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低年級隨文識字與閱讀培訓》學習心得3篇
《小學低年級隨文識字與閱讀培訓》學習心得1
今天上午,我聽了高主任主講的《小學低年級隨文識字與閱讀培訓》,深感受益。
識字是低年級閱讀教學的重點。隨文識字──生字隨課文出現,邊閱讀,邊識字,在讀中識,在讀中寫。這樣既能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和欲望,還能有利于培養學生識記生字的能力,然而,在目前低年級的閱讀課堂中,普遍存在識字與閱讀相分離的現象。
在語文教學上,我們很多老師的做法是先集中提出要認識的字,引導學生認識這些字,再提出詞語,理解詞語含義,然后寫字。接下來,老師指導學生讀書,一段一段讀懂意思,讀懂情感,體會思想或者道理。中高年級如此,低年級亦如此。
然而,低年級“課文教學”,重點是什么?通過今天的培訓,我認識到重點不是去深入挖掘其思想意義,而是應該放在字詞的教學上,識字,認識詞語,積累詞語,在此基礎上,幫助學生讀懂內容,感悟到作者要表達的情感和思想。在低年級,識字、了解詞語的意思、讀懂課文大意和朗讀課文,這就是“課文教學”的主要目標。
隨文識字的目的,是把要認識、把握的漢字放到課文中去準確地把握字義詞義,識字與認詞、讀懂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是結合在一起的。隨文識字與閱讀結合在一起進行,這是隨文識字的特點。隨文識字──生字隨課文出現,邊閱讀,邊識字,在讀中識,在讀中寫。這樣既能激發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和欲望,還能有利于培養學生識記生字的能力。
在以后的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我會按照今天的培訓所得轉變教學理念,科學組織自己的教學。
1、帶領學生讀準字詞音
讓學生借助漢語拼音讀課文,或者直接讀課文,圈畫出自己原來不認識的漢字,了解讀音,在對照課后的'生字表(要求認識的漢字表),把要求認識的與自己不認識的相互對照,明確本課書學習中,要求認識哪些字。然后,借助漢語拼音,反復讀誦。
2、帶領學生文中辨義理
學生會認要求認的漢字之后,請學生把生字和詞語放到課文當中,隨文了解字義、詞義,再讓學生反復讀誦課文,把課文讀熟,在此基礎上,分段落(或小節)讀課文,體會要求認識漢字的字義。精選一些漢字,引導學生做“字理”分析,使“字理、字義、詞義讀懂句子”的教學成為一個整體,相得益彰。
3、朗讀悟情感
低年級的“課文”,一般都淺顯易懂。學生讀懂了詞語的意思,大致就能讀懂句子的意思,文章內容大致也就讀懂了。所以,在以后的低年級課文教學中,我不會再“深挖思想”,要更多地指導學生反復朗讀這些詞語和所在的句子,然后對全文的各個部分進行梳理,讓學生依據條件,用推想、聯想的方式,來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和情感;或梳理出關鍵詞語和句子,進行賞析,體會,通過朗讀,體會詞句運用的精妙,朗讀,深入體會感情。
4、多法記字形
抓住重點字作指導,組織學生分析字的間架結構,指導學生在田字格內書寫。書寫遍數不宜多,強調漢字在田字格內的的位置,強調筆順筆畫要求,標準是寫“好”。為了強化識字,在學生記憶的基礎上,做組詞練習、造句練習,在“重復”課文中的詞句的基礎上,通過各種方式,拓展語言環境,讓學生運用漢字,強化對所要求認識和會寫漢字的“多樣化語境”認知。
以課文為生字的載體,利用課文情境隨文識字,生字新詞的講解也都是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進行,這樣既拓寬了識字渠道,也激起了學生的學生興趣。利用隨文識字,將會有效提高低年級識字教學和語文教學的效果。
低年級語文教學重點是識字理解詞語,學習字詞要隨文認識,而認識字詞是為了閱讀理解課文以培養學習興趣為前提,教材為基礎,研究開發低年級識字教學資源。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教給學生多樣的精彩的識字方法。
把識字教學和詞語教學、句子教學緊密結合在一起這樣才能避免學生對字的學習中的死記硬背,強化學生對字和詞的意思理解,充分體驗語境對于字和詞的影響。
