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教師的讀書心得
我們從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這樣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的想法。那么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音樂教師的讀書心得,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音樂教師的讀書心得1
在這短暫的一個假期里,我讀到了平時沒看過的書,讀書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這一個假期里,我感覺收獲頗豐。以下就是我這一假期來讀書的心得。
常言道:"茶亦醉人何必酒,書能香我不需花。"我們渴望讀書,渴望獲得知識,但是我們卻常常會有這樣的疑惑:我們就應如何讀書?自古以來,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多種多樣,而讀書作為其中一種既普通又直接但卻十分有效的求知方法沿用至今。作為教師,從書本中獲取知識就顯得尤其重要。人類創造的知識財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為我們教師需要加強各方面的修養來提高自我。所以我們理應多讀書,用書來凈化心靈,用書中的知識充實自我。同時我們也應拋棄古時舊的求知理念,什么"書中自有黃金屋"等等,都不足取。
為了使讀書到達更好的效果,我除了善于動腦,找到所讀文章的“眼睛”,心領神會之外,還寫讀書筆記和讀后感。當然讀書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話所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把思考的結果整理出來,寫成筆記和感想,既有助于思考,也能夠幫忙我們記憶思考的結果,便于日后比較、綜合、分析。如果所讀的書是自我的書,我還在書的空白處寫下自我看法、疑問、評論等,或做一些記號。它會加強我們對文章的理解、記憶,作文時如果要參考、模仿渡過的文章,有沒有做過評注的,效果大不一樣。
常聽學生家長說“我家的孩子只聽老師的,老師的話簡直比圣旨還靈,回到家里就誰的話都不聽了。”在研讀中,我想到了學生的向師性,這是一種純潔的完美的心理品質,我們當教師的要好好地利用和開發。在教學中,我有意或無意中出了這個那個錯,學生都會及時地為我指出,這樣不僅僅師生之間的'關系逐漸融洽,班級氣氛也極為活躍。
讀書讓我更深刻得體會了教育的民主,在學生眼里,教師能夠與他們平起平坐,他們的心理也就獲得了一種平衡,這樣的教師最能受到學生的敬重。學生樂意與我走近,常把心里話告訴我,向我訴說煩惱,向我傾訴困難,我因此常和學生交流,這不能不說是一筆最寶貴的財富;叵朊恳淮螌W生在向我表達著他們對我的感激和敬意是,我的情緒都莫名的激動,我總是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的一種最崇高的價值。毫不避諱地說,這種崇高,正是我在讀書工程中所獲得的最大的收獲,是我不斷學習、不斷完善的具體表現。
更深的體會是教師的成功,來自學生要當一名優秀的教師,首先就認識教師是什么?要教好自我的學生,首先務必認識學生是什么?答案是顯然的:教師是人,學生也是人。如何做人?其實這不只是學生就應學會的,更就應是我們教師要學會的!從眾多的教育家的言行中我們不難發現,做人貴在“求真”。只有“真”才是美,只有“真”才會善。我的這種感受是在學習過程中的積累,一向以來,我就以教育家的成功經驗為借鑒,堅持以“認真負責”處世,以“嚴于律己,寬于待人”為原則,我覺得,作為一位教師,首先務必做到:
一、說到做到,從不失信;
二、言傳身教,以身作則;
三、尊重學生,一視同仁;
四、講求效率,仔細認真;
五、嚴于律己,寬于待人;
六、精讀細講,教學相長。
話又說回來,常言道: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有人說,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應有一桶水。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盡的時候。我以為,教師不僅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來水"、"長流水"。"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是固教然后知困,學然后知不足也"。因此,在學習中,書本是無言的老師,讀書是我學習中最大的樂趣。學習型社會為全體社會成員帶給了充裕的學習資源。學習化社會中的個體學習,猶如一個人走進了自助餐廳,你想吃什么,完全請便。個體完全能夠針對自身的切實需求,選取和決定學習什么、怎樣學習、學習的進度等等。
簡言之,同時結合自我的教育教學實際,我覺得做一名優秀的教師其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但也并不是如“蜀道之難”。只要我們不斷的加強理論學習,不斷積累經驗,長期地持續一顆好奇心,想一想這天學生又將演出一幕怎樣的好戲?我這天又將看到孩子們的什么新花樣?我自我又該為他們做些什么事?處處為孩子們著想,在為學生做些你力所能及的事時,你也必然在一步一步的接近成功!
我很慶幸自我是一名教師,我也期望與我的同仁共勉:在讀書中自我提高,走近學生,我們都將是人生舞臺中最重要的主角!
