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心得體會
第二篇:實習心得體會
隨著經濟的發展、時代的進步,人們對于生活質量的要求不斷提高、進而促進了康復治療的飛速發展,使人們對康復治療都有了一定的認識和了解。就我而言,在我以前上課的時候,聽著專業課的老師們每天講解著康復治療、感覺到康復治療就是一些固定而又簡單的技術,操作起來容易,幾乎沒有多大的挑戰性。但后來實習的過程中,讓我知道我的理解太表淺了,在我參加實習的這四個月里、了解到康復治療是一個多學科知識的匯聚及應用,它需要我們對肌肉、骨骼及關節的解剖、神經的分布及支配完全掌握。每天看著老師們做著各種不同情況的病人、靈活的運用著各種康復治療手法,而且對每個病人的不同階段也在不斷的改變著治療方法,使我對康復治療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深刻體會到康復是一門既應用靈活又富有挑戰性的工作,看著病人每天一點點的進步,內心充滿成就感。讓我也從此深深的喜歡上了這個職業。
每天、當病人躺在PT床上進行綜合訓練的時候,我們要讓病人盡量做各種不同的動作,因為綜合訓練是一項特別枯燥無味的訓練、不同的動作可以給病人帶來一種新的感受、但始終要把握住訓練的目的,這就是康復治療的靈活性,它要求我們治療師必須要思維靈活、能巧妙的運用各種治療技術。例如:跟腱攣縮的病人,在跟腱攣縮到一定程度無法短時間內牽開的時候就可以使用腳跟墊高的足托,在有足托幫助的情況下既能完成站立,也巧妙的應用了患者自身重力長時間的作用于跟腱的牽拉。
康復治療也不單單是一個技術的治療、在治療的`過程中也是一
個和病人交流配合的過程。有的病人有意識問題不能配合時、作為一名治療師、不能過于心急、發出的動作口令要清晰明確,并做幾個示范動作幫助患者理解、耐心的給病人引導動作。在病人情緒低落時多和病人交流互動,有利于調動病人的積極性,這些都是康復治療過程中的細節,只有把握細節,才能做好治療。
康復治療是一門不容易掌握的學科、在短短的實習時間里、我的認識還遠遠不夠,技術上也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好好學習。我相信在我的學習路途中,我會不斷探索、去完善學習各種治療技術,為人們的健康盡一點微薄之力。
第二篇:實習心得體會
理想和現實,哪怕只差一點,就有天壤之別。雖然在支教之前,我又想象過這里的一切,不過一切都是始料不及的,現實的力量是遠遠想想所辦不到的。當然我的收獲也頗多。
這里沒有我想想的那么好,生活的條件比較艱苦,住的地方是以前學生的寢室,寢室里有一扇窗戶,可是基本上都沒有玻璃,到了晚上一些蚊蟲就會飛進來,有時候我們還會發現壁虎貓咪等小動物,一旦下雨屋里就沒有干的地方,在樓道里走有時候都要打傘。在這里我們必須自己做飯,做飯的地方離我們住的地方很遠,在教學樓,每當下雨,我們做飯就成了問題,因為水管在外面,我們必須到外面去接水,洗個菜和碗都會弄濕全身。而且這里也經常停水停氣,有時候即使沒有停水,水管里的水都是渾濁不堪的。有時候我們在想,喝了這個水,我們會不會得什么病。這也就是小問題,最大的問題就是吃的問題,這里每月逢3、6、9才能買到菜和肉,有時候賣肉的老板看我們是外地人,就老賣我們不好的肉,有時候肉還是臭的,所以一個月下來我們也吃不上幾次肉。在跟其他老師相處上也是,有些老師看你是新來的,就老是讓你做很多事情,而他們卻在玩電腦網購或者早早的回家,有一次我說我事情太多可能沒有時間做什么,然后那個老師讓我周末做,當時我的那里心里有說不出的滋味。以前自己在家里面都是養尊處優的,家里面人人都依著我,可是來到這里,什么都要靠自己,這也算是真正的融入社會,這一刻,我可能不太適應,我會抱怨,也學會了忍受。懂得了體諒和犧牲,我才真正領悟到什么叫成長,什么叫成熟。
雖然我自己也是農村的孩子,但是很多事情我確實沒有做過,在家里面因為是獨生子女,生活的還比較沒有競爭力,從來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從來不懂得體諒父母的艱辛。來到了這里,我知道了以前看似容易的事并不是那么簡單,原來以為做飯燒菜洗碗很簡單,但是現在才知道,事情雖簡單,但是要堅持一直做下來卻是不容易的。這一刻,我心里面只有對媽媽的無限敬佩。
初次來到這里,看到這里的孩子們穿的也不是很好,年輕人很少,最多的就是老人。當我告訴他們,我們家只有我一個孩子時,他們眼神流露出無限驚訝,因為他們家里一般都有好幾個孩子,。雖然這里比較偏僻,但是這里有不能發展起來的原因,我觀察了這里,這里地形崎嶇,山路蜿蜒,不易發展大型農業和農業機械化,當然更不利于城市的形成,而且缺少礦產資源,雖然這里水資源豐富,但是這也不足以來動相關產業的'興起和發展。此外,缺少能發展起來的特色產業。雖然這里孩子比較多,但是他們都普遍比我們懂事,他們基本上每個同學回家都會幫父母做家務,比起他們,雖然都是農村孩子,我真得自愧不如。