隨文識字可以使學生在具體的情景中形象感知它的意義,加深印象。我們要盡自己最大努力給孩子們指明前行道路。
《小學低年級隨文識字與閱讀培訓》學習心得2
2月2日上午,我聽了高主任主講的《小學低年級隨文識字與閱讀培訓》,受益良多。
識字教學是低年級閱讀教學的基礎,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語文教學最基礎的階段。搞好識字教學有助于學生自主讀書,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識字能力,通過識字教學為學生打下堅實的語文基礎。
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發現、總結識字的方法、規律,并遷移到課外讓學生自主找方法、用規律去主動獲取識字方法。如授課時,教師抓住以讀課文為識字的切入點,以讀生字、讀詞語、讀句子為識字的著力點,引導學生識字,將自己認識的字、詞、句與課文整合起來,讓學生在語境中識字,這就促使學生自主探究地識讀新字, 從而培養學生學會識字的方法。
一、積極倡導隨文識字,力求認寫分流。
隨文識字 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它從兒童身邊的人物、生活這些鮮活熟悉的內容入手,以兒童感興趣的'圖畫、兒歌、童話故事等形式呈現,或借助拼音,或借助畫面,或借助豐富多采的語言形式,給兒童愛與美的啟迪,定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注重認寫同步,互相促進。
三、 識字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幫助學生閱讀,而低年級的閱讀,還在于更好地鞏固識字效果。識字要在語言的實踐交流中延伸發展,在具體語言情景中才能有效地提高。
四、注重學法指導與習慣養成。
在識字教學中,教師應大力倡導見字識字、隨文識字、以寫促記、認讀同步等識字方法,拓展學生的識字渠道,力求集中識字與分散識字相結合。更應注重讀書、寫字習慣養成。學生語境、語感訓練,時時刻刻提醒他們讀書要口到、眼到、心到;寫字時做到身正、肩平、足安。
五、積極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關注知識的拓展。
在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讓學生反復的美讀,在讀中識字、讀中感悟文情、文意與文美。此外,教師要適時聲情并茂地大聲朗讀,入情入境地朗讀。發揮其感染力,關注每個學生。在此指導的過程中,既要有嚴格要求,又要有溫馨提醒。這樣,學生既能理解文情,又能感悟出課文的價值所在。此環節后,及時開展“讀一讀,議一議,說一說”等活動,既能加深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又能達到訓練、運用與拓展的目的。
因此,當學生掌握識字方法,樂于識字、善于識字后,教師要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識字,讓語文因生活而精彩,讓識字因閱讀而豐富,就能張揚學生的個性,開拓語文識字與閱讀教學更為廣闊的新天地。
《小學低年級隨文識字與閱讀培訓》學習心得3
首先感謝高主任組織針對低年級隨文識字與閱讀教學的教研活動。
本人今年是第二次執教一年級,對于低年級隨文識字與閱讀教學有過困惑,但沒有進行過深入的思考,教學中就像高主任提到的先是借助漢語拼音識字,把要認的漢字找出來,借助漢語拼音讀字音,帶著拼音讀,去掉拼音讀,連著詞語讀。然后,老師開始問一問詞語的意思,指導學生通過字形分析、部件拼組等識字方法來記憶漢字的字形,指導學生書寫難寫的生字。最后,指導學生把課文讀上幾遍,按照自然段提出“理解”的任務,抓住重點詞語,體會詞語的意思,針對句子和段落,提出“是什么、怎么樣、什么意思”的問題,讓學生通過讀書,看圖,“讀懂內容”,再通過提出問題,讓學生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礎上,朗讀課文。
