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背影》讀后感 推薦度:
- 背影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背影讀后感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后感頭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背影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背影讀后感 篇1
那是一個暮春的向晚,太陽即將落下,火紅的陽光映襯著天邊的晚霞。路上車水馬龍,行人熙攘,陽光下他們的背影拉得很長。
晚飯后,我到樓下散步。“小姑娘,可以幫我們拍張照片嗎?”身后傳來突兀的話語聲。我轉身一看,是一位面目慈祥的老奶奶,她手里拿著一部款式陳舊的手機。
“嗯!”我點了點頭,并雙手接過老人手中的手機。“等一下,我們在這里照!”老奶奶面含微笑,拉著身邊的老爺爺,選了一個背朝晚霞的方向,頭輕輕地靠在老爺爺的胸前,臉上掛著燦爛的笑容,在晚霞的映襯下,既美麗,又溫馨!
天空,是將落的太陽,五彩的晚霞;遠處,是嫩綠的枝葉在微風中飄揚;眼前,是一對慈祥的老爺爺老奶奶,面對我的鏡頭擺出新潮的姿勢。“哇!”,夕陽西下,還能有這么相映成趣的美景,我興奮地幾乎不能自已。調整情緒,屏住呼吸,穩住雙手,“咔咔咔”,我快速而又穩健地照了好多張,生怕這夕陽下的美景由于失誤而從我的指間悄悄溜走。回看相片,漫天紅霞,悠長的樹影,兩位老人攜手相伴,幸福感充滿整張照片。
照片拍完了,兩位老人相互攙扶,慢慢遠離我。夕陽下,金色的光芒映照在他們的背上,把他們的背影拉得很長,正如他們攜手走過的漫長歲月。兩人手牽著手,走得很慢,我遠遠地看著他們的'背影,很久很久,直到消失在林間小路的盡頭。
我仍然沉浸在剛才的那個情景當中,那對晚霞中的背影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里,揮之不去。那一刻我似乎明白了世間最美好的情感就是相濡以沫。而那對背影就是這種美好情感的生動體現。
我在心里默默為他們祝福;愿那對相互扶持的背影在晚霞里能長久地走下去……
背影讀后感 篇2
《背影》是一篇描寫親情的文章。對我而言,這篇散文第一次接觸是在初中時代。那個時候我還是一個懵懂狀態的少年,不經世事的孩子,對文章的真情未必感受的那么透徹和深入。僅僅是通過老師的講解,懂得了父愛是偉大的、無私的、深沉的。如今已經是做了家長的我,處在另一個角度來讀這篇文章,才真正懂得了作者的用意和那種內疚的心情。
我覺得這篇文章寫得很出色。雖然它的文字不是太多,但是內容十分豐富。由于大部分的字很淺易,而且句子通順,因此讀起來能很快領悟內容。作者把文章描繪得栩栩如生,令人感同身受。閱讀期間,當父親去買橘子的時候,令我非常感動,不僅使人想到了自己,想到了自己的父親,那種愧疚的心情油然而生。我不禁回憶自己的父親的背影,那種曾經面臨分離的無奈和無可奈何的表情,那種永遠也讀不懂不可言狀的矛盾心情。一個父親的愛,就是這樣,只是默默付出,不需要回報,甚至不一定需要懂得。我也像作者一樣情不自禁地流下淚來。
文章的主題是父子之間的'感情。故事開始的時候,是描寫父子處身于艱難的困境中。作者的祖母去世了,父親也剛剛失業。辦了喪事后,他們到了南京。父親要在那里找工作而他度過幾天后就要從那里回北京念書。在車站上,當作者看見父親托茶房照應他的時候,作者心里認為他很婆婆媽媽。可是,看看父親那么辛苦地替他買橘子,他的淚很快就流了下來。之后,接到父親的信,令他想起父親當時的背影。