這里還有一個問題值得我們注意,這里很多孩子都是留守兒童,很多學生的父母都在外打工,從小缺少父母的關愛,所以,在這里,很多學生讀了初一就選擇了輟學,他們看不到他們的未來,他們沒有自己的夢想,都想的是,以后走父母的老路,出去打工,他們覺得有父輩那么點工資已經知足了,這應該是我們教育工作者悲哀。剛來了,我就對班上的同學說,我不會放棄班上任何一個同學,但是其他老師都勸我,說我的教育太理想化了,不是所有學生都能理解我們的,我想了想,覺得太可惜了,每一學期都會有幾個到十幾個學生不讀書了,雖然我知道讀書不是適合每個學生的,但是我們要求的九年義務教育都不能讓完成,難道不
是我們作為教師的最大悲哀了么。現在的初中生普遍比較淘氣叛逆,這里也不例外,一年級的學生還是比較乖,一個班可能有幾個學生不學,但是上了二年級,一個班能靜下心來學習的就很少了,究其原因,一來是我之前提到過的這里大多是留守兒童,缺少了父母的關心和照顧,當然也少了對學習的指導,其實家長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在這一個環節上他們缺少了督促,尤其是隔輩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因為年紀上去了,孩子們壓根就不把他們放在心上,當然也缺乏對學生的約束力,出現了學生在家不聽話和家長對著干的現象。二來,我認為是因為每家的孩子太多,孩子太多,尾大不掉,家長又不在,長輩又管不了,很多孩子就趁機玩兒,上網不回家。記得我帶的班上就有個學生,住在和姐姐外婆家,外婆家又有幾個孫子,老人家一個人完全管不過來。一個餅,兩個人分,大家都還能吃得飽,但是五個人,要不弱肉強食,要么都沒吃飽。第三,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缺少對學生身心發展的關注,一昧的注重學生成績,對學生成績缺乏全面的分析。老師對很多學生的態度都是,成績差的就早點走,不要影響整個班集體,沒有真正分析導致學生成績差表現不好的真正原因,對學生本身的關注度不夠。并且因為地方偏遠,缺乏上一部門的監督和督促,在教育教學方式上也存在一些問題,并且教育資源遠遠不足。第四,師資隊伍不強,教師人數少,專業素質差。這里很多老師都是一些年紀很大,接近退休的老教職工,他們雖然教育實踐多,但是難以接受新事物,缺乏創新力,教育方式老套,剩下的大多是一些很年輕的老師,年輕老師雖然有活力,能和學生打成一片,但是往往經驗不足,很多時候學生都成了他們的“小白鼠”,而或像我們這樣的支教實習老師,來的時間短,經驗也不足,學生需要不斷的適應新老師的教授方式,給學生的學習還是帶來了相當大的壓力。第五,學校管理存在著很大問題,對很多學生問題都是放任不管的,處罰過于輕,比如學生隨時翻墻逃課,學校沒有一點表態,最多就是班主任教育一下,有的班主任要求不嚴,連管都不管。此外,這也是在很多初中學校都存在的問題,很多老師都是非科班出生,都是跨專業教書,哪個學科沒老師,老師就去教,教師跨專業本來就是對教師的一種挑戰,非科班,老師本身都還是新手,怎么能做好“授業解惑”呢?當然學生本身的主觀原因也是我們不可避免原因。正是因為以上這些原因使得這里的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普遍出現厭學輟學的念頭。
這樣的環境下,他們普遍沒有競爭概念,沒有對未來生存壓力的觀念,輟學逃課是其中的表現之一,這里還存在著其它問題,比如上課不聽講,玩手機上網看小說,或者是跟同桌聊天,更甚者就是跟老師對著干,擾亂課堂秩序等現象。
要解決這一系列的問題,單方面解決是不可能的,是需要家庭老師學生學校和社會的共同努力才能解決這個問題的。這個過程應該是很漫長,計劃生育,教育改革,經濟建設,社會福利幾管齊下,療效才好!
【實習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維修實習心得體會-實習心得體會12-09
實習護士實習心得體會07-17
在公司實習的實習心得體會12-07
實習心得體會[精選]10-24
實習心得體會06-12
實習心得體會06-29
實習心得體會(精選)07-12
實習的心得體會06-11
(精選)實習心得體會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