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安全生產的競聘演講
安全生產 今天我們看到,伴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尤其顯得突出。在不斷反復的整治和大檢查之后,人們在不斷地反思,在可能的危險危害環境中,如何建立安全長效機制,形成社會生產的良性發展。今天我們反思,從我國一波三折的安全監管機構歷史變革的歷程中,如何才能建立一個讓政府放心,人民安心的宏觀管理和引導機制?
讓過去的切膚之痛成為永遠的回憶,或許我們追尋的是一個安全不再顯得突出;人民不再因事故而時刻膽顫的社會環境。在這里,談談我個人的膚淺觀點。
一、強調安全工作的漸進和持續改進
針對某一個企業或某一個行業,首先要清醒判斷它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如果認可了它的存在,那么我們就應該立足于現實,在理想與現實之間尋找切合點。現實是我們所面對的許許多多的問題,而理想是符合所有的法規與標準,不懈追求接近理想的目標正是安全工作者工作的整個實質內容。有了這樣的態度,才可以確定自己的工作方向和方法。
人們更希望一蹴而就的工作效率,但事實上,這樣的結果往往是空中樓閣,很難有本質與長效可言。實質上的安全工作,并非能如庖丁解牛一般,一者庖丁沒有那么多,二者并非殺的總是牛。我們社會更需要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培育更多不求神奇,默默耕耘的現實工作者。社會要求他們循序漸進的進步,至少不要求長期保持很高的改進效率。承認這樣的狀態才是正常的,我們的社會工作才能摒棄虛假,顯得真實。因為,安全需要的是實實在在的本來面目。
我們有理由為因持續的努力而逐漸改進的安全環境而欣喜,然而作為社會公眾的引導者應注意,任何夸大的突出成績和顯赫效果,會培育出更多的低效率和無所作為。更好的建議是,在整體不斷進步的條件下,不失時機、恰如其分地承認作為社會而存在的問題——問題是因為大家而存在的,問題的解決需要部分人的連續努力。
二、注重安全工作的社會成效
注重了安全的持續改進之后,重點需要培育一種講求社會責任的安全成效理念。沒有必要把時代或者個人努力與社會整體混為一談,社會的存在有如大自然一樣,存在而深邃,弄潮兒的存在,往往是歷史長河中不和諧的幾個音符,社會成效或者整體成效,神圣而令人敬畏。定位安全工作的社會成效理應站在這樣的高度,社會將向前進步,安全工作人員在為社會而服務。
那么如何才是為社會而服務呢?一個重要標準,就是追求建立一種不因人或物的變化,而增加事故發生可能的安全環境,這也應是評價安全工作改進成效的極為重要的標準。問題可以重復出現,大檢查之后依然如舊——荒唐的正是安全工作的本身!
現實社會的復雜往往要求安全工作人員在此與彼、是與非之間做出抉擇。筆者認為,人們認同了上面的觀點,在此基礎上安全工作人員的努力將顯得充滿生機和活力,也正是駛入建立安全長效機制軌道方向的工作,其意義又是這一工作本身的凝聚力之所在。事實上,與社會發展相適應,公正的安全對策實施遠沒有想象的那樣困難。
三、安全文化的營造
中國人常說“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更好的說法是要“各司其職”。“強化協調”的背后是“各司其職”的推諉托辭,職責明晰的本身并不困難,困難在于是不是自己盡職,和社會整體盡職程度。安全文化營造的首要因素應是自上而下各司其職的社會化程度,舍本逐末的結果只能是不得其解的不了了之。
提高公眾對安全的參與關注程度,“重視安全,安全第一”需要的是安全的地位。國家正在大力推進的《安全生產法》、《職業病防治法》、《工傷保險條例》等,無不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根本宗旨,這些新的規范化法規實施和深入,必將帶動一個民族對安全全新的釋義。公眾關注的程度取決于他們的話語權,公眾參與應是解決諸多問題的必然之路,所謂“公眾素質欠缺”只能是對自身沒有信心和抑制社會進步的最好方法。有理由相信政府與時代相適應的強制策略與全社會的綜合推動相結合的安全措施,是安全長效機制的源泉。
無疑安全工作人員應當處于這一領域的前沿,社會需要的是一支精練高效、專業化的隊伍,建立一個社會需要安全工作人員具有主動工作的能力和被動適應的環境,需要他們為安全而工作,為安全負責任。
四、結束語
蹣跚學步的孩童跌倒、爬起,跳躍······再爬起來,終究他將邁出穩健的步伐。安全機制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包含于我們的社會機制之中。獨立于社會之外的純粹安全是不存在的,事實上,更多的安全問題恰恰也是我們的社會問題。
愿我們的國家步入一個具有安全長效機制的社會。
【安全生產的競聘演講】相關文章:
安全生產演講04-24
生產核算員競聘演講報告12-09
鐵路安全生產演講01-23
居安思危安全生產演講12-09
安全生產演講范文12-09
生產安全演講文12-09
有關安全生產的演講12-09
工廠職工生產調度崗位競聘演講04-01
安全生產演講15篇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