讀了朱自清的這篇散文,使我得到了一個道理,我們作為教師教學生讀文章、寫文章就是要教育他們怎么做人,學習語文就是讓人更加懂得如何表達做人的道理,我們一輩子不就是一直在探求做人的真諦嗎?這些也許是說給自己聽的,但我更想讓自己的學生懂得這些道理。
背影讀后感 篇3
讀完這篇小說,我久久無語,心底升起一股說不清道不明的感受。
朱自清寫的《背影》,文字頗長,約過了1300多個。早年的朱自清,家中困難,父親沒了工作,祖母也去世了,光景慘淡,只能外出謀路。()父親到南京,而朱自清到北京念書。父親放心不下自己心愛的兒子,特地到車站送他一程。正當朱自清要啟程時,父親去月臺下的小攤買幾個橘子。父親蹣跚的腳步,走得異常艱難。自從這一次分別,他們父子倆再也沒有相間。
這一幕幕,似乎很平常,但在朱自清的筆下,卻是如此充滿感情,牽動讀者的心。我不由得,想起了我的父親。
似乎我沒有見過幾次父親的背影,出差的時候僅有幾次。真正意義上,我們從來沒有分開過。記憶中,父親是很沒有耐心的,很灑脫,有點逞強,有點愛面子。但他確實是個好父親,對我們的.不情愿總是柔聲相勸,再不行,也湊合湊合便罷了。他從不讓我們憂心,對于煩心的事自己藏在心里,最多只是與母親商量商量。記得幾年前的上午,爸爸要去一個朋友家吃飯,想叫上我。我接連幾天都上著興趣班,好不容易有一天的懶覺可睡,當然不想早早爬起。但奈何父親催得緊,也只好出發了。到那里,我只是將頭埋在臂彎里,一聲不吭,讓人家丟了面子。現在回想起來,實在有些幼稚了。往事浮現在眼前,我卻突然害怕起來。
我害怕,在某一天,會失去現在所擁有的一切。為此,我思考了整個晚上,我在想象,如果有一天,父母不在了,我該怎么生活。如果有一天,我的成績突然下跌,我該怎么面對父母失望的表情。如果有一天,我的朋友突然對我言辭刻薄,我該怎么面對……
第二天,在看到父親一如既往的微笑,母親一如既往的溫柔,我才安心下來。杞人憂天只會自取苦惱,好好享受這一切才算是人生吶。
背影讀后感 篇4
又一次想到朱自清的《背影》,又一次想到那在站臺邊肥胖的身影,我仿佛看到了母親那在雨中離去的背影和在廚房里忙碌的身影。
小提琴,一直是我引以為傲的。每一次,當別人夸獎時,我總是得意洋洋,總是忘了那個成就我的背影。
從小學二年級開始,每周都要坐兩個小時的公共汽車去學小提琴,來來回回一個月得花1000塊錢,對于媽媽這樣一個工資不到3000元的人民教師來說,可不是一筆小數目,可她為了我,從來沒反對過我學小提琴。
那天,淅淅瀝瀝下著小雨,媽媽的.膝蓋本就受傷了,再加上發燒,眼睛都快睜不開了。我勸媽媽:“媽媽,要不這回別去了。”媽媽揉了揉發痛的太陽穴,堅定地說:“不行,要是不去,你的課斷了,以后還怎么學?”我又勸了勸媽媽,可是她態度依然那么堅定,隨她了。
到了老師家,媽媽就要去街上等我,媽媽打著傘,邁著不平穩的步子,搖了搖不清醒的大腦,一步一步的向雨霧深處走去,看著媽媽的背影,我瞬間紅了眼眶,淚水和雨水交雜著,從我臉上滑落。直到媽媽的身影,再也看不見了,我還久久不能從失落的情緒中抽離出來。
直到現在,每次學琴,我依然會想起那個在雨中慢慢離去的身影。
現在我已是一名初中生了,為了我的學習,媽媽比以前更加勞累了。每天媽媽起的比我早,睡的比我晚,吃的比我少,每天還要趁下課時間為我做飽含深情的飯菜。
今天中午我循著飯菜的香味,回到宿舍,看到媽媽在廚房里忙碌的身影,眼眶又一次紅了,淚水從我的臉上滑落。媽媽面帶微笑,也不停下來回翻動著的手,仿佛那菜里有什么寶貝?可是我的目光卻停在了她那一雙手上,媽媽的手滿是被熱油燙起的水泡和被刀割開的劃痕,我又一次感動了!
