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神病院的實習心得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精神病院的實習心得
精神病院的實習心得1
幾個月之前,在填實習志愿的時候,我對精神衛生中心的印象是一個雜糅了影視夸張、文學想象和一切壓低聲音傳遞的奇詭流言的集合體——坦白說,這種對戲劇性的好奇是我將精衛填為第一志愿的主要原因。我在心里譴責自己,這不符合我被教導的倫理和專業態度,我此行是去學習而非獵奇,那些患者所需要的是幫助而非探究。但我從未親歷過真正的社工一線,我讀過的教科書大多直接倒進了考卷和論文,腦子里的認識依然和社會上大多數人一樣,好奇、無知并暗暗恐懼。
我們的理論學習是為實踐做準備,接觸實踐后卻發現它更像是一個理論不斷剝解的過程。當我親身去面對那些為疾患所苦的普通人,看到他們躲閃的眼神和梳得光潔的辮子,聽到他們談起旁人偏見時語調里淡漠的不快,聽到他們描述腦海中的聲音,描述發病時的舉動并為之不好意思地微笑,我很難去想起紙頁上冰冷的癥狀介紹,也不需要去想那些連篇累牘的關于專業態度的講解。他們就是活生生的,像我和所有其他人一樣的人,被生活中的各種困難煩擾著,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盡力抗爭。
更觸動我的是那些患者家屬。他們面臨的境況往往困苦得令人難以想象,家庭關系破裂、經濟困頓、親戚街坊有意無意的言論,這一切讓他們不約而同地有一種隱忍而無奈的訴說口吻。我曾經以為他們會是沉默寡言的一群人,懷著多少殘留的羞恥感,對家事諱莫如深。但相反,他們幾乎都有強烈的訴說欲望,也許社工建立的朋輩支持群體的確起到了帶來安全感和理解感的作用,也許他們只是被旁人冷眼相待太久了。
那些苦澀,以我淺顯的社會閱歷還很難感同身受,但我能清晰地感覺到那是無比壓抑的人間苦難,而我慶幸自己身在社工專業,因而得知世上有那么一群人,他們有能力與意愿來減輕這種苦難。我看到參加活動的大家認真地擺弄活動中發下去的盆栽,女兒做好了會興奮地舉起來給母親展示,我從那隨之而來的笑容里看到了我在學校里一切問題的答案。
精神病院的實習心得2
在精神病院實習的日子很快就接近了尾聲,心中不免會有很多的感慨。在來這里之前,心中有些許的期盼和好奇,也有些許的恐懼和不安;而來之后才發現,原來一切都與想象中的不同,與傳說中的不同。
我在這里是被分到了心理科,帶我的老師是劉老師。據我了解,劉老師在這里已經工作幾十年了,可謂是這里的元老。在她眼里,這個工作已經不再是單純的工作了,而是一個與精神病患者交流的良好平臺,每天陪這些病人聊天、做游戲、做心理輔導。這里的病人也都很尊敬她,都叫她劉老師,而且也很聽劉老師的話。劉老師熱情的把我介紹給了大家,但是我由于內心的種種原因,不敢大膽的嘗試著和病人交流,顯得有點陌生。
經過一個上午的適應,以及看到老師和病人們相處的那么融洽,我才漸漸的放下戒心,真正的加入到這個集體中來,才真實的體會到,其實精神病人并不可怕,而精神病院,也沒有傳說中的那么恐怖。對于病人,醫護人員還是十分尊重他們的,也很樂意的與他們交流。而病人之間,比起外面的世界,似乎也顯得更加和諧。他們在不發病的時候,都十分地友善,而且可以較為融洽的交談,不加以注意甚至都不知道他們是精神病患者。
經過幾天的熟悉,我漸漸地發現這些病人其實都是很可愛的。當他們一個人的時候,顯得很安靜,自己做自己的事,不是那么的容易接近,但當大家一起集體活動、做治療、聊天時,卻顯得很活躍,而且感覺特別容易接近,能夠放下一切其戒心陪你說話、陪你玩,也顯得很聽話,尤其是周一那個新來的女生,她一般不愿意說話,但是當她在和別人一起做游戲、打她喜愛的乒乓球時,卻顯得那么的活潑、可愛、充滿朝氣和活力。
在接觸了這些病人以及聽了許多醫生的講課之后,我發現醫生的治療方法主要是通過與病人進行溝通,從中得到一些信息,對病人的病因進行詳細地剖析,輔助一定的藥物進行治療,而心理咨詢與輔導對于精神病患者來說也顯得格外重要。在他們發病之前,其實有很多跡象可以發現這個病癥的苗頭,而先通過一些心理咨詢與輔導完全可以提前解決病癥的情況,比如躁狂,如果在早期有意識到這方面的問題,那么就可以通過一些心理輔導,讓病人了解自身的情況,從而在他還沒有到達那種病發且已經不受自身思維控制的時候進行解決,比如自我暗示等的一些方法來解決問題,而不至于釀成大禍。所以,在這個階段,醫護人員對病人的支持與安慰,以及引導的作用是十分大的.,可以幫助病人渡過這個時期,確保以后不再復發,重新正常的生活。
另外,治療者必須是一個優秀的聆聽者,專心的傾聽病人的訴說,以親善誠懇的態度取得病人的信任,讓病人毫無顧慮的傾訴內心的苦悶,鼓勵病人疏泄內心不良的情緒。人的煩惱往往來源于思維,但你煩惱了,往往是因為你用錯了你的思維方式,我們應該引導病人去換一種與原來逆向的思維去分析問題,煩惱往往便會自動消失。要給予病人鼓勵和良好的心理暗示,激發病人的積極心理,讓病人更好的配合治療和更努力地去改善自身的情緒。并能以同情、理解、諒解的態度對病人的訴說不加評判地接受,站在病人的角度去理解和支持,并與病人合作去治療其疾病,給予病人治療的信心與康復的希望。 精神疾病不僅給患者帶來巨大的痛苦,而且給病人這個家庭也會帶了重大的影響。其實精神病和其他生理疾病一樣,應該得到關愛而不是同情,更不應該受到鄙視和排斥。但是社會討論到相關字眼的時候總是帶著嘲弄和戲謔。精神病的病因可分為遺傳和社會心理因素,但是無論是哪個方面都不是患者能控制的。我們可以通過合理安排作息和加強體運動保證自己遠離生理疾病的困擾,但是,我們不能更改自己的家庭背景和成長環境。所以我們應該關注這樣一群弱勢群體,接受并幫助這樣的人。
或許是我接觸得太少,或許是我想得過于簡單,但我仍相信有些精神病人是能夠治愈的。或許有一天,當他們恢復了正常人的心理,重新回到自己的工作崗位的時候,我希望人們能夠以平常的目光去看待他們,不要歧視和排斥她們,不要讓他們的心靈再一次受創!真心希望他們都能夠康復,早點過上正常人的生活,找回自己的自信與自尊!
最后,感謝精神病院的各位老師對我的幫助和指導,特別是劉老師,希望你們今后的工作更加順利!同時,我也會不斷的學習,掌握更多的技能來幫助患者減輕病痛,恢復健康,爭取做一名合格的護士。
【精神病院的實習心得】相關文章:
精神病院的實習心得范文12-02
實習的心得12-09
實習心得02-26
實習的心得12-14
在酒店實習的實習心得12-07
寒假實習的實習心得12-07
實習學生實習心得11-27
實習學生的實習心得11-30
兒科實習護士實習心得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