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野外駐訓的文章
篇一:野外駐訓新聞稿
酒店游泳池、健身房,標準化足球比賽專用場,沙灘排球場……。野外駐訓期間,海南省軍區某炮兵團充分利用現有場地、條件,增加文化活動項目,滿足官兵娛樂需求,官兵們再也不用為文體活動單調而犯愁了!
往年,該團野外駐訓都是選擇荒山野嶺,文化娛樂活動除了打撲克就是統一組織看電影,其它活動幾乎無法開展。每逢節假日,官兵們就會為如何度過而犯愁。然而今年野外駐訓,考慮到團里正在搞營建,部隊難免有時會回營區參加勞動任務,為了來回方便,團領導決定將駐址選擇在距營區較近的一片空地上,這片空地與大海相距只有500米。
剛到駐訓地域便有官兵提議了:“今年在海邊上駐訓,可以在沙灘上開展排球、足球、拔河等娛樂活動,不用每到休息日就只是玩撲克牌。”這個意見也跟文化干事劉華的想法一致。時間不等人,說干就干,劉干事很快拿出來一套場地設置方案并得到政委、主任一致認可。清場、設線、掛網,劉干事帶著十幾名戰士大干起來,一天時間,一個小型足球場、四個排球場在這片沙灘上落成。另外,團里還拿出專款,將各個單位文體器材全部更新,確保官兵玩得盡興。
為進一步滿足官兵娛樂需求,劉干事還主動與周邊一家度假酒店協調,該酒店決定同意將游泳池、健身房以及一個標準化的足球場對官兵們免費開放,此舉更讓廣大官兵拍手叫好。
篇二:新兵野外駐訓感受-
我們到野戰軍駐訓的主要目的,是學習他們的管理和帶兵方法,并通過實地體驗野戰部隊的艱苦環境,尋找自身差距和不足,從而進一步為第一任職做好準備。隨野戰部隊野外拉練的36天里,我們和野戰軍戰士同吃住、同學習、同訓練、同勞動,較為圓滿地完成了各項任務目標。通過這次駐訓,我們提高了本領、收獲了感悟,找到了不足,明確了方向,堅定了信心。現將駐訓期間的思想工作學習情況和個人一些心得體會向組織匯報述如下:
一、加強學習,提高認識
在野外駐訓期間,我們自覺參加營、連組織的各項政治思想教育學習,主動學習、深刻領會胡總書記七一講話的重要內容,積極用先進的理論來武裝頭腦。在思想上向身邊的野戰軍戰士學習,努力學習他們在艱苦環境下,不畏苦、不怕難,努力奮斗的精神品質。同時,將自己的學習感悟寫成文章,向野戰駐訓點的《戰地快報》投稿,創作完成了《排長還是列兵?》、《矛與盾》、《正連職崗哨》,以及《小書角,大舞臺》等文章。
二、細心體悟,收獲成長
駐訓雖然時間不長,也沒有完成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但就在點滴的訓練和生活中,我們卻也收獲了很多,這些收獲是平日不可能得到的,這些感悟將對我今后的工作、生活和學習都產生深遠的影響。
我們這次駐訓地點自然環境惡劣,連基本的生活條件都難以保證,加上我們初來乍到、水土不服,我們陸續有身體過敏和鬧肚子的現象發生。雖然問題很多、困難很大,但我們適應,馬上適應。在這里,我體會到,作為一名軍人,不允許脆弱。
駐訓期間,水資源是異常寶貴的,每天每人只能分配很少量的生活用水。這些水卻不僅僅是用來洗漱,還要用來刷刷工作一天衣服和衣服上的泥土(洗衣服根本不現實),還要統一倒在一個專用的水桶中用來沖洗野戰廁所。在這里,我懂得了保持艱苦奮斗作風的重要性。