那背影,將永遠刻在我的心頭!
背影讀后感 篇5
以前讀朱子清先生的《背影》時,覺的和其它優秀作品一樣只是一篇好文章。而今再讀,則添了許多精神上的食糧,更有諸多感想。
幾乎每一個人都有一個愛自己的父親,所有父愛又都是一樣博大和溫暖的。尤其是生活在今天的獨生子女,他們得到的《背影》里的那種父愛似乎更多,只是別等到父親老了,再讓子女感覺父親背影里所含的愛,那是辛酸的。而是今天,或現在就應讓父子兩代人理解這種愛,享受這種愛,珍惜這種人生獨一無二的愛。
對于孩子,有的家長可能認為孩子還小,讓其過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是應該的,甚至有的孩子快小學畢業了,還和父母一起睡,吃飯還會被家長追著喂,早上還讓媽媽給穿衣服。看著孩子每日象眾星捧月似的被圍在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等長輩圍成的中心中,似是幸福極了;還有的家長會為孩子說幾句粗話臟話而高興,糟糕的'是有些家長還鼓勵孩子去打架,去拉幫結派,認為這樣的孩子才是聰明的,否則就是不會混。把社會上那一套混世哲學作為衡量孩子是好是壞的標準。殊不知,這不但害了孩子也會害了家長自己,這樣事例的苦果不管是歷史上還是現實中都不勝枚舉。小時罵別人,打別人,不懂得關心照顧別人,那麼長大后他會善待你嗎?年幼時是家里的皇帝,長大了他依然是你的霸主。試想《背影》作者的父親擁有一個優秀的兒子,可還是不放心。在孩子已長大成人且能獨立生活之時,還時時事事越俎代刨,更會為兒子買水果這樣的事去操心。不可否認這種父愛是可貴的,可這樣的父親不累嗎?如果父子長久生活在一起,那孩子豈不成了籠中鳥?當生活需要它飛時,他能飛的高嗎?所幸作者不是隨父一起生活,否則,我們今天也許就賞不到他的其它美文了。所以我再次呼吁:放開手吧,讓孩子自己去走!
愛你的孩子嗎?那就讓你的愛變成孩子成長道路上的指路明燈,而非拐杖或囚籠。
背影讀后感 篇6
“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這是朱自清爺爺《背影》中一句話,每當讀到這,我的眼中就會含著淚花。
帶著淚花,我又一次把《背影》讀完了。那肥胖的,黑布大馬褂,深青大棉袍的背影又一次浮現在我的眼前······“‘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我看那邊月臺的柵欄外有幾個賣東西的等著顧客。走到那邊月臺,須穿過鐵道,須跳下去又爬上去。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讓他去。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讀到這我感受到一位父親對出遠門的孩子放心不下,關切、愛護。父親那么胖,走到那邊月臺須跳下又爬上,步履蹣跚為兒子買回橘子。在父親為兒子買橘子的.過程中,蘊含著父親對兒子深深的愛。
天下的每一位父母都是很愛自己的兒女的。這種親情是無私的愛,最純潔的感情。他們對兒女的關愛是那么的無微不至。我的父親和朱自清爺爺的父親非常相似,他對我充滿了關懷和愛。但是,我以前對父親的愛當作熟視無睹,并沒有好好地去珍惜,常常厭煩父親羅嗦,去頂撞他。可是現在父母迫于生計外出打工了,一年僅回來一趟。平時爸爸只是打電話問我學習情況,寥寥幾句話就完事了。我多么想父母在我上學時叮囑幾句,在我放學時多陪陪我。想到這些,我不禁淚潸潸了——何時再聽到那熟悉的“啰嗦”聲。
背影讀后感 篇7
