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國教師最需要的新理念學習心得
最近讀了《中國教師最需要的新理念》這本書,書中談到了“教育要強調個性,健全人格”,并且理論聯系案例深入淺出的進行了探討,作為一名美術教師,我深有感觸。
英國教育家斯賓塞曾說:“教育的目的是培養人的個性。”偉大的德國詩人歌德也曾說“一棵樹上很難找到形狀完全一樣的葉子,一千個人中也很難找到兩個在情感上完全協調的人。”這說明個性是一種客觀存在,是一種價值,世界的豐富多彩、人類的千姿百態也正源于此。
學生在美術活動中比在其他教育活動中能更大程度地張揚和展現自己的個性。因為美術課程是一種綜合性、活動性強且活動結果無對錯之分的課程。在這種以美的熏陶為主的活動中,學生的個性得以全面自然地釋放;性格、氣質、情感得以自然流露;手、眼、腦得以協調發展,溝通了其物質層面與觀念層面的關系,促進了個性的內化和健康發展,同時提高了學生的能力、智力、人生觀和情感價值觀等綜合素質。因此,在美術課堂中引導學生形成社會共同價值觀的同時,也應努力尊重、保持和發展學生的個性。要培養學生獨特的個性,就是要使學生的個性得到自由的發展,增強他們的主體意識,形成開拓精神、創造才能,提高其個人價值。因此,我們的教育就要具有個性化,就要在教育過程中重視受教育者的需要、興趣、創造和自由,尊重人的尊嚴、人的潛能。在教學中通過情感的滲透、傳達和激發學生的創造力,來實現學生的個性發展,促進人的個性自主和諧發展。
(一)在教學情境中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教師是創設情境的主導者和調控者,通過各種方式、手段,有意設置一定的情境氛圍,讓學生產生激情,主動參與,釋放激情,在這一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個性化探究欲望、創造欲望,從而促進學生的個性形成。
(二)在教學內容中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教師要靈活地掌握課程的內容,可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從學生的生活、興趣出發,選擇一些具有時代氣息的知識內容,深入淺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參與,施展自我的個性魅力。
(三)在教學活動中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開拓思維、綜合的運用多種材質,充分發揮學生的自由表現力,促進個性的形成。采用集體合作的方式,加強相互間的交流,增強體驗,培養團結協作精神,張顯其個性。鼓勵想象,求異創新,畫畫要畫出個性。
從美學的角度來說,風格,是指美術作品顯示出的一種格調和氣派。藝術風格,是藝術作品整體上呈現出來的獨特面貌。它和人的風度一樣,不僅具有獨特的外形特點,而且還顯示出內在的精神氣質。藝術作品顯示的是藝術家的個性。是個人風格。所以,個人風格就是藝術家在作品中呈現出的有別他人的獨特個性。獨特性,又是藝術家的鮮明個性的顯現,也是藝術家創造精神的表現。這種獨特性是藝術家觀察事物的一種獨特視角和藝術表現的獨特技巧在長時間的藝術創作活動中所形成的。中國書法里的“顏筋柳骨”,就是說唐代書法家顏真卿、柳公權兩個人楷書不同的個人風格。
【中國教師最需要的新理念學習心得】相關文章:
《中國教師最需要的新理念》讀書心得04-17
教師《新理念》學習心得體會08-19
教育新理念學習心得03-19
最經典的中國諺語05-11
物理教育新理念學習心得體會05-12
《中國師德手冊》教師學習心得06-09
中國最經典的成語故事04-19
古往今來中國最經典的名言大全04-26
中國古代最經典名句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