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文章篇目
秋 日
田野迎面向我走來,
帶著馬匹和堅毅的農夫,
向著海洋那邊望去。
在秋日稻禾割后的金黃殘株中,
鐵犁分挖出黝黑的條紋,
把狹長的早晨擴散成長方形的白日,
再不斷地擴散直至白日融入黃昏,
把黃昏的暗黑帶進夜晚。
秋涼把酒論蟹肥
金秋之時都是沉醉蟹香的時節,配上一壺陳年花雕,溫熱,又或是來瓶桃紅汽泡酒,冰凍,總之不能讓蟹兒自個兒孤獨了。
熬過酷熱的夏天,秋天不僅送來了涼意,還讓人不期然念叨起菊黃蟹肥這事兒。
從前這大閘蟹,所受的贊頌可真不少,那立于無數詩詞之上的架勢,讓人吃起來也得沐浴更衣,備齊工具。當金黃的蟹兒上桌的時候,你得感恩贊揚一番才能動手,細細吮食,除了不可剩下一絲蟹肉膏黃,還得把殼兒保留完整,才是會吃的高手。
或許這就是大閘蟹獨特之處吧,要不也不會惹得這么多文人騷客為之大費筆墨了。但有時這也是個煩事兒,這10年來所吃過的大閘蟹,即便是鐵關系從陽澄湖弄回來的,也找不回那些與記憶相符的味道了。
太執著于陽澄湖這仨字,可能吃到的只是在陽澄湖里洗了下澡的外產蟹,那又何必呢?
現今發達的經濟,瞬間就消化了陽澄湖的產量,聰明的商人轉移到其他湖區養殖。誠實者仍以螺絲水草喂養以求保證風味,敢于注明自己的產地;奸詐者添用各種合成物以求快成,運到陽澄湖洗個澡就以次充好。
不知是否牙口不好,這兩年越來越淡意于嘗吃原只大閘蟹,反倒是對蟹粉、禿黃油這些衍生產品感興趣。當然,這要在供應商可靠的基礎上,這是前提。要不然那些用死蟹、差蟹做的,想想就倒胃口了。
蟹粉小籠、蟹粉豆腐甚至是蟹粉冬瓜這類菜,將螃蟹的精華與其他食材配搭,濃淡相衡,自有另一番風味,比之苦苦地剝殼吃肉,那大口大口地啖吃,有一種豪邁的快感。
如果說蟹粉是奢侈品的話,那只能算是LV級別的,只有禿黃油才能配得上愛馬仕這等級。只要蟹黃和蟹膏,用慢火炒制,用花雕提香,制成品上溢滿金黃金黃的一層蟹油。煮一鍋晚季的絲苗米飯,淋上禿黃油,還有上等頭抽,一拌,還沒見過只吃一碗就夠的主兒。那叫一個濃香悠長,甘香馥郁啊,即便小小一罐就要價數百,也覺值了。
九月團臍十月尖,不管你喜歡原只剝吃,又或如我偏愛現成,金秋之時都是沉醉蟹香的時節,配上一壺陳年花雕,溫熱,又或是來瓶桃紅汽泡酒,冰凍,總之不能讓蟹兒自個兒孤獨了。
炫耀的代價
青蛙與兩只大雁是好朋友。秋天來了,大雁要飛往南方,大雁對青蛙說:“要是你也能飛上天多好呀!”青蛙靈機一動,讓兩只大雁銜住樹枝的兩端,自己咬住樹枝的中間,三個朋友一起飛上了天。地上的動物們看見青蛙也上了天,都不禁好奇地問:“是誰這么聰明呀?”青蛙聽了,喜不自禁,張開嘴就回答:“是……”就重重地從天上摔了下來。事后,青蛙總結說:都是炫耀惹的禍。
在朝鮮的山林中,有一種山鼠,特別善長儲藏糧食,它有兩個洞穴,一個用來居住,另一個洞穴深達一米,專門用來儲存糧食。每天這種老鼠從早到晚,忙忙碌碌地不停地尋找食物,一點一點地把糧食放進洞里積攢起來,當一個洞穴被它塞得滿滿的時候,它就興奮地在洞穴附近嘰嘰喳喳地叫個不停,又蹦又跳,就像一個農民秋收時糧谷滿倉時在慶祝豐收一樣。
每當看到這種山鼠興奮不已地在炫耀時,護林員最高興,原來他發現,山鼠一興奮蹦跳,叫叫嚷嚷,就意味著山鼠的洞穴里塞滿了糧食。糧食對于護林員來說顯得特別重要,朝鮮是一個多山地的國家,糧食經常歉收,人們難以果腹,于是很多護林員就想到了從山鼠的洞穴里挖取糧食來彌補歉收的不足。