《背影》是朱自清爺爺在上個世紀20年代寫的作品。雖然時代離我們很久遠,但仍能感覺到他們父子間那濃濃的感情。
最使我感動的是父親對兒子那質樸無私的愛:“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讓他去……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眼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再向外看時,他已經抱著朱紅的橘子往回走了。”
每次讀到這里,我都會被那深深的父愛所打動,情不自禁潸潸地流下了眼淚。作者雖然已經20歲了,但父親總是為他做這做那,在父親眼里,兒子始終是最重要的。
由這我聯想到在我的現實生活中,我的父母對我何嘗不是這樣,從咿呀學語,蹣跚學步,到走進校門……我成長的點點滴滴和每一點進步中,不都蘊涵著父母的哺育之恩嗎?每天,當我還在睡夢當中,媽媽早已起床給我做好了早餐,為了讓我多睡一會兒,總是在最后一刻才叫醒我。下午,父親和母親帶著一天的工作的疲憊準備好晚餐,吃完飯后,陪著我做作業,了解我的學習情況,無時無刻地關愛著我。
讀了《背影》一文后,我對父親、母親、父愛、母愛有了更深的體會,“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這兩句詩,真真切切地體現了母親對孩子的愛。不管我長多大,離家多遠,都不能忘記父母對我的養育之恩。
父母的愛是神圣的,偉大的!我們每個人都要愛自己的爸爸媽媽,但我們還有一個共同的媽媽——她就是我們的祖國。我們在她的懷抱中幸福地生活、快樂地學習。我現在的任務就是好好學習,掌握知識,練就一身本領,長大后,回報父母,報效祖國!
背影讀后感 篇8
自從讀了背影這篇課文之后,我的感觸很深,文章中的父親是一位默默付出而又不失嚴肅的人,這讓我不由想起了我的父親,我的父親是一位嚴厲而又不失慈祥的父親。他在我的印象里背影總是那么高大,他還是一個無所不能的天才。我的父親會修任何東西,為什么這樣說呢?
每次家里的東西壞了,從來不找人來修,我的母親總說:“自己修多累!”但父親依然拿起工具仔細認真地來修理著,有時候,我去騎自行車鏈條掉了,我就會不由自主的回到我家的樓下叫我的父親,他知道后二話不說拿起工具下樓馬上就開工,盡管滿頭大汗也要幫我修的愌然一新,他總說:“什么事情要自己動手,不能總靠別人。父親不僅會修理東西,他還是一位熱愛學習的好父親。小時候他會經常跟我一起看童話,讀西游,品三國,每次他都會笑著跟我一起看,可是后來因為工作方面的原因,他調到了外地,自打那時起,在也沒有人陪我分享讀書的快樂了。也沒有人再幫我修理自行車了,那時一年才能見到父親一兩次面,所以只要我想他時,我便會拿起他的照片,或者跟他打一通電話,訴說我的煩腦,每次通完電話,我就會感到特別輕松與快樂。父親每次來看我時,我都特別的`興奮,一蹦三尺高,但是卻沒有了以往的那種親近感,反而感覺更加的疏遠了,從以前的無話不談變成無話可說。離別時才會感到十分的不舍,我和母親每次把父親送到機場的時候,父親總會依依不舍的看著我,還一邊打招呼讓我們回去,我的目光看著父親那健壯的背影離去時,我能感覺到父親在偷偷的抹眼淚,我也越來越傷心,雖然我知道離別是為了下次更好的相聚,但我還是不舍的目送父親,直到他的背影徹底消失。
現在,看著父親一天天的老去,頭上的黑發逐漸變白發,我的心又痛了起來,我不忍心看到那曾經陪我玩,陪我讀書,陪我談心的父親老去,我也漸漸地長大了,所以我希望父親能夠活得輕松些,少為我操心些,我會更加努力,做個好兒子,讓父親快樂健康的看著我長大,我愛我的父親,一輩子!
