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會實踐實習心得體會
暑期社會實踐實習心得體會1
8月份,我參加了系組織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雖然三天的時間活動讓我覺得很累很辛苦,但我從中鍛煉了自己,并且學到了很多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也通過三天的實踐,使我有了些關于社會基層建設的心得體會。
炎炎夏日列日當頭。正是因為有這樣的環境,正激起了我要在暑假參加社會實踐的決心。我要看看我能否在惡劣的環境中有能力依靠自己的雙手和大腦維持自己的生存,同時,也想通過親身體驗社會實踐讓自己更進一步了解社會,在實踐中增長見識,鍛煉自己的才干,培養自己的韌性,更為重要的是檢驗一下自己所學的東西能否被社會所用,自己的能力能否被社會所承認。想通過社會實踐,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
社會實踐活動給生活在都市象牙塔中的大學生們提供了廣泛接觸基層、了解基層的.機會。深入基層,同基層領導談心交流,思想碰撞出了新的火花。從中學到了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汲取了豐富的營養,理解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真正涵義,認識到只有到實踐中去、到基層中去,把個人的命運同社會、同國家的命運聯系起來,才是青年成長成才的正確之路。
“艱辛知人生,實踐長才干”。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使我逐步了解了社會,開闊了視野,增長了才干,并在社會實踐活動中認清了自己的位置,發現了自己的不足,對自身價值能夠進行客觀評價。這在無形中使我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定位,增強了我努力學習的信心和毅力。我是一名大三學生,即將走上社會,更應該提早走進社會、認識社會、適應社會。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社會實踐使同學們找到了理論與實踐的最佳結合點。尤其是我們學生,只重視理論學習,忽視實踐環節,往往在實際工作崗位上發揮的不很理想。通過實踐所學的專業理論知識得到鞏固和提高。就是緊密結合自身專業特色,在實踐中檢驗自己的知識和水平。通過實踐,原來理論上模糊和印象不深的得到了鞏固,原先理論上欠缺的在實踐環節中得到補償,加深了對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消化
“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在短短三天的實踐活動中,汗水淋濕了我們的衣褲,淚水模糊了我們的眼睛。但我們選擇了堅持。我們把淮師人永爭第一的精神帶去了社區,把淮師學子的優秀品質和良好的精神風貌體現得淋漓盡致。在社區人民的心底留下了美麗的印象。七月,我們走進火熱社會,用汗和淚譜寫一曲壯麗的青春之歌。這是愛的奉獻,這是我們的無悔選擇。七月,我們撒播希望,同時擁抱豐收,就如新世紀的第一縷曙光,我們的暑期社會實踐曙光城也給社區留下了光輝燦爛的一筆。
作為大學生,我們要了解社會,深入基層,深刻地學習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學習三個代表,實踐三個代表,為促進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應有的貢獻。此次實踐之行,是系科給了我學習實踐的機會,是系科給了我們極大的支持和信任,我們作為國家的后繼力量,只有懂得全面的發展自己,把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才能更好地投入到祖國的建設中去,才能對得起養育我們教育我們影響我們的祖國。
讓我們共同攜手,為創建淮安和諧的社區生活而努力.
暑期社會實踐實習心得體會2
首先,我非常感謝云龍縣法律援助中心為我提供了這次寶貴的實習經歷,短短一個月的實習,讓我受益匪淺。另外,我還要感謝在這次實習中幫助過我的老師、同事和每一個人,如果沒有他們的輔導,我很難勝任這兩個月以來的工作,也就不會有我的成長。
我這次的實習單位是云龍縣法律援助中心。在這兩個月的實習中,我主要負責了兩項工作:裝訂卷宗和歸檔法律咨詢。因為法律援助中心經常會援助一些刑事案件,所以刑事案件的卷宗會很多,而且刑事案件卷宗的歸檔順序和民事的有所不同,不了解的人會認為訂卷宗會很簡單,但其實只有經歷過的人才知道原來并不簡單。
法律援助中心本就是政府設立的,專門為經濟困難或者特殊案件的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并減免法律服務費的工作機構。因此平常會有很多因經濟困難而訴求無門的群眾前來進行案件咨詢或申請法律援助,因其目的的'特殊性,法律援助中心受理的案件自然也有特定的范圍。
之前在學校接觸的都是課本上的理論知識,接觸實際案例和進行案例討論的機會少之又少,便造成了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的問題。而且,純理論的學習造成對知識的掌握很不牢固。當我來到法律援助中心接待第一位咨詢者時,我竟然面對實際的法律問題啞口無言。
總而言之,在法律援助中心的這段時間里,我接待了很多來訪的群眾,也接受了很多符合條件的群眾的法律援助申請,學到了不少東西,得到了很大的鍛煉。在向別人解答問題的時候,我很高興能夠把自己學到的東西服務于社會,在服務社會的同時也提升了我的專業水平。
暑期社會實踐實習心得體會3
暑假時間過得好快,短短的五天社會實踐結束了。這段時間里,對于我來說,好長!其間有著太多的感受。我想,這是一個過程,一個學生走向社會的過程!我們學習到了很多東西。
實踐前期,我與陶奎關于申報社會實踐之事進行了討論,并向學校遞交了申請。學院那邊批下來后,我們小組成員就活動內容細節進行了詳細的討論。學院里舉辦的出征儀式上,當我手里扛著隊旗,我雄心壯志!一切準備充分后,我們于7月13號晚出發,開始了一段不尋常的旅程。
7月13號晚,我們來到了漢中門,因為去鹽城射陽的汽車是明早6點走,所以提前在車站準備好。當天晚上,我們在車站里海闊天空。一下子,我們的距離就拉近了。
7月14號,隨著車子一路顛簸,我們終于來到了鹽城。然而同學家是在射陽縣的一個山村里,我們又驅車來到了陳陽鎮開洋村——一個偏僻的地方。剛進村,映入眼簾的是一片廣闊的田野,綠油油的。在陶奎家安營扎寨后,我才了解到這邊的簡陋。凹凸的路面、極差的信號、連上網都得跑到10幾里外的鎮上,我開始尋找著解決的辦法。然而,這些與我們的想象相差如此之大,我該怎么辦?我們已經到期山窮水盡?
