家是怎么做的:初到日本的外國人,都會為其嘆為觀止的垃圾分類所折服,分類精細、回收及時、管理到位,當然更重要的還是人人自覺,認真細致;德國的環保贏在政府責任與公民的文明觀念;法國人即使是在十米開外,也會為陌生人將門推住也許我們不能改變偌大一個群體對文明的深刻認識,但是我們可以從自己做起,作為外校人,作為中國人,保護文明,熱愛文明,踐行文明,傳播文明。
魯迅先生曾說,每個人應該遵守生之法則,把個人的命運聯系在民族的命運上,將個人的生存放在群體的生存里。文明正是人類生存的一部分,也是組成人類個體的重要結構;文明或許很小,因為它只是按照海報來分類垃圾、不在公共場所喧嘩;文明也可以很大,因為它可以影響一個個體,一個民族,一個國家
即使不可能馬上徹底改變,也可以從細節處悄然潤物無聲。從今天開始,從我們開始,做外校人,做文明人!
謝謝大家!
篇二、第七周國旗下講話稿范文
老師們、同學們:
早上好!暑假之后,我校教學樓走廊新增了許多名人名言的標牌,其中有四個關鍵詞崇德、尚能、勵志、篤行,這就是我校的校訓。今天我的講話,就解釋解釋我們校訓的含義。
崇德之崇是推崇的意思,德,是道德、品行。崇德即人要推崇其高尚的品格,這是為人之本。老子《道德經》說上善若水,《周易》說厚德載物,孔子說: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崇德是積淀在中華民族思想意識和行為規范里的內在品質,是我們民族心理和民族性格的組成部分。大而言之,崇德是治國的理念,中國自古就有以德治國、敬德保民的政治主張,作為儒家經典四書五經之一的《大學》,開篇即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小而言之,崇德 是成人的基點,是處理人際關系的準則,所謂德不孤,必有鄰,所謂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就是強調美好的品德在個人成長中的深遠意義。我校把它列于首位,體現了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教育思想。
尚能之尚有尊崇、注重的意思,能可解釋為能力、才能,諸如認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孔子說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又說君子病無能也,不病人之不已知也,可見能對于一個人立足社會、安身立命的重要意義。而能力是可以通過學習、實踐來培養和提升的,因此尚能體現了我校倡導熱愛學習、注重學習、終身學習的理念,把學會學習、學會實踐、學會交往、學會做人、學會生存、學會生活貫穿在一切教育活動之中。
德和能應當和諧統一,猶如人字的一撇一捺,缺一不可。《資治通鑒》說: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在德能和諧統一的關系中,品德駕馭和監控著才能,使其始終為社會的進步服務;才能在優秀品質的指導、激勵下,盡量發揮其潛質和創造力。培養這種德才兼備的人才,正是我校矢志不移的`理想。
勵志之勵為激勵、磨礪之意,志是志向,是目標。俗話說人無志不立,唐太宗李世民有詩云:心隨朗月高,志與秋霜潔,大文豪蘇軾說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學如渡海,業比攀山,大海茫茫,山路漫漫,非志無以成學,惟有目標明確堅定,方能乘風破浪濟滄海,披荊斬棘凌絕頂,可見志,人之帥也。但志又是需要磨礪的,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困苦,挫折,失敗,越磨礪越光芒,越磨礪越明確,越磨礪越堅定,這才是真志向,所謂君子立恒志,小人恒立志,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篤行之篤為忠實、專一之意,行是行動,是實踐,是努力和奮斗。行是成人成才的關鍵環節,我國另一部儒家經典《中庸》說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最終落腳在篤行之上。春秋時期齊國一代名相、三朝元老晏子說過一句非常著名的話,叫做為者常成,行者常至,強調就是實際行動的重要性,正如荀子說的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
篤行說的就是始終如一、堅持不懈的朝著既定的目標去努力。荀子在《勸學》中說的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就是對篤行最生動形象的詮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有了明確的志向,更要有實際的行動,要去作切實的努力,踏實的拼搏,不懈的奮斗,千萬不能做口頭的巨人,行動的矮子。
縱觀我校校訓,德是根基,根基牢固則枝繁葉茂,能是羽翼,羽翼豐滿才能扶搖直上,志是目標,目標正確才能走的更遠,行是保證,只有實際行動,一切才有可能。崇德尚能,礪志篤行全面體現了我校突出育德為先、重視能力培養、高揚人生理想、強調實踐行動的完整的教育思想。
希望同學們牢記校訓,努力學習,做一個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合格中學生!
謝謝!
篇三、第七周國旗下講話稿范文
尊敬的領導們、老師們、可愛的同學們:
星期一早上好!
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從你背起書包上學那天起,你就從一個幼兒園的小朋友變成一名小學生了,于是你就有了一個當學生的責任。老師會告訴你一句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你做得怎么樣?先別急著說好或不好,
先聽老師講個故事:小獅子的不同命運
有幾只剛出生不久的小獅子,被獵人帶回家中精心喂養。小獅子慢慢長大,無憂無慮,有吃有喝。當然,獵人給它們設計的籠子也溫暖舒適。沒有想到,一只小獅子從籠子里跑了出去。后來,獵人外出再也沒有回來,籠子里的小獅子活活被餓死了。那只當年跑出去的小獅子,獨自在野外。餓了,自己找食吃;渴了,自己找水喝;有了傷,會用舌頭舔傷口;遇到敵人,知道怎樣保護自己。它順利地活下來了。
這幾只獅子的命運為什么不同?你從這個故事中得到什么樣的啟示?