護林員找來鐵鍬,在山鼠的洞穴里,不費多大的力氣,眨眼工夫就把山鼠存儲的糧食挖了出來,一個洞穴可以挖出四五斤,不費多大的力氣,就能挖到四五斤糧食,護林員樂此不疲。看到自己辛辛苦苦儲存的糧食被人挖走,山鼠心有不甘,就在遠處哀號,甚至跑到人的面前冒著被人拍死的的危險對著人齜牙咧嘴,可護林員不為所動,毫不留情地拿走了山鼠辛辛苦苦儲存的活命口糧,山鼠見此悲痛欲絕,爬到有枝杈的樹上,頭朝上,身子朝下,吊死在樹杈上。
青蛙和山鼠的悲劇告訴我們:炫耀像冰塊,一見到太陽就會融化,炫耀是要付出代價的;炫耀就像孔雀開屏,開屏時的孔雀是無法飛起來的。保持一顆平常的心,寵辱不驚,才可能避免悲劇的產生。
賞識成就了一位大作家
1852年秋天,屠格涅夫在斯帕斯科耶打獵時,無意在松林中撿到一本皺巴巴的《現代人》雜志,他隨手翻了幾頁,當他翻到《童年》這篇中篇小說時,眼睛被文中的故事深深吸引住了,他仔細地看下去,對這位名不見經傳的陌生作者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好小子!好作品!未來的文學大師!作者雖然是一個初出茅廬的無名小輩,但屠格涅夫卻十分欣賞,鐘愛有加。
后來屠格涅夫四處打聽,發現作者2歲喪母,7歲喪父,是由他的姑母撫養監護長大的,現正在高加索服役。屠格涅夫親自登門對作者的姑母表達了他對作者的欣賞之情,并且還說:“這個年輕人如果能繼續寫下去,他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姑母非常興奮,馬上給遠在高加索的侄子寫了一封信,告訴他,他的處女作《童年》受到大名鼎鼎的大作家屠格涅夫先生的欣賞與贊揚。收到信后,托爾斯泰驚喜萬分,本來是信筆涂鴉以排譴心中寂寞的,先前并沒有當作家的妄想,想不到得到大作家屠格涅夫的欣賞,點燃了他的創作熱情,鼓勵他繼續寫下去。后來他寫出了震驚世界的名著《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琳娜》、《復活》等長篇巨著,成為與荷馬、莎士比亞、歌德齊名的偉大作家。這不得不感謝屠格涅夫的發現、贊賞與鼓勵激發出來的巨大動力。
因為賞識,托爾斯泰得到鼓勵,成為了聞名世界的大文豪;因為賞識,“只辱于奴隸人之手”的千里馬被伯樂發現。正是屠格涅夫的發現和鼓勵,才使那個隨意涂鴉的士兵沒有放棄,后來成為超越“伯樂”的文學大師。
幸福的早晨
早晨,是王維展開的一張白宣紙,然后研墨提筆,準備畫一幅山水田園水墨畫;早晨,是李白剛斟的酒,正要一飲而盡,卻未飲先醉;早晨,是陶淵明揮起的鋤頭,打算于桃花源開辟出一塊新地;早晨,是一篇待寫的散文,剛開始遣詞造句,而主題已了然在心。
早晨起床,伸一個懶腰,抖一抖睡眠的殘屑,拍一拍睡夢的殘篇斷章,瞅一瞅窗外。窗外的天空像一塊布,灰墨色的云朵是布上的墨荷花紋,剛升上半空的太陽給云朵鑲上了金邊。我想,扯這墨荷綴金邊的布來截一件旗袍,穿了一定好看。這樣想著,心里就盛滿了歡喜。
挎上菜籃,踏著晨光,去菜市場,采擷一把人間的煙火。
走在馬路上,感覺像是置身于音樂后,正在聽一場盛大的音樂會。那開車趕路的,鳴著車喇叭,像是小提琴演奏,有點聒躁;上學的孩子,腳步輕快,聲音清亮,是笛子的短音;擺攤的、賣早點的,偶爾洪亮地吆喝一聲,是鋼琴伴奏……來到菜市場,猶如直抵人間煙火的心臟。喜歡看菜農黝黑的臉上淳樸的美,像是見到親人一般親切。買一把小青菜,因為青菜上還掛著露珠昨天夜的美夢;挑幾只西紅柿,因為西紅柿紅撲撲的臉蛋上藏著陽光的熱度;買一把豆角,從豆角婀娜的腰肢上依然可窺見她曾與風共跳了一支如何曼妙的舞蹈。
挎著菜籃,只覺得沉甸甸的。菜籃里裝的不僅僅是菜,而是尋常煙火里小小的歡和淺淺的喜,讓人感覺如此幸福!