小學音樂教師的讀書心得2
今天,我們班的老師要給我們講一篇文章,名字叫做《出色的老師》。我讀了一遍,覺得里面有很深的道理。
黑人同學因為道德,把表還給了我;也應為道德,舉報了我。
有的同學為了求近路,不惜踐踏綠油油的草坪;在校園的地板上還時常見到垃圾;班級里的墻上、桌上,密密麻麻地刻滿、畫滿了各種各樣的.涂鴉;有些同學課件時追追打打,弄壞了垃圾桶、桌子、椅子、門但是不管這些事情是否是有意的,這些行為都給別的同學的學習與生活造成了不便之處與麻煩,也給學校增加了不必要的維修費用。更別說是在更廣大的社會上了。每每看到這些無公德的事,我便會情不自禁地嘟噥一句:真缺德!是啊,他們就是缺少了人們最最重要的公德心!
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社會公德是多么重要啊!還有一個學校的校風是否端正的問題;而從大處講,是體現了一個民族乃至國家的品德素質的高低。是的,讓我們從自己本身做起,弘揚社會公德!
讀完了這篇文章,我知道了,只要人人都遵守公德,世界上,就沒人在不講公德的啦也就沒有小偷,強盜世界將永遠是和平、美好的!
小學音樂教師的讀書心得3
暑假里閱讀了《教師的20項修煉》,我一向認為作為一名教師做好教書育人的工作就萬事大吉了,看了此書才知作為一名教師教師職業有別于其他職業,有其自身的獨特性和內在要求。所以,教師要想成為有藝術、有智慧、有魅力的教師,就就應想大問題,做小事情,就應從教育信念到教育行為、從外在形象到內在素養、從共同規范到個人風格,進行系統的自我反思、自我總結、自我完善,從細節入手,好好“修煉”。教師如何修煉呢《教師的20項修煉》從細節入手,從修煉教師形象、精練教師生活、錘煉教師專業三個方面,闡述了教師專業發展的可行性策略,解讀了教師提升素質的有效途徑,探討了教師應具備的教育新理念,描繪了有活力的教師的生活方式,是每一位有志于從事教育的教師就應用“心”去讀的一本書。
本書涉及的20項修煉,其中讓我感觸頗深的三項分別是教師的德行、教師的智慧和教師的規劃,以下就這三項談自我的一點體會。
《教師的20項修煉》中的第6項修煉是:教師的德行——用德行育人。教師德行之本是善良與愛。教師對待學生的善良,是以愛心為基礎的,僅有愛生如子,才可能有教師對待學生的本質的善良。有教育者做過這樣一個調查:學生喜歡什么樣的教師調查的`結果是:“有愛心,愿意跟學生交朋友的教師”,“對學生寬容,有耐心的教師”,“知識淵博,教課教得好的教師”,“風趣幽默,有突出人格魅力的教師”等位居前列。這些都反映了教師的“德行”,也就是一名教師的道德品質、做人的品格、育人的智慧。其中“愛心”位居第一。教師德行中的愛,表現為教師愛護學生,關心學生,關愛學生。愛學生,是教師善的標志。陶行知先生說得好:“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芍^是教師無私奉獻愛心的典范。在實際教學中,我們也體會到,僅有愛,才能贏得愛,你愛學生,學生才會愛你。教師的愛是照亮學生心靈之窗的盞盞燭光,完美的人生是被愛所喚起的!皢栴}學生”不是一天之間就構成的,“問題學生”不都是有學生自我造成的,教師在的演變過程中具有不可推卸的職責。我們就應用愛心呼喚愛心,用真誠撞擊真誠,用高尚塑造高尚。全面了解每一個學生,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公正地對待所有的學生,尊重他們的人格和創造精神,
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做他們學習的伙伴和朋友,教學相長,共同提高。只要能夠堅持用德行去教書育人,同時掌握必須的工作技巧,做一名學生喜歡的教師并不是一件難事。
教師的修煉,其實是教師的一種內在精神活動,是教師實現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基本途徑。教師的專業成長離不開教師的自我反思、自我修煉。僅有那些具有強烈的自我發展愿景、不安于現狀、富有終身學習的愿望與潛力、用心體悟教育魅力的教師,才能真正透過修煉,感悟教育的真情與真諦,收獲“教育人生”的幸福與歡樂。要成為一名教育家型的教師,每個教師都就應想大問題,做小事情,都就應從教育信念到教育行為、從外在形象到內在素養、從共同規范到個人風格,作自我反思、自我總結、自我革新,從細節入手,逐步提升自我。
教師啊,無論你是否偉岸英俊,是否靚麗動人,只要你注重修煉自我的氣質,你的形象就會價值連城,只要你注重修煉自我的專業品質,你就會對學生具有百般的感動力,感化力,感召力。
小學音樂教師的讀書心得4