背影讀后感 篇9
“寧廉潔正直以自清乎”語出《楚辭·卜居》,意思是廉潔正直使自己保持清白。作為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的朱自華則以此句改名為自清,意為勉勵自己在困境中不喪志,不同流合污,保持清白。初識他的點滴是偶然間拜讀的,也許是心靈的稚嫩,并未理解其真意,只覺前就是一背影而已。
《背影》這篇佳作是作者20歲時要與父親從此天各一方,父子二人火車站作別的時候,寫的一篇回憶性散文,以回憶父子分別時見到父親的背影,想到父親工作交卸了,老境頹唐,父子從此不相見,不由得悲從中來,在那特定的場合下,作為父親對兒子的關懷、體貼、愛護,使兒子極為感動,這印象經久不忘,多年之后,想起背影,就會有無限的感念,父親的影子出現在“晶瑩的淚光中”,使人不能忘懷。他感念他的父親當年對他無微不至的關愛。
年少初讀不知意,中年再讀知意濃,天大地大父母恩大,母愛如水,溫柔圣潔,父愛如山,堅如磐石,生活中大多是母愛的關輝萬丈,甚至是遮住了父愛的光芒。其實,父親用堅實的雙肩支撐起整個家庭,父親那深沉的愛如泰山穩健,給予家人愛的港灣。
曾記得小時候父親牽著我的'手,那時的父親多么高大,但是突然有一天,我發現颯颯的秋風中,在那昏黃的路燈下,父親的背駝了,臉上皺紋縱橫,他烏黑的頭發已悄然換染上層層白霜,驚訝地發現父親老了。
我們已人近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我們的肩上扛的就是整個世界,因為要贍養孝敬父輩,還要養育栽培子輩,承上啟下的接力棒在我們這一代手中傳承,因為責任,所以堅強。雖累但快樂著,寧愿自己過得苦一些、累一些,也要讓父母老有所養,老有所樂,也希望兒女能夠幸福快樂,成為一個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會的人。
背影讀后感 篇10
《背影》這篇文章是朱自清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寫得凄涼而又柔美。
這篇文章講的是朱自清和他的父親要一起分別從家鄉到南京和北京。朱自清先和父親來到了南京,又要等去北京的火車時,他的'父親拖著胖胖的身體翻過了兩道柵欄,買了橙子給作者吃。火車開動了,他的父親也離開了,作者坐在車里到了父親的背影,是那么孤獨,那么單薄,所以,他寫了這篇《背影》。
在文章中,父親“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地探身下去”,“他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的背影,讓作者感受到了強烈的父愛。“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里,再找不著了,我便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看著父親的消失的背影,作者覺得父子分離是那么地不舍與傷心!父子一別,不知什么是時候才能再見!
文章把父子的依依惜別寫得凄凄涼涼,卻又讓我感到有一絲絲的暖意。作者的父親是那么愛他,我的爸爸也是同樣啊!也許爸爸不是那么善于表達,但仔細感受,他時時刻刻都在愛護著我,保護著我呀!記得在去參加夏令營之前,爸爸竟然一反常態,比媽媽還嘮叨,要緊跟隊伍,在火車上接熱水用大水杯,在賓館里用電要小心,把導游的電話號碼記好,自由活動后要按時集合,多喝水……囑咐這,囑咐那;臨出發前,爸爸還上到我們的大巴車上,給我調節座椅。
當時,興奮的我心里只是急切地想趕緊和朋友們一起出發,還覺得爸爸太羅嗦。讀了這篇《背影》之后,我才恍然大悟,那正是爸爸的愛呀!