吃罷早餐,照常是侍弄小菜園的時間。也效仿陶家人,在家的院墻邊,開辟了一塊荒地,種菜。每個早晨,流連于菜園,澆水、拔草、翻土……忙得不亦樂乎。感覺像是從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慢慢回溯到了遠古的詩經時代。
詩經時代的女人是幸福的。《詩經·周南》里有一首詩說:“采采苤莒,薄言采之。采采苤莒,薄言有之。采采苤莒,薄言掇之。采采苤莒,薄言捋之。采采苤莒,薄言之。采采苤莒,薄言擷之。”那該是在麗日風清的早晨,三五成君的女人相約著到野外采車前子。車前子或許是那個時代女人們愛吃且常采的野菜。據說車前子也有治不孕的功效。我想,這幫女人里,有新婚不久而未孕的,于是揣著個想懷孕的心思也來采車前子。她們當中也有若干意不在苤莒,她們到田間摘鮮嫩的莧菜、阡陌旁采抽薹開花的薺菜、于四野拔綠得可人的馬蘭……準備回家做幾樣可口的特色小菜。待日上中天,她們相呼喚著一起回去。這幾個采野菜的女人,有的抱著滿懷的野菜如抱嬰兒,有的滿裙擺的車前子掖在腰帶間如同懷孕了似的,于是她們相互取笑著、嬉鬧著回家,田野上飄散著她們響亮的快樂的笑聲……這便是詩經時代女人們的幸福。他們男耕女織,過著最簡單平實的生活,沒有膨脹的物欲,而僅僅是一次采擷,也如此幸福!
于晨間的田園,沉溺。有陽光猶如舊友一般每天準時來訪,照亮這個生氣盎然的小菜園。感覺種菜就如同寫作,有相同的快樂。這樣一想,頓覺我的小菜園就像一本雜志了。那長得齊齊整整、綠得發亮的小青菜是一首長詩,沒有平平仄仄的格律限制,沒有押韻詞牌的要求,這首詩因而作得一氣呵成,如溪水般自然流暢:那猶如女人長發一般披掛滿枝頭的豆角,是一篇情趣相映的散文,抒情的,懷舊的;那長得高低跌宕、爬得到處都是的番薯藤,是一篇小說,訴說著塵世的悲歡離合、愛情情仇……這些文章,不需要審核,不需校對修改,直接發表在大地這本雜志上,這本雜志不叫“生活”,也不名“田園”,而該是“無題”。“無題”是一種境界,一種佛禪,只有用心參悟的人才能懂!
