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分數意義和性質》學習心得
本人針對運用公因數(公倍數)、最大公因數(最小公倍數)解決實際問題說說自己的建議:
1、引導學生經歷知識的探索過程,培養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
雖然這部分內容與生活聯系緊密,但實際由于學生缺乏必要的生活經驗與知識經驗,在運用公因數(公倍數)、最大公因數(最小公倍數)解決實際問題時,還是有相當的困難。因此,如何實現生活的實際問題轉化為抽象的數學問題,進而解決實際生活問題。在教學時一方面應盡可能加強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的生活認知;另一方面應引導學生經歷知識的探索過程,重視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與能力的訓練,培養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閱讀與理解題意,通過交流,收集有關信息,使學生明白,在儲藏室的長方形地面上鋪正方形,要求是既要鋪滿、又要都用整塊的方磚。進而思考:邊長是多少的整塊正方形地磚正好鋪滿?接著在“分析與解答”環節,通過操作實踐,合作交流,使學生明白,要符合用正方形方磚鋪地,滿足既要鋪滿、又要都用整塊的方磚的條件,只要使正方形地磚的邊長同時符合長方形地面長與寬的要求,即正方形地磚的邊長既能整除長方形地面的長,又能整除長方形地面的寬,即地磚的邊長必須既要是16的因數,又要是12的因數,進而認識到可以用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方法解決問題,幫助學生將生活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最后,通過可以讓學生再畫一畫、相互驗證交流,使學生明白:要使所用的正方形地磚都是整塊數,地磚的邊長必須既是16的因數,又要是12的因數。形成解決此類問題的方法與策略。
2、充分關注操作與想象相結合,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運用公因數(公倍數)、最大公因數(最小公倍數)解決實際問題的關鍵,就是幫助實現將生活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如何幫助學生理解,實現這一轉化,既是教學的重點,也是教學的難點。要在教學上實現這一突破,引導學生展開操作與想象,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在用公倍數、最大公因數解決實際問題時,在讓學生猜想的基礎上,讓學生利用學具擺一擺,說一說,在不斷的試誤中理解要鋪的一個正方形(要用整塊的墻磚)的邊長必須既是長3的倍數,又是寬2的倍數,最終得出只要找到3和2的公倍數與最小公倍數,就能知道所鋪的正方形的邊長。更進一步,在解決問題之后,可讓學生進一步反思,在所求的邊長是6dm的正方形上畫一畫,想一想,看看找得對不對,以進一步加深對問題解決方法與策略的認識。
【《分數意義和性質》學習心得】相關文章:
《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方案設計11-25
《分數的基本性質》教學設計方案12-08
語文短語的性質和結構類型11-20
戒指的戴法-指的戴法和意義-女生男生戒指的戴法和意義11-22
求職信具備哪些功能和性質12-03
成語勵志故事及意義和感悟11-23
世界環境日的由來和意義12-09
高中英語作文:分數和能力11-21
父親節的來歷和意義介紹12-09
工作崗位和性質不合適的辭職報告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