宿營地點與工作的車場距離較遠,我們每天都要背著勞動工具徒步行走近20公里的路程,有的'時候甚至需要多次往返。一個月下來,我們在山界留下的腳印,不會少于500公里。山間多風雨,有時候雨水在山間小路的兩旁積水成河,川流不息。霸道的橫穿山路,阻礙了我們前行的方向。這個時候,大家要把鞋襪脫去,光著腳,卷起褲腿,踩著沙石,走在原本是路的泥水之中。手與肩彼此相連,淌水而過。雨大的時候,大家要在這樣的環境里來回行走4此之多,被大家趣稱為“四渡赤水”,在這里,我看到了戰士們以苦為樂的生活。
三、發現不足,明確方向
這次駐訓,我收獲了不少的體悟,也得到了鍛煉成長,然而最大的收獲卻是找到了自己的一些差距和不足。比如,通過駐訓發現自己在執行力以及與戰士溝通交流的方式方法方面還存在著不少的問題。發現這些問題讓我更加明確了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我有信心也有決心在今后的學習工作中,不斷改進缺點,揚長避短,不斷提高自己。
總之,在這一個月的學習駐訓中,在組織的關心教育下,在戰友們的支持幫助下,我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進步,同時認識到了自己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之處。感謝單位給了我們這樣一次寶貴的學習機會,讓我體驗和感受到了野戰部隊艱苦。重新回到單位,曾經覺得難以適應的工作條件和野戰部隊相比變得優越和舒適起來,我一定會更加珍惜現在的工作條件,更加嚴格要求自己,努力進取,踏實工作,為今后的工作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三:野外駐訓常見傷病預防
野外駐訓往往具有環境復雜、持續時間長、參訓人員多、氣候變化快、衛生防疫人員少、保障任務難度大等特點,參訓官兵除承擔繁重的訓練任務外,還要接受來自野外條件的考驗,體能消耗和心理負荷都較大。采取積極的預防措施,確保廣大參訓官兵的身體健康,對于順利完成野外訓練任務、提升部隊戰斗力具有重要意義。
兵法云:“軍無百疾,是謂必勝。”官兵的身體健康是部隊戰斗力的基石。根據駐訓大隊的統一安排,今天與大家一起學習一下野外駐訓常見傷病的預防常識。
一、筑牢飲食安全防火墻
俗話說:“病從口入。”做好野外駐訓條件下的飲食衛生工作,不僅關乎官兵的健康,更與部隊的戰斗力緊密相連。野外駐訓生活條件比較艱苦,夏季細菌生長繁殖和傳播迅速,是各類消化道疾病的多發期,部隊在野外駐訓的食品衛生監督管理中,特別要注意四個環節。第一,要對當地水源進行檢測和消毒。除深井水和泉水可以直接飲用外,其余水源如河水、湖水、溪水等均需進行過濾、沉淀、消毒并燒開后才能飲用。
第二,要注意食品采購中的衛生要求,采購員要認真查看食品的新鮮程度。食品采購車要專用,并時刻保持車內清潔,運輸冷凍食品應當有必要的冷藏、冷凍設備。
第三,野外駐訓受食品存放設備局限,所以采購量不宜過多,最好實行“日購制”,熟食品、半成品、食品原料應當分開存放,避免交叉污染。
第四,炊事人員在制作食物時要特別注意“凈、透、分、消、密、期”6個字。“凈”是指原料要洗干凈;“透”是指蒸熟煮透;“分”是指生熟分開,尤其是案板、刀具、器皿等直接接觸食物的用具;“消”是指做好烹飪用具的消毒;“密”是指食物要密閉存放;“期”是指要嚴防食品過期。
同時,還要避免在簡易住處集中做大量食品和集體供餐,避免購買和食用攤販銷售的未包裝的熟肉和冷葷菜。參訓戰友也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部隊開展野外生存訓練時,一定要提前安排可食性動植物識別課目訓練。一旦發現有人食物中毒,一定要以最快的速度向領導和軍醫報告。