在這個早晨,我頓悟了。我愿意從物欲的外殼退回自省、淡泊的內核。沒有毫宅高樓住,我甘于住我的小隔室;沒有車子,我樂于以步代車,享受行走的快樂;沒有更多的票子,我愿過粗茶淡飯布衣裙的簡單小生活。
當太陽爬上了高高的枝頭,俯瞰這個世間,我知道,我幸福的早晨又在另一頁,等著我明天去翻開。
城中巷陌
長時間處在靜的環境,偶爾去鬧市走走,頓時心中升起一股恬然之情。憑著感覺摸索方向,人流涌動,成群結隊地分散到四面八方。我看著那么多人,突然覺得無所適從,一時半會不知道我來市區到底是來干什么的。找到一塊凸起于路面的方墩石塊,踩到上面,視野開闊了,我決定去找尋城市的出口。
四處都是高樓,陽光的力度還打不破水泥墻的壁壘,巷子幽深非常,灼熱的熱風到了里面,減了溫度,眼前蕩漾著一片幽涼的海,行人也少了。濃陰匝地,店鋪林立,都是些小服裝店、小吃部和小咖啡館。城區里的巷子能讓你流浪一天,永遠沒有入口和出口,隨機跨入,你只是平流里的一葉孤舟,緩緩漂在無止無盡的維度中。有時小販挑著扁擔,在兩條小巷的交接處擺攤賣貨,也許這種純樸的方式才能免于城管的管轄,小巷四通八達,如有風吹草動,立馬可以逃之夭夭。
汽車占據著半邊的路面,此時真的大煞風景,干嗎要來侵占這里的清凈地呢?外面多的是停車場。樓越來越高,頭頂的洞天也越來越狹窄,鳥兒都可以跨過兩邊的樓層,而不用輕盈的翅膀。墻壁上掛著整齊的空調外機,轟轟地轉著螺旋槳,地下滿是空調的汗水,一滴一滴,可以一整天都不間斷。還有那冰涼的鋁合金窗,一條條的.剛硬柵欄把窗戶囚了起來,也把里面居民的人生囚禁了起來。忽然聽到一聲叫賣,聲波震動了闃靜,空氣怔了幾秒,然后倏地流經我耳邊,巷子的墻面鍍了聲紋。小巷寂靜的生涯,它已陶醉。樓屋雖然無情切斷了陽光帶來的溫暖,但也阻隔了車水馬龍的俗音,這里實在沒有余裕的空間來招待汽車的鳴笛聲和人海的潮聲。巷里的白天和黑夜僅僅是明度上的差別,面對不甘寂寞的糾纏,啞然失聲,它的地下藏有古老的悲歡誓言。
大型廣告牌是不會青睞小巷的,鬧市街頭廣告牌上那龍飛鳳舞的字體,形貌昳麗的明星只喜歡熱鬧。巷生來寂寞,死時冷清,多少年的人事倥傯,巷還是那個巷,無非是周圍房子高了點,和小店鋪主人們的關系熟了點。外面時節推移,悵惘劃過路的心頭。小巷里面的路和外面寬闊的柏油馬路是一體的,都是土地的經絡,大馬路追求聲名,巷路卻了無微名,一般都是以什么什么巷命名,當中卻剔除了一個最重要的“路”字。世上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小巷里走的人比較少,也就不是路,但它是城市文章中的精彩段落,也是鬧市區的桃源。漂洋過江的種子無處安家,它們會選擇巷的墻角,默默等待春天的王國,外面的紛擾讓那些種子無處藏身,若不幸落在那里,便會暴尸野外。巷里的小草綠得很卑微很小心翼翼,跋涉山水,飽嘗苦辛的身世,讓它很感激這塊容納自己盡管無法觸碰陽光的角落。
它們給后代尋覓田野的夢,希望風能帶它們的子孫去田野,去享受春天。
巷的轉角是令人期待的,憧憬又有不同的畫面,憧憬又能遇見讓心靈顫動的物或人。城市把巷捧在懷里,搖啊搖,你漸漸感覺到了它的睡眼惺忪。因為已到午后,鞋底沾滿了倦意,走進了一家咖啡廳,斜靠皮椅,品著咖啡,聽著旁邊癡男怨女們的閑聊,偶爾漏出幾句傻得可愛的笑語。我也坐在自己的位置,翹首盼望未來的那個人。
櫥窗外,小吃部延伸出來的煤爐、門板等等雜物,把筆直的視線遮掩得錯落無序。亂也有亂的魅力,因為一覽無遺的快感,來得快去得也快。有時我想,人的心情真是矛盾的,靜的時候想去吵的地方,吵的時候想去靜的地方,你能搪塞出一大堆理由。咖啡廳安頓閑暇后,我決定走出巷子,去大廈里逛逛。
回眼凝望,巷子只是孑然一身地荒涼,它把熱鬧摒棄,獨守清幽,雖然靜越來越弱,但永遠不會消失。城中巷陌,可記否今天我曾駐留,袒露自己的一寸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