當天晚上,我們小組組織了一次緊急會議,對原先做的計劃做出了相應的調整。情況還好,我們克服了一些困難,做出了應對策略。休息過后,我們開始了真正的實踐。
7月15號,這是我們社會實踐的第一天,我們早早地起來,天才朦朦亮,然而我們發現田地里早已人聲鼎沸。看看手表,才5點半,這時我想起我們在學校時,起床時哪次早于7點?跟他們相比,我們真的是生活在幸福中。當天上午,按照計劃,我們采訪了村長鄧秀委。村長的一身樸素衣著把我們的緊張情緒一掃而光,村長熱情地接待我們,并向我們介紹村里近幾年來的變化和目前存在的問題,并向我們講述了丹頂鶴保護區建立后村中發生的變化。這是我們的第一次采訪,初次的生澀,慢慢地變成了輕而易舉的事。當天下午,我們來到了村中老教師陳老師家中,陳老師現已70高齡,然而依舊健壯。陳老師為村里教育事業做出了杰出貢獻,他在那個簡陋的.小山村里,一教就是30幾年。陳老師穿著樸素的襯衫向我們講述了農村教育存在的問題,他對村里小孩的關愛令我們感動。下午3點,我們告別陳老師家,深入農田與農民叔叔們進行了訪談。對于我們的到來,在田間引起了不小的“風波”,大媽們紛紛放下了手頭活,與我們親切的談開。他們一一地回答了我們的問題,之后,我們幫他們做些農務活,雖然有點累,但看到勞動成果,心里好開心!
7月16號,我們實踐小組一行驅車至射陽縣城。首先來到了射陽迎賓館,迎賓館是射陽縣第一家賓館,與丹頂鶴保護區有著密切的聯系。迎賓館董經理親切接見了我們,并熱情地配合我們完成了本次采訪。董經理告訴我們很多縣里丹頂鶴保護區對相關企業帶來的經濟效益。采訪結束后,我們來到了射陽縣環保局,環保局工作人員對我們的到來表示歡迎,并為我們講述了環保局近年來所采取的一些切實可行的環保政策,及環保工作的開展情況。為了進一步了解到環保政策的落實情況,我們來到了環境監督大隊,大隊們熱情的接待了我們,向我們展示了前幾個月來各地考察的環境成績。這些對于從小生活在學校環境里,從小在課堂里長大的我們來說,是一個考驗。這里是一個全新的環境,我們必須學會與他們交往。好在他們都是非常熱情,讓我們活動的開展順利好多。今天奔波了整個縣城,雖然有些疲憊,但是收獲不小。
暑期社會實踐實習心得體會4
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發展,城市對勞動力的迫切需要,很多青壯年勞動力為了更好地實現自身價值而選擇了離開家鄉到城市謀取生活。這本是無可厚非的事情!然而,在他們帶給城市動力與希望的同時,我們悄然發現留守在農村老家的空巢老人也越來越多,已經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這些老人面對的不僅僅是經濟上的危機,更多的可能還是情感上的空缺。
在假期的這次實習中,我們本著“搭建愛心平臺、傳遞人間真情、倡導相互關愛”的初衷,熱情大方地走到了子女常年不在家的老人們的身邊,跟他們拉拉家常、幫他們做做家務,和他們積極互動,為老人們帶去了簡單的快樂與感動,同時也進一步了解到了老人們的生存狀態。通過與老人們的接觸發現每個老人心中都存在著這樣一種矛盾的心理:一方面很希望自己孩子在外面混得很好,能掙更多的錢來支撐、改善整個家庭的經濟窘境;另一方面,他們又深深的'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常回家看看,看看自己,看看被烙上“留守兒童”印記的孫子。這是一種面對現實的無奈,是一種對親情的偉大包容和無限的渴望。
記得《常回家看看》的歌詞里寫到:找點空閑,找點時間,領著孩子,常回家看看,帶上笑容,帶上祝福,陪同愛人,常回家看看;也記得新《老年法》中明文規定子女每年應該抽出一定的時間回家探望父母,然而這一切看來似乎還是很遙遠。在這個動輒談錢的年代里,要想千里萬里之外的孩子常回家看看又是一件談何容易的事情?我們理解老人的孤獨,我們也理解青年人的不容易,但是面對現實的尷尬僅僅用”理解“一詞可能更多的是蒼白無力,我們更希望全社會的人都多一些關懷和熱心去關注這些需要的老人。在這過程中我們希望政府更加給力,能在經濟發展的天平上把機會分一些給農村,爭取在農村、在有富余勞動力的地方加大投資和引資力度,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讓很多人在兼顧工作的同時還能兼顧家庭,給老人們多一份保障和慰藉。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是作為旁觀者該有一份熱忱愛心;“仁者,人也,親親為大”這是作為子女該有的一份良心義務;“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這是作為政府該有的責任擔當,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做好自己的角色,那么我們堅信社會將會更加和諧而友愛。
【暑期社會實踐實習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暑期社會實踐實習報告04-03
暑期社會實踐實習心得體會8篇03-08
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實習心得體會05-02
暑期社會實踐心得酷暑實習03-27
暑期社會實踐心得體會10-09
暑期打工社會實踐心得體會05-11
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實習心得體會模板05-09
暑期實習心得體會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