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國旗下講話:待人以禮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中華民族素來是一個溫文爾雅,落落大方,見義勇為,謙恭禮讓的文明之邦,華夏兒女的舉手投足,音容笑貌,無不體現一個人的氣質和素養。孔子云:“無學禮無以立,人無禮則不生,事先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文明禮儀是我們學習、生活的根基,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臂膀。
從小孔融讓梨的故事縈繞耳畔:
孔融四歲的時候,常常和哥哥一塊吃梨。每次,孔融總是拿一個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見了,問道:“你為什么總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說:“我是弟弟,年齡最小,應該吃小的,大的還是讓給哥哥吃吧!”孔融小小年紀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禮讓、相互幫助、團結友愛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驚喜。從此,孔融讓梨的故事也就流傳千載,成為團結友愛的典范。
待人以禮,家庭和睦。家庭成員間的相互幫助、禮讓,團結友愛,為家庭營造溫馨幸福的氣氛。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社會的基本單位,唯有家庭和睦,才能構筑和諧社會。
在“桐城派”的故鄉--今安徽省桐城市的西南一隅,在市區西環城路的宰相府內(省康復醫院內)。六尺巷,東起西后街巷,西抵百子堂。巷南為宰相府,巷北為吳氏宅,全長100米、寬2米,均由鵝卵石鋪就。
清朝康熙大學士張英的家人因重修府邸時,因院墻與鄰居吳氏發生爭執,所以寫信給當時在京作官的張英,要求他讓當地官府幫其家人撐腰。張英收到信之后,隨即回詩一首:千里送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尤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張英家人收到信之后當即決定把院墻向后退讓三尺,其鄰居知道后也向后退讓三尺。兩家之間便空出六尺,六尺巷因而得名。
待人以禮,禮在“禮節”:相敬如賓,彬彬有禮,乃至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禮在“禮貌”:對人恭敬,高看一眼;禮在“禮讓”:得饒人處且饒人,有理也不亮高聲;。如此等等。而禮,不是流動的空氣,而是不息的長河,“禮儀之邦”,源遠流長,傳承兩千多年的文明,重在你我。
“程門立雪”,耳熟能詳:說的是宋代學者求師心切,為不打擾老師休息恭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動,直至門前雪積了一尺多,后來人們常用“程門立雪”的成語表示求學者尊敬師長和求學心誠意堅。
待人以禮,尊敬師長。作為一個求學者、應懷著一顆尊敬之心面對老師,以感恩面對園丁的辛勤付出。
待人以禮,人心所向,這就要,我們待人以實、待人以誠、待人以善;時時修身,不以同異為喜怒;事事省身,不以喜怒為用舍,力求使志動有仁,智用有義,力事有忠,口言有信,禮入骨髓,情灑人間。
【國旗下講話:待人以禮】相關文章:
以禮待人的文章04-03
以禮待人作文12-24
寬容待人國旗下講話04-28
友善待人國旗下講話04-28
友善待人的國旗下講話04-23
關于友善待人的國旗下講話03-22
餐飲之禮國旗下講話04-23
做人先學禮以禮行天下的國旗下講話05-01
成人禮學生的國旗下講話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