讀了這段話,就像看到了自己上課的影子,當時并不覺得有什么問題,可是當出現“在”和“再”、“進”和“近”這兩組同音字時,問題出現了,我發現單獨理解每個字的意思時孩子們并沒有真正掌握與理解,才會在選字填空時出錯,我想如果隨課文閱讀時理解字義及用法效果必定會好些。
今后的教學中本人一定積極參加教研活動,取長補短,并結合高主任文章中提出的五個步驟,來指導學生“隨文識字”和“閱讀”。
五個步驟是:
一、讀準字詞音。
讓學生借助漢語讀課文,或者直接讀課文,圈畫出自己原來不認識的漢字,了解讀音,在對照課后的生字表(要求認識的漢字表),把要求認識的與自己不認識的相互對照,明確本課書學習中,要求認識哪些字。然后,借助漢語拼音,反復讀誦。這個環節,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由小組長組織小組同學互相提問,互相矯正,達到不借助漢語拼音也能準確讀準字音的程度。同時,小組提出讀音掌握比較困難的漢字。
教師了解學生小組自學生字讀音的情況,引導學生認識生子所帶的詞語,要求學生圈畫,朗讀。
二、文中辨義理。
學生會認要求會認的漢字之后,請學生把生字和詞語放到課文當中,隨文了解字義、詞義。
讓學生反復讀誦課文,把課文讀熟。讀熟的標準是把每一句話中的字音都能讀準確,詞語能夠讀連貫,句子讀通順。
在此基礎上,分段落(或小節)讀課文,體會要求認識漢字的字義。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漢字單獨成詞,那么,要讀懂這個漢字在句子中的意思,如果漢字是與其他漢字聯合成詞,要引導學生結合課文,讀懂詞語的意思。有些漢字的.意思,學生原本已經了解,教學可以不作為重點,作為重點的,是那些原本并不清楚、不熟悉的漢字及組成詞語的意思。通過讀懂漢字的字詞義,順便讀懂句子的意思。
三、朗讀悟情感。
低年級的“課文”,一般都淺顯易懂。學生讀懂了詞語的意思,大致就能讀懂句子的意思,文章內容大致也就讀懂了。所以,我們在低年級的課文教學中,不宜“深挖思想”,不用“逐句段串問”,“文中辯義理”之后,我們可以指導學生反復朗讀這些詞語和所在的句子。有些學生實在難懂的,可以引導他們聯系一下生活實際,聯系一下上下文,讀懂句子的意思和句子之間的關系即可。讀懂了字義詞義之后,主要是針對性的朗讀。引導學生體會關鍵詞語與標點的關系,讀出問號、句號、嘆號的不同語氣。
這是第一層次的朗讀。
第二層次的朗讀,是教師指導學生把生字詞的意思讀懂,同時讀懂了句子意思、段落意思之后,對全文的各個部分進行梳理,這個梳理,主要是教師進行,梳理之后,把“條件呈現給學生”,讓學生依據條件,用推想、聯想的方式,來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和情感。在此基礎上,朗讀重點段落或者全文,表達自己對作者情感思想的體會。
除了對內容進行梳理體會感情,還可以根據課文的語言特點,梳理出來的關鍵詞語和句子,進行賞析,體會,通過朗讀,體會詞句運用的精妙,朗讀,深入體會感情。
針對梳理出來的
如果文章短小,經典,在朗讀的基礎上,安排背誦。
背誦,可以通過提示“關鍵詞語”的方式。
四、多法記字形。
課文讀懂、讀熟、讀出情感和韻味之后,教學進行到“記字”。記字,是在音、義都掌握了的基礎上進行的。首先是抓住重點字。有些漢字,學生日常多見,記憶也比較容易的,教師不作指導。需要知道的,是那些那些難寫難記的。
教學可以先放給學生在小組內自己探討——哪些漢字比較容易記憶?哪些漢字記憶有困難?能夠想出什么好辦法來史記?哪些字大家都容易記而我卻識記困難?請小組同學幫忙。
小組探討的基礎上,針對“不容易掌握”的字,全班交流各小組討論的方法,教師針對學生提出的方法,組織學生辨析方法有略,全班歸納記憶方法。有些漢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做字理分析。
分析之后,教師指導學生在田字格內書寫。書寫,遍數要少,強調漢字在田字格內的的位置,強調筆順筆畫要求。標準是寫“好”。教師可以針對學生書寫過程中的問題,做矯正性指導。
五、組詞擴積累。
為了強化識字,教師在學生記憶的基礎上,可以做組詞練習、造句練習。在“重復”課文中的詞句的基礎上,可以通過各種方式,拓展語言環境,讓學生運用漢字,強化對所要求認識和會寫漢字的“多樣化語境”認知。造句,可靈活多樣,給出各種各樣的句子,讓學生用字用詞填空,讀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