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書明理修身養性主題國旗下講話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很榮幸能利用國旗下講話的時間和大家談談有關讀書的話題。談到讀書,大家最想弄明白的是三個問題:一是為什么讀書,二是讀什么書,三是怎樣讀書。現在,我就這三個問題談談我的看法和認識/和大家作個交流。希望能給大家以啟發和鼓勵。
先說第一個問題為什么讀書,這實際上是說讀書的目的和意義。
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這充分地闡明了讀書的目的。其實,讀書的目的有兩個。一個是物質的,一個是精神的。物質的目的是把讀書作為一種生存的需要,就是我們在現實生活中為升學而讀知識,為升職而讀業務,為升官而讀權術;而精神的目的是把讀書當作一種精神享受,就是我們在讀書過程中,讀別人而完善自我、讀崇高而充實靈魂、讀品質而陶冶情操。因此,著名學者朱永新先生在呼吁設立國家讀書節的時候說:一個民族的閱讀水平,決定著這個民族的精神境界;一個人的閱讀史,就是他的精神發育史。這,成分地肯定了讀書的精神意義更加重大。
關于讀書的意義,我十分贊賞德國詩人荷爾德林的詩句——“人,充滿了辛勞,但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我們,無論是學生/寒窗苦讀十余載,還是老師/披星戴月幾十年如一日都充滿了辛勞,卻更有理由和條件詩意地棲居在教育的大地上。那是因為我們整日與書為伴,而書,是詩意的,是芬芳的。有時,我們甚至覺得書上有好聞的味道,比如紙的味道、油墨的味道、其實書中更有花草的芬芳、田園的清新、溝壑的幽靜、清泉的叮咚……這都是讀書帶給我們的滋養和熏陶啊。
所以讀書更重要的是為了充實和發展自己,豐富和完善自己,快樂和成功自己。
再說第二個問題讀什么書,這實際上是說讀書的取舍問題。
說實在的,放眼校園,讀書現狀令人堪憂。能翻翻《讀者》和《意林》,看看《家庭》和《晚報》就算是有閱讀習慣了;床頭能放一兩本工具書,算是努力鉆研學習了;無聊之余,找本愛看的小說和傳記就已經難能可貴了。
不過,放眼課堂,有一部分學生卻在讀垃圾書籍。看魔幻小說著了迷,看網絡小說上了癮。耽誤學習,影響做人。老師們,同學們,越是生活在快節奏下的人,越是要讀“慢節奏”的書。我們學生,不要只看韓寒、郭敬明等一類暢銷作家的書,不只是滿足于網絡上粗制濫造的當紅小說,還應該多看古今中外的經典之作。這樣既可以緩解壓力,還可以學到人生智慧和思想。
鄭州市教育局副局長田xx在《改善學習生態,提升生命質量》一文中這樣說:決定一個人品位和境界的,是他的胸懷和內涵;而影響一個人胸懷和內涵的,則是他閱讀的數量和質量。閱讀是一項貫穿人生始終的生命化實踐活動,它的價值不僅在于增進知識,更在于提升精神境界和生活品質。所以,讀書要取舍,愛好、情操更重要。
再說第三個問題怎樣讀書,這就是讀書的方法和態度的問題了。
我們說,教育的最優化一定要落實到學習的最優化上。學習的最優化主要就是培養學生優秀的學習品質、良好的學習方式、持久的學習耐力和終身學習的習慣。其實讀書也是這樣。要培養我們讀書的學習品質、良好的讀書方式、持久的讀書耐力和終身讀書的習慣。
談到怎樣讀書,古人就有(《鑿壁偷光》《懸梁刺股》《囊螢映雪》的美傳。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立志宜思真品格,讀書須盡苦功夫。古人用很多詩句告訴我們讀書要下盡功夫。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讀書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最淡的墨水也勝過最強的記憶等。這些話也都告誡我們讀書要講方法。這些讀書的品質和方法是都值得我們在學習中加以應用。
不過,老師們,教育應該是留白的藝術。有這樣一句話:教育,30%是啟發,70%是等待。這句話實際也在告訴我們:對學生讀書一定要呈期待狀態,而不應急功近利做得相反。
老師們,同學們,俗語說:“養魚養水,養樹養根,養人養心。”教育就是一顆心對另一顆心的喚醒。我真心地希望今天的講話能給大家以啟發和教育。老師們,同學們,又是一年春草綠,春意更增凌云志。我衷心地希望大家以讀書為志,以讀書踐行,以讀書立身。
我的講話完畢,謝謝大家!
【讀書明理修身養性主題國旗下講話】相關文章:
讀書主題國旗下的講話04-25
國慶節國的旗下講話03-30
寬容主題的國旗下講話03-06
學生國旗下主題講話07-02
浪費的主題國旗下講話03-02
蓄勢讓我們揚帆起航國的旗下講話05-01
道德主題的人國旗下的講話03-22
學會珍惜主題國旗下講話02-26
文明主題國旗下的講話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