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基本概念與運算法則》讀書心得
暑期,在閱讀《基本概念與運算法則》一書時,這樣一段話令我印象深刻。“我們在前面的30個問題中反復強調,要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學會從頭思考問題,要知道自己思考問題的開始是什么。可以知道,這樣強調的目的就是讓小學生從小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一個人的思維習慣是從小養成的。”同時,新課標在總目標的四個方面中也提出了數學思考這一方面。可見,數學思考對于數學教學的重要性。
如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體會數學的基本思想和思維方式?值得我們每一位數學老師認真思考與研究。在閱讀《基本概念與運算法則》和《課堂改進的30個行動》后,再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我有了以下一些想法。
1.過程促思。
傳統的數學教學往往追求標準的答案,從而忽視解決問題的過程。而恰恰是解決問題的過程,才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發展數學思維的時機。在新課標實施以來,大家也意識到了這一點,紛紛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
例如這一道題是找規律,在老教材的編寫中這類題目要到中高年級才涉及。現在編入一年級教材,根據一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就要讓學生通過畫圖的方法,從4根短繩連在一起要打3個結,簡單推理:如果把5根短繩連在一起要打幾個結?把6根短繩連在一起呢?由此得出:結的個數總是比短繩的根數少1。在此基礎上,再確定答案。如果單單是教師在講授,學生就沒有親身體驗,也就發現不了規律。學生自己去畫,很快就能發現其中的規律,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2.以說促思。
數學教學中讓學生“說”,表面上是語言的交流,其實是思維過程的展示,學生說對概念的理解、思考的困惑等等,使教師的引導、講解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在“說”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可以對敘述者進行進一步的追問,以發現問題的不同表達形式、解決的方法和出現的錯誤,所有學習者之間相互啟發,促進全體學習者在敘述過程中的共同成長。
例如學生在認識了“比”之后出示生活中的一些“比”:讓學生說說你是怎樣理解的。
(1)新生兒頭長與身高的比是1∶4,這張照片的長與寬的比是4∶3。
(2)2007年江蘇省男女出生性別比高達117.5∶100。
(3)六(3)班男生24人,女生27人,男女生人數比是多少?還能想到其它比嗎?
通過教師創設概念形成后的理解題,學生又經歷了一次“再發現,再創造”的過程,親歷過的發現過程會給他們留下更為深刻的印象,對此概念的理解也更準確更深刻。
其實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的方式還有很多,只有將課堂真正還給學生,實現學生主體,才能真正發展學生的思維。
【《基本概念與運算法則》讀書心得】相關文章:
吸引力法則讀書心得03-09
《吸引力法則》讀書心得05-09
有關《財富法則》的讀書筆記05-07
職場法則學習心得06-09
職場法則心得體會05-11
職場法則心得體會05-11
具象法則學習心得范文04-03
職場法則05-11
職場的法則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