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新生家長會家長發言稿
在快速變化和不斷變革的新時代,在很多情況下我們需要用到發言稿,使用正確的寫作思路書寫發言稿會更加事半功倍。怎樣寫發言稿才能更好地發揮其做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初一新生家長會家長發言稿,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尊敬的各位家長:
大家好。
感謝大家從百忙中抽時間來開家長會!說明大家對子女的學習也很重視,這一點非常好。
進入初中,這標志著你們的子女將步入人生旅途上的一個新的歷程,一個新的起點。但是要成為一名合格的初中生,并不像轉變稱謂一樣簡單,初中不是小學的簡單繼續,而是一種轉折和爬坡。生活常識告訴我們:當迅速行駛的汽車在轉彎或上坡時,缺少心理準備的乘客很容易站立不穩摔倒,同樣在初中新生活開始的時候,如果我們缺乏心理準備不能及時調整的話就會出現不適應。為了讓同學們邁好初中第一步,為了使大家熟悉學校的運作,今天召開家長會主要是向各位家長交流并希望得到各位的關注、支持,確保我們的孩子能健康的成長。在此,對各位家長對學校工作的大力支持和密切的配合表示誠摯的謝意!
一、了解初中生的心理特點、學習特點
充分認識初中與小學的區別,正確對待孩子在初中的落差。往往很家長都表示孩子在小學表現如何如何好,到了初中怎么就不行了。這里原因很多,有孩子的主觀努力的原因,有成長過程中帶來的心理變化的原因,還有比如初中的學業負擔、壓力比小學大很多的原因,還有就是小學很多老師是為了激勵孩子和家長,很多的小問題都沒有及時溝通,有些小問題到了初中回演變成大問題。
1、初中生的心理特點:
1)、爭強好勝自制力弱的心理特點。隨著年齡的增長進入初中階段后中學生有著積極向上的進取心,這與他們強烈求知欲、自尊心、好勝心是分不開的。但由于其思考問題不周密、發展不成熟、自制力相對較弱,所以許多時候感情用事、易沖動魯莽。
2)、對父母長輩的獨立性特點。隨著年齡的增長中學生越來越覺著自己是“大人”了,要求從大人的約束中解放出來,對婆婆媽媽的說教及過分關心會產生反感。有的學生會發生頂撞老師或頂撞家長的行為、可以說獨立個體意識特別強,但又缺乏必要的知識、能力、對家長有依賴性出現“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只管學習、不管其它”等許多不正,F象。
3)、對長輩的封閉心理和對同學的開放心理。進入初中后學生愿意對知心朋友傾吐自己的內心和秘密、把心里話對自己說或對“日記本”說,而對師長則百般隱藏、缺乏與家長的溝通,時而久之覺得家長、老師不理解他們并為此而苦惱!
4)、模仿性的心理特點。模仿成年人行為、如:吸煙、喝酒。模仿影視歌星、如:發型、穿戴、奇裝異服。所以家長、教師要做好表率對他們正確引導。
2、初中生的學習特點:
。1)、課程增多、知識量猛增、知識點多、信息量大,時間短、難度加大。很多小學生升入初中后易產生緊張和畏懼心理,使一部分升入初中的學生覺得中學科目特別多,作業量特別大、產生怕學厭學情緒,相應的也就出現了家長教師的壓學、逼學現象。
(2)、向課堂45分鐘要質量,認真聽課,積極思考,跟著老師的思路走,提高學習效率。
。3)、明確學習目的、掌握學習方法、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是成功的關鍵。目的明確了才能知道自己該干什么,該學什么!每位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都逐漸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方法。
這些方法有的是正確的、科學的,有的是錯誤的、盲目的、低效率的。從實際情況來看目前相當多的學生并沒有掌握較好的學習方法,因而在學習上事倍功半、效率很低,由于“不會學”而導致“不愛學”“不愿學”。這種現象造成了學困生的大量涌現。學習要有個好的習慣,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凡是好的態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習慣化,只有熟練到成為習慣、好的態度才能隨時隨地的表現,好的方法才能隨時隨地被應用,好象出于本能一輩子受用不盡”。
初中生的基本學習習慣有:課前準備的習慣、認真聽課積極思考的習慣、預習復習的習慣、作業檢查與訂正的習慣等。學習困難的學生有相當一部分是因為學習習慣不好,易出現上課精力不集中、作業敷衍了事、考試作弊、不善思考害怕困難等不良習慣,所以教師家長要在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習慣上下功夫要培養他們“會”學習,即會聽講、會閱讀、會思考、會發問、會作業,要做學習的人,培養學生獨立、認真、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