同學們,逃出籠子后的那只小獅子所以能順利得活下來,是因為長期的野外生活使它知道怎樣尋找食物和保護自己。而籠子里的小獅子所以活活被餓死了,是因為它們長期在溫暖舒適的環境中成長,沒有得到起碼的生存能力的鍛煉,缺乏尋找食物和保護自己的能力。這個故事說明:不能自立,永遠不能成為大自然的一員。動物是這樣,我們人類更是如此。
同學們,我現在想問大家幾個小問題:第一個問題:今天早晨你洗了臉了嗎?第二個問題:今天早晨你是自己洗的臉嗎?第三個問題:今天早晨你是自己穿的衣服嗎?同學們,你們一定覺得老師的這三個小問題問得非常滑稽,
同學們,我還想問大家:你為什么要自己洗臉、自己穿衣服?為什么你不等到你的父母或者老師、同學來幫你洗臉、穿衣服呢?你們心里一定在想洗臉穿衣是自己的事,當然自己干啦!
在日常生活中,諸如吃飯、穿衣、聽課、做作業、整理書包、整理自己的住房、購買日用小商品等等之類的事情是我們自己的事情。理所當然的應該由我們自己來做。你們說對不對呀?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過: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漢!
你們想了解外國的.孩子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嗎?
美國的家庭教育是以培養孩子富有開拓精神、能夠成為一個自食其力的人為出發點的。父母從孩子小時侯就采取種種方法,讓他們認識到勞動的價值,比如讓孩子自己動手裝配自行車,修理小家電,做簡易木工,到外邊參加義務勞動等。即使是富有的父母,也十分注重對孩子進行自謀生路的能力教育。
在原聯邦德國的法律條文中,有一個有趣的規定。條文內容是:6歲之前可以只玩耍,不必做家務。6~10歲偶然幫助父母洗碗,掃地,買東西。10~14歲要剪草坪,洗碗掃地,給全家人擦皮鞋。14~16歲要洗汽車,整理花園。16~18歲如父母上班,要每周給家里大掃除一次,對于不愿做家務的孩子,父母有權利向法院申訴,以求法律督促孩子履行法律。
日本教育孩子有句名言:除了空氣和陽光是大自然的賜予,其余一切都要通過勞動才能獲得。父母在教育孩子學好功課的同時,要求他們利用課余時間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到外面打工掙錢。孩子還很小時,父母們就要給他們灌輸一種思想:不要給別人添麻煩。
如果你是一個有責任感的孩子,你會明白,上學是自己的事,爸爸媽媽沒有義務替你包辦一切。每天早晨鬧鐘一響,你就應該馬上起床,再困也要起來,準時去上學。遇到刮風或雨雪天氣,你就應該提早起床,早一點出家門,坐不上車,走也要走到學校,絕不能遲到!這一切,你不能依賴爸爸媽媽,把責任推給爸爸媽媽,因為你應該知道我是學生,上學是我的責任!
如果你是一個有責任感的孩子,自己的事一定會自己做,不讓大人代勞。你自己的書包、書籍、玩具等物品自己整理,自己的房間自己打掃,自己的被褥自己收拾。你應該常常對要幫忙的媽媽說:這是我自己的事,我自己來!
如果你是一個有責任感的孩子,一定會在家設立自己的勞動崗位,如洗碗、掃地、拖地板、取牛奶即使父母為了讓你多一點時間學習,對你說:你去念書吧,家里的活兒不用你干!你也應該堅持說:我是家里的一員,干家務也有我的一份責任!
在家里你們是爸爸媽媽的寶貝,為了使你們有更多的時間學習,不少家長凡需要孩子動手、出力、操心的事,舍不得讓你們去做,父母全部承包,天長日久,導致自己的孩子依賴性很強,缺乏起碼的生活自理能力,缺少主動性,就連自己應該做的事,也不愿意做。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對孩子們的要求越來越高,生活自理能力不強,就很難適應社會的要求。
同學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會做的自己做,不會做的逐步學著做。
如果自己的事自己不會做,又不學,總依賴別人 ,一旦離開別人就沒法生活。不僅自己要吃苦頭,別人也不喜歡你。自己的事一定要自己做。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可以使自己生活方便,少給人添麻煩,從小培養生活自理的能力,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自己的事情會做的,要不等、不用、不靠別人的幫忙,自己做;不會的事情要學著做。老師相信你們一定會成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孩子。
【第七周國旗下講話稿】相關文章:
第七周國旗下講話范文12-02
小學第七周國旗下講話12-05
第七周國旗下優秀講話12-05
建隊紀念日小學第七周國旗下的講話12-05
第二學期實驗西校第七周國旗下講話12-03
第七周國旗下講話稿12-09
第七周的國旗下講話稿范文12-05
第七周的實習總結12-03
讓十月更加火紅第一學期第七周國旗下講話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