二、打好衛生防疫主動仗
古今中外,被疫病擊垮的軍隊不勝枚舉。部隊野外駐訓多為夏秋兩季,正是各種疾病尤其是各類傳染病的高發季節,做好衛生防疫工作顯得尤為重要。要做到4個到位:
健康教育要到位。各駐訓部隊要制訂切實可行的健康教育計劃,采取編印下發衛生防疫手冊等多種形式,給駐訓官兵講解野外駐訓的衛生常識。
衛生調查要到位。衛生部門要提前派出防疫分隊深入駐訓地域,對沿途和駐訓地進行衛生調查,及時做出衛生情況判斷,制訂好保障方案。
藥品準備要到位。一般野外駐訓應備有:感冒、腹瀉、消炎用藥,漂xx、清涼油、傷濕膏、各種癬藥水,以及外傷用藥等。常用防疫器材有野戰檢查箱、噴霧器等。
技術指導要到位。軍醫要嚴格落實早、中、晚巡診制度,及時指導部隊開展針對性防病工作,并指導部隊合理安排訓練課目、訓練進度和訓練強度。
疫情處理要到位。駐訓期間,一旦發現傳染病或疑似傳染病患者,首先應將其隔離,而后按照《傳染病防治法》的要求,及時采取包括報告、治療、觀察、后送和對部隊進行預防、控制等一系列的防疫措施。
野外駐訓所在地大都遠離城市,自然條件較差,且駐訓持續時間長,有的還需要頻繁變換駐訓地點,因此,在做好醫療衛生相關準備的同時,應著力提高應急保障能力。出現重傷、重病情況,先要立足現場自救互救,情況緊急時,應及時啟動后送機制,包括啟用野戰醫療方艙、直升機緊急轉送等,確保官兵在第一時間得到救治。
三、科學組訓減少訓練傷
野外駐訓,一個不可回避的話題就是訓練傷問題。相比之下,野外駐訓由于環境條件艱苦,訓練強度較大,訓練中更容易受傷,而受傷之后更不便于治療康復,因此,也更需引起我們高度重視。
準備充分,莫忘熱身。事實證明,科學的預防措施,能大大減少訓練傷的發生。部隊開訓前,各級衛生防疫人員應為官兵講授訓練傷預防的基本知識,加強官兵自我保護意識。組織訓練時,要做到“三前”:把注意事項講在前,把準備工作做在前,把預防措施想在前。組訓人員要帶領和督促戰友進行熱身運動,充分活動全身肌肉、關節。要準確把握參訓人員的思想動態和傷病情況,防止帶著傷病進行訓練。
科學施訓,防止蠻干。要循序漸進地安排訓練進度,按照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的漸進方式和原則組織訓練。要因人因時安排訓練強度,根據參訓者的個體素質,合理進行訓練編組,正確把握訓練強度,訓練中不能搞疲勞戰術,防止發生脫臼、拉傷和疲勞性骨折。對一些難度較大、容易受傷的訓練課目,負責安全的人員要伴隨保護;組織越野、實彈射擊等訓練時,應進行跟蹤和定點保障;組織泅渡訓練和海訓時,應劃定活動區域,標明深淺水區,避免在急流、漩渦、暗礁和水情不明區域訓練,嚴防各種意外事故的發生。
四、蚊蛇侵襲,不容小視
夏季野外駐訓,天氣酷熱、日輻射強、雨量充沛、相對濕度大,這一季節正是蚊蛇等“毒蟲”出沒頻繁時候,如山林地區的毒蛇、螞蟥、蜘蛛、蜈蚣,有的地方甚至還有野獸出現,如不加以注意,將會對官兵人身安全造成威脅。
蚊蟲叮人可以傳播4種疾病:登革熱、流行性乙型腦炎、瘧疾、絲蟲病,因此野外駐訓防止蚊蟲叮咬非常重要。官兵們野外活動時應盡量穿著長袖衣褲,部隊宿營地有條件應安裝紗門、紗窗,營區周邊應進行有效的殺蟲、滅鼠等衛生整治工作,對野外露宿的人員,提倡使用驅蚊劑和蚊帳。野外作業前吃一些大蒜或在裸露的皮膚和衣服上涂上風油精、花露水、清涼油等,也能起到驅避蚊蟲的作用。若被毒蚊蟲叮咬,應及時給傷口上藥,也可用肥皂水和鹽水反復清洗,或將廢茶葉搗爛,敷在傷口處。