在這特殊的時期,孩子的發展需要得到家長的關注,他們才能順利度過這青春發育期。
1、多給孩子一些尊重,像對待成人一樣對待你的孩子。已經進入青春期的他們不會再簡單地服從和遵守你的命令。
2、給你的孩子有發表意見和觀點的權利。不要粗暴、武斷的奪取孩子的話語權。
3、請盡可能理解你的孩子。青春期畢竟只是通向成年的橋梁,而不是真正的成年,他們的意見、判斷很可能經常是不妥當甚至是荒唐的。身為家長當然可以不同意乃至反對,但在否決孩子意見的同時,你完全可以同時表達出你對他的理解__雖然家長不能接受,但是家長懂得他的想法,明白他的感受。
智慧型的父母都十分注重自己的形象和以身作則。他們認為,一定要趁孩子需要時,多教養和多享受他們的童真,有了孩子,就一定要享受做父母的責任和快樂,很多事業上成功的父母都拿出一定時間陪孩子游玩,說話溝通和交流,他們認為這是家庭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
但在現實生活中,有一些父母忙于自己的事業,很少與孩子溝通交流,還有的父母不善于與孩子交流,往往是吃飯時候問學習,訓斥人,搞得氣氛十分不和諧,子女生氣,飯也不好吃,最后不歡而散。有的父母在于孩子交流時“好話不會好說”,當然也就沒有好的效果。
二、給家長提以下幾點要求:
1、全力以赴抓好孩子的學習。
學生在校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現在如果學習抓不好、抓不上去會給將來以后進一步的學習及工作帶來很大的麻煩和障礙,所以,家長應積極配合學校抓好子女的學習。首先,保證學習時間,特別是晚上,可能的條件下給子女提供安靜的學習環境。其次,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家長工作忙,但不能忽視孩子的學習,要多關心、多鼓勵,不能光批評。督促孩子每天完成作業,并檢查是否完成,要養成習慣,多與教師聯系,晚上要保證有一名家長在家,決不可讓孩子經常性的獨自在家,否則孩子的成長道路不會順暢。支持并配合學校開展的一系列活動:如文體活動、各類競賽等等。多發揮孩子的潛能愛好興趣和特長。
2、在校的作息時間:
早上7:15之前到校,不能遲到,現在有同學仍然遲到有遲到現象,有的在街上閑逛。家長要注意,早到的學生有一部分完全是來玩的,或者是來抄作業的。而且引發校門口交通阻塞、帶來安全隱憂,還浪費了時間。因此一定要引導他們在家里好好地利用早上這一段時間。計算好早晨起床、用餐、以及路上的時間,上午放學11:30,下午2:30之前到校,下午最后一節課結束是5:10分,個別學生有可能是提優補差,告訴各位家長各個時間點的目的是為了讓大家知道你們孩子到校和回家的時間,如果相差較大,那么估計是有問題了。學校里規定放學后必須立即回家,不得逗留,不得與另外學校和社會人員有交流。節假日孩子外出交友和出去的地方要清楚,不應該去的地方不能去,家長要清楚外出的時間和回家的時間。
3、嚴禁家長給孩子買通訊工具。
當然有的時候學生是自己偷偷的買,或是爺爺奶奶買的,父母不一定知道。這里提一點,凡是在初中階段家長給孩子買通訊工具的,如小靈通,手機等,在課堂上發現玩手機的,怎么辦?若再帶來家長要批評的,同時將通訊工作由班主任保管,到學期結束再由家長來領回,還要批評的。有些家長誤認為通訊工作方便聯系,其實你不知道,凡是有了這些東西的孩子,基本上就不想讀書上課,大多數人的學業會受到很大的影響,跟玩電腦上癮一樣,一發不可收。種種跡象表明有通訊工具的孩子讀書是讀不好的,而且所交的朋友都是很有問題的。這是要請各位家長一定要記住的。因為這是我們眾多班主任、眾多任課老師的工作經驗。真要有事聯系校內是有電話的,或者與我聯系。
4:家長要嚴格控制好孩子的零用錢,一般不需要給,經常給多了絕對是件壞事情。
大多數思想品質出問題的學生都是要跟錢掛鉤的。他們先是亂花錢,再是跟父母多要錢、騙錢,然后是在外面借錢,最后就要發展到偷、敲詐甚至搶劫等惡性行為。澳大利亞是世界上較富的國家,但他們家長的教育觀念是再富也要“窮”孩子,他們的理由是:嬌慣的孩子缺乏自制力和獨立生活的能力,長大以后難免吃大虧。澳大利亞人再富也要“窮”孩子不過就是“為未來著想”,孩子長大早晚要離開父母去自闖一片天地,與其讓他們那時面對挫折惶惑無助,還不如讓他們從小摔摔打打,“窮”出直面人生的勇氣和本事。
5、安全工作。