背影讀后感 篇11
偶然在一本書中翻到《背影》這篇文章,因曾經有老師說過,這是一篇好文章,便看了起來,看著看著不知怎么的,眼眶已經潤濕了,情不自禁地看完了全文,淚水已噙滿眼眶,可是我仍放不下這篇文章,拭了拭紅紅的眼窩,繼續找尋著這柔情的父愛,淚珠不由自主、一滴一滴地滲入泛黃的書頁。
《背影》出自朱自清之筆,是朱自清親身經歷過的父愛故事,描寫的'雖是一件小事——父親送兒子到北京,卻給我們展示了他所感悟的父愛:“頭戴一頂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
父愛如山。一個背影,一個肥胖的背影上裝著多少對兒子沉甸甸的愛啊,“父親在不見我的兩年之中,終于忘卻我的不好,只是惦記著我,惦記著我的兒子。”是啊,在父親眼中,兒女是最重要的,哪怕兒女有過錯也會原諒,也會忘記,而父親永遠想著兒女,思念著兒女,這是做兒女的所想不到的。
父愛似水。朱自清的父親為了孩子能夠吃上朱紅色的桔子,挺著肥胖的身子,蹣跚的走向月臺的柵欄,翻過去,再爬上來,累得沁出汗珠。這一切的一切,無不呈現出天底下最偉大的愛!
父愛如山,父愛亦似水。“他躊躇了一會兒,終于決定,還是自己送我去。我兩三回勸他不必去,他只說‘不要緊,他們去不好。’我父親也是如此,記得姐姐要去北京時,母親一個勁地囑咐她讓她路上小心,到了北京得怎樣怎樣,父親一直站在傍邊聽著、附和著,最后父親還是買了車票與她一起去,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啊!
朋友,你在讀這篇文章的時候,請別忘了倒一杯熱茶給你的父親,讓冬天的寒風,吹不進他的心房;請記得涼一杯清茶給你的父親,讓夏天的炎熱,渴不到他的心田!
背影讀后感 篇12
“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段話出自朱自清的《背影》。讀到這里時,我不禁冒出疑問:他努力是為了誰?
當我讀完全文,我才明白:原來他把兒子放在心里的第一位,而他自己,都是其次。其實,普天之下,哪位父親不是如此呢?把孩子捧在手心上,生怕化了。
文中的朱自清當時都已經20歲了,已來往北京兩三次,可他就是怕朱自清口渴,就是怕朱自清一路不順利,就是非要送朱自清去車站。他總是為兒子著想,無非就是為了和兒子在一起多待一會兒;無非就是為了多照顧照顧兒子;無非就是為了多看他幾眼。可憐天下父母心啊!
我不由得想起我的父親。有一次他送我,我走下臺階,三步一回頭,他還在那里;三步一回頭,他還在那里;等我走到了臺階最下層,直到我走遠……父親的身影才消失在茫茫人海中。父愛,是細膩的,緩緩流入兒女的心靈。
記憶的長河中,有些事兒我永遠忘不了。我的父親上班的地方離家很遠——500多公里,但他不辭辛勞,每周都要堅持回家看望我,路途上的時間單程都要5個多小時。路途上,窗外的`風景應該爛熟于心了吧!哪里會有一座橋、哪里會有一條隧道,父親定然都看倦了吧!他的旅途定然是無聊的吧!路途上,父親一定會很勞累吧!他是為了誰?可以每周都要花十多個小時在單位和家之間往返?是什么在支撐著他?是愛啊!
盡管很多時候父親沒有陪在我身邊,但是,父愛一直都縈繞在我的周圍,或許不曾言說,但它,真真切切的存在。當我靠在父親寬闊肩膀上、軟軟的大肚皮上,就會感到一股暖意涌上心頭;當我沮喪時,父親總是想著辦法來開導我,讓我低落的心情樂觀起來;當我高興時,父親總是用心傾聽,耐心的與我分享喜悅……
父愛是什么?
父愛如傘,為你遮風擋雨;父愛如雨,為你濯洗心靈。其實,父愛更是一份對家、對親人的眷戀,父親的愛就在他往返的旅途上,陪伴著我,陪伴在我的成長路上!
【背影讀后感】相關文章:
背影05-11
背影的作文02-13
母親的背影02-13
背影的作文(精選)10-06
背影讀后感07-06
《背影》讀后感06-23
背影的讀后感03-10
《背影》讀后感08-26
背影讀后感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