野外駐訓環境下,潮濕的草叢、河灘及灌木叢里,經常有蛇出沒。野外行軍特別是夜間行軍時,應當扎緊褲腳,最好用一根棍子探路,邊走邊敲打,使蛇驚嚇而逃。遭遇毒蛇,應沉著冷靜,緩緩繞行,若被蛇追逐時,應向上坡跑,或忽左忽右的轉彎跑,切勿直跑或直向下坡跑。如被毒蛇咬傷,要立即開展急救,就便取材扎住傷口上端(近心端),然后以生理鹽水或清水清洗傷口,以消毒刀片將傷口切開成十字形,將毒血盡力擠出。傷口處理完后,應口服蛇藥片,或將蛇藥片用清水溶成糊狀涂在創口四周。出現明顯中毒癥狀的要立即后送醫療機構救治。
五、夏季傷病,應對有方
防中暑。中暑是夏季常見病,是野外駐訓官兵經常遇到的主要疾病之一。輕癥中暑的,應趕快將病人送到陰涼通風處休息,喝點涼茶或冷鹽水。重度中暑的要立即急救。預防中暑,一是防止暴曬;二是及時補充水分;三是保證睡眠;四是備好防暑藥品。十滴水、仁丹、風油精、藿香正氣水等一定要常備野訓場,以防應急之用。防曬傷。官兵長時間在無遮擋的陽光下訓練,極易發生曬傷,并引發日光性皮炎。防治曬傷,首先應循序漸進地適應高溫天氣,提高皮膚對日光的耐受性;其次是在陽光易曬到的皮膚部位提前涂抹防曬霜,并適當采取一些遮陽措施,如穿戴迷彩服進行訓練等;曬傷嚴重者應在軍醫指導下用藥治療,切記不宜挑破水泡,以免造成感染。
防夏季感冒。夏季感冒主要是因機體抵抗力下降,以及天氣忽冷忽熱,機體不能適應急劇的氣溫變化所致。
如納涼過度、過食冷飲、酷熱大汗狀態下沖涼等。夏季感冒分暑熱和濕熱兩種。濕熱一般有明顯的“寒象”,如嘔吐、腹瀉等腸胃不適癥狀,可服用具有化濕解表作用的藥物;暑熱常伴有咳嗽、濃痰、發低燒等明顯的“熱象”癥狀,可服用利于清熱解暑的藥物,高熱患者還應進行物理降溫并在醫生指導下使用解熱鎮痛藥。防雷擊。進入夏季,天氣變幻無常,我國大部分地區已進入汛期,同時也進入了臺風、雷電等災害性天氣和山洪、泥石流等次生災害的多發季節,部隊在野外駐訓時,應嚴防各種意外事故的發生。目前部隊駐訓點一般選擇在山區和開闊地域,應特別注意防范雷擊災害。
當發生雷雨時,應遠離樹木、電桿及水面;不要將xx等金屬骨架物品扛在肩上;也不宜使用、接觸各類電器設備;從事雷達、有線、無線專業的官兵應停止作業,撤離到安全地帶。
六、快樂駐訓,從“心”開始
駐訓期間艱苦的條件和嚴格的管理,容易給官兵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進而出現焦躁心理。醫務人員應及時幫助戰士應對一些常見心理現象,掌握相關心理知識,學會調整心理狀態的基本方式方法,從而消除焦慮、擔憂、恐懼等心理問題。個人也要學會自我調節,科學減壓。比如找一個沒人的地方大聲喊出來,等等。
面對激烈的信息化戰場環境,不少官兵產生“本領恐慌”,隨之產生消極心理。增強自信心,關鍵是要教育官兵正確認識自身優勢,同時要引導官兵理智看待挫折,幫助官兵客觀地分析受挫的原因,并采取積極的應對策略,以鎮定、沉著的心理克服困難,渡過難關。
在做好心理調適的同時還要積極創造條件,開展好文化活動,豐富野外駐訓官兵的業余文化生活。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開展一些富有“野”味的游戲項目,如沙灘排球、拓展訓練游戲等,均可有效調節駐訓官兵的心理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