安全第一,警鐘長鳴,沒有安全就沒有一切,這一點相信各位家長的認識都是非常清楚的,家長要加強對孩子的安全與衛生教育,增強自我防護意識,提高自我防范能力。我們不可否認,還有許多讓人擔心的問題,比如說現在的孩子判斷力能力較弱,F在盡管學校和有關部門不斷加強對安全的教育。現實中,學生在主觀上還是意識不強,在馬路上騎快車,帶人,等行為不時地發生,要告誡他們遵守交通法規,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交通事故發生。學校上體育課、做試驗、交通安全、等等學校反復講,在家中的安全如用電、用煤氣等等家長也要講。注意家庭用水、電、火和防盜安全,遠離災害。注意飲食衛生,防止疾病發生。告誡孩子:自覺遵紀守法,處處履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遵守社會公德,不進營業性娛樂場所(電子游戲室、舞廳、卡拉OK廳、網吧等場所),不吸煙,不酗酒,不賭博,不參與封建迷信,遠離邪教、黃色污染和毒品。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慎交友,自覺抵制不良風氣的侵蝕。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發現問題,加強親子溝通,或與老師、有關專家聯系。
6、注意子女的交往。
不結交社會上的閑散人員,提倡與同學交往,不提倡與社會人員交往。有的個別本來很好的學生,因結交不良青年被帶壞,先是遭到社會青年的敲詐勒索、毆打,然后轉而勒索、欺負比自己更加弱小的同學。個別學生的壞習慣就是由此而一步步形成的。同時我們也反復的教育學生遇到被劫,被敲詐、欺負的情況要及時給老師反映,學校一定及時妥善處理。
7、孩子的儀表、穿著、打扮要關心,要注意。
按中學生的要求去要求學生,不讓孩子染發、燙發,不給孩子買奇裝異服,孩子自己買的要堅決予以制止,不讓穿。因為一個人的儀表、穿戴傾向是其內心世界思想變化的外在體現,過分的注意穿戴勢必給學習帶來不利的影響。我們學校的領導為辦好這所學校,使這所學校越來越好做著不懈地努力,老師們為了教好學生不辭勞苦,勇于奉獻,盡管孩子的基礎、程度、水平各不相同,但我們有信心教育好每一位學生,雖然不能把每一位學生送入重點中學,但我們有信心讓每一位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發展、有所進步。希望家長們也有這個信心,不自己放棄,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教育好我們的子女。
8、要和學校和我們建立聯系方式
建立聯系電方式,子女在校有什么情況班主任好及時和家長聯系。我并不是學生一違紀隨就叫家長,我先對他進行教育,如果不改的,才叫上你們。我們也不贊成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什么都不管依賴學校,甚至出了事找不到家長,學生教育不能僅靠學校。
尤其是思想教育,學校不可能也不應該完全承擔起對孩子進行思想教育的責任,它所能承擔的部分只能是公德教育,而私德教育主要應由家庭負責,如今,家長、教師最關心的往往是孩子的智商而非情商,這其實不利于孩子的終生發展。因為成人比成才更重要。
人的文明道德如何,常常通過日常行為反映出來,要從身邊一件件小事做起,常言說得好,行為養成習慣,習慣形成性格,性格決定人生。所以對子女的教育要從要求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開始。這在西方國家幾乎是一種常識。如果將所有思想教育的任務都交給學校,既使家庭放棄了自己的責任,又使學校力不從心。建議家長讓孩子適當做點家務勞動,培養自理能力。
歸屬法則:保證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環境中成長;
希望法則:永遠讓孩子看到希望;
聲音法則:要傾聽他們的聲音;
力量法則:永遠不要與孩子斗強;
管理法則:在孩子未成年前,管束是父母的責任;
榜樣法則:言傳身教對孩子的榜樣作用是巨大的;
求同存異法則:尊重孩子對世界的看法,并盡量理解他們;
懲罰法則:這一法則容易使孩子產生逆反和報復心理,應該慎用;
后果法則:讓孩子了解其行為可能產生的后果;
結構法則:教孩子從小了解道德和法律的界限;
二十碼法則:尊重孩子的獨立傾向,與其至少保持二十碼的距離(1碼=0.9144米,20碼=18.288米)。
“四W”法則:任何時候都要了解孩子跟誰在一起(WHO)、在什么地方(WHERE)、在干什么(WHAT)以及在什么時候回家(WHEN)。
最后,祝各位家長工作順利,家庭幸福,再次感謝你們的支持,愿我們班向著我們共同希望的方向發展,愿我們的學生蓬勃向上,全面發展,快樂學習!
【初一新生家長會家長發言稿】相關文章:
初一新生家長會通知書05-01
大學新生家長會講話05-28
新生家長會校長講話05-08
新生家長會邀請函06-16
大學新生家長會講話8篇05-29
新生家長會幼師自我介紹01-09
新生家長會邀請函范本05-07
初一新生家長會講話稿12-14
初一新生家長會講話稿3篇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