首次接觸這本書,我腦海中浮現的是在組織活動時,我在前面講,孩子在后面講的場景。我一直在探索讓孩子愿意聽我講話,能夠專心聽我講話,并積極回應的方法。工作中也在不斷地嘗試各種方法,但是一直沒有收到很好的效果。也許這本書對我會有一些幫助吧?也許書里無非是“尊重、理解、接受、包容、平等、站在海孩子的角度”等等……這些個詞吧?帶著這兩種想法,我開始翻閱這本書。瀏覽中,案例圖片深深的吸引了我。不僅因為每次我的處理方式都和錯誤的范例不謀而合,而且還有那些正確的引導方式讓我佩服。細讀下去,又有了其他的收獲,讓我受益匪淺。
這本書克服了一般書籍空洞的理論說教的毛病,它結合眾多的故事,圖文并茂的形式,呈現了很多簡單實用的方法。我覺得這本書本質上是一本人際交往的書,其中很多的理念和方法不僅適用于家長與孩子之間,也適用于教師與幼兒之間的交流。
通讀全書后我有一些粗淺的收獲:
一、關于如何幫助孩子克服消極情緒對幼兒入園情緒問題的啟示:
在小班,早上入園經常會出現幼兒哭鬧著不肯來園的情況。一般情況,當幼兒情緒不好,我們總試圖用成人的觀念去安慰、用自己的道理去說服他。孩子其實更多的時候是想把自己的情感說出來并得到認同,找到一種歸屬感。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將需求分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需要、認知需要、審美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人人都有歸屬與愛的需要。也許理解、贊同才是最好的安慰良藥。當孩子感受到被接納,他們才會鼓起勇氣面對自己的問題。認可孩子的感受,并用適合的話說出來你的理解,不要急著給孩子解決問題的辦法,讓孩子自己說出自己的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以傾聽者的角色幫助幼兒走出自己的困境。
那么該如何讓幼兒面對他們的感受呢?書中給了我們可操作性的建議:1、全神貫注的聆聽。2、認同孩子的感受。3、把孩子的感受表達出來。4、借住想象滿足孩子的愿望。
二、關于如何夸獎孩子對美術活動作品評價的啟示:
我在評價幼兒的作品或行為時不經意間往往用“你做的很棒”,“這幅畫很漂亮”。有時甚至不知道從哪里評價。評價語言通常存在著用詞單一、內容空洞貧乏。這樣一來評價語言成了純粹的形式語言,對幼兒語言表達、情感提升的幫助幾乎為零。書中對于如何夸獎孩子提出以下方法:描述你所見的事物,描述你的感受,用一個詞來概括孩子值得表揚的行為。在評價時,可以先描述一下眼睛中看到的事物,說出自己的感受,也引導孩子來說說自己的.感受。
在嘗試利用這樣的方式來評價幼兒的作品后,我聽到兩個幼兒的對話。A:你的畫很好,我喜歡。B:為什么啊?A:因為很漂亮。B:……A:因為你的畫上面有兩個蝸牛,一個大的一個小的,我很喜歡那個小的蝸牛。A小朋友美美的笑了。A在B的評價中得到認同,增強了自信。并且知道的自己的作品的優點,今后可以繼續發揚。B也從中學到了A的優點,從而在以后學習、提升。
三、關于如何用其他方法替代懲罰對處理孩子不當行為的啟示:
我們都一直不認同懲罰行為,懲罰會有很多的副作用。如:懲罰給孩子帶來的感受:敵意、仇恨、抗拒、罪惡感、沒有價值感、自憐;孩子在懲罰中會把精力分散,錯失了對自己不當行為的反悔以及思考修正錯誤的機會;不利于孩子發自內心地認識錯誤,改正錯誤;懲罰作為一種行為是會被孩子效仿的,“以強欺弱”會成為他面對問題的處理方式;孩子受到的懲罰,會減輕他們對錯誤行為的內疚感,他們認為“懲罰”可以抵消他們的“罪行”,可以心安理得地重復自己的錯誤。
那出現問題后我們就束手無策了嗎?專家認為一個孩子應該經歷自己不當行為所帶來的自然后果,而不是受罰。有的后果是無法模擬的,怎么樣才能讓孩子經歷自己不當行為所帶來的后果呢?
書里給我我們七種方法來替代懲罰:1、轉移注意力:把孩子對“問題”行為的注意力轉移到幫助老師做事或者有趣的事情上。2、明確表達強烈不同意的立場(但不攻擊孩子的人格),讓孩子了解問題本身的影響。3、表明你的期望:對于已經發生的錯誤不過分追究,并表明對孩子下次行為的期望。4、提供選擇:提供給孩子合理的、且我們能接受的選擇,給他被尊重感,而不是被強迫感。5、告訴孩子怎么彌補自己的失誤:當孩子的知識經驗不能夠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我們可以直接告訴幼兒該怎樣去做來幫助他彌補失誤。6、當孩子出現不當行為,對于并不是對我們有很嚴重的影響的事情我們可以采取行動,讓幼兒直接面對行為背后的后果。
【小學音樂教師的讀書心得】相關文章:
小學音樂教師讀書心得范文05-10
小學音樂老師讀書心得范文04-20
音樂教師讀書心得范文05-05
小學音樂教師培訓心得體會04-01
小學音樂教師總結12-18
小學音樂教師的教學心得體會范文11-12
中學音樂教師心得05-31
小學音樂教師學期總結04-22
小學音樂教師個人總結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