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說禮儀的文章
淺說禮儀的文章
禮,作為中國五千年文明中最負有盛名的文化,也是一種最值得發揚的傳統美德,大到國與國之間,中到家與家之間,小到人與人之間,當然也遍布各個領域。
春秋時期,諸侯之間相互征伐,也會以擊鼓為禮,等三鼓已畢時才會各自出兵攻伐,并且還要向周天子稱述有罪的諸侯,譬如有些諸侯國幾年不來朝貢,有些諸侯國老是派兵侵占別的諸侯國,使得百姓生靈涂炭,民不聊生等等。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重耳,曾外出逃亡時經過秦國,當然這時的秦國還是一個正在崛起的偏遠小國,當秦穆公接待這位中原大國來公子時,既沒有像曹共公那樣的無禮,也沒有像其他諸侯國那么的恐慌,而是以一種英雄會英雄的禮節招待晉文公了,在宴會上當問及以后若戰場相見該如何報答秦國時,晉文公便以退避三舍作為相答禮,當然在后來的戰爭中,晉文公并未食言,而是如約以報,這不僅表現出晉文公的雄才偉略,更表現出禮對當時社會的重大影響。
小時候讀過一篇文章,名為《孔融讓梨》的小故事,說孔融七歲時懂得把大梨讓個哥哥們吃,把最小的梨給自己吃,雖然一點細微的'小事,卻引出了禮為先的千古佳話。前幾天在網上也看到關于《孔融讓梨》而引發的一些話題,其過程是因為一小學生沒有以禮謙讓而得來老師的批評,當然很多人對此小學生打抱不平,有人說都什么年代,這種教育早已落后,跟不上時代步伐,也有人說中國的教育早已墮落,按照這樣的陳舊不堪的方式教育后代,會抹殺很多本來該成為人才的人才,等等,可謂是各抒己見,眾說紛紜,難以相評。依我之愚見,禮,不管是何種年代,它都是一個先進的名詞,即便時代如何發達,人們的思想如何的超前,假如撇開這個“禮”字,那么,我將不敢想象人會變成什么樣子,家庭了沒有長幼之序,眼里沒有父母長輩,什么尊師之道,什么百事孝為先,皆為空話笑談,那么人活著的意義究竟是什么?
無禮者,則無孝,無孝者,焉為人否!
前天回家,在地鐵上看到一位老大爺拉著自己的小孫子,由于人擁擠的緣故,那大爺便要蹲在門口的角落里,我看到座位上坐著一位學生摸樣女孩子,離大爺很近,她正在戴著耳機聽著歌,似乎沒有給那爺倆讓座的舉動,我心里一沖動,便走過去跟那女孩子提醒,好像那女孩子很不情愿,愣是不站起來,還好女孩子旁邊的一位婦女滿堆笑臉的急忙站起讓座,那女孩子也很不好意思,便也站了起來。好像很巧似的,那天坐地鐵又往回來走,有一孕婦提著一些東西,然后又站在了車窗旁邊,剛好旁邊坐著一位男孩子,看那男孩的表情,也沒有讓做的舉動,因為他看了一眼,便有若無其事的瞇起了眼睛,反正我這兩天也在感冒,頭腦里面比較熱,所以便又壯著膽子跟那男孩子提醒了一下,還好那男孩馬上站了起來。
因此,當親眼目睹了很多事情以后,我們再坐下來掏空腦子,細細琢磨一番,原來有時候“人”這個東西還真的很奇怪,不管是大人還是小人,有文化的還是沒文化的,當然也包括老人,說他思維超前吧!但他的思維幾乎冷卻為零,說他什么懂吧!但又覺得他什么都不懂,什么學富五車,什么博通墳典,什么淹貫古今,好像都是扯淡,本來好的東西,偏偏不學,他就喜歡學一些旁門左道,然后在這個本來文化混亂的年代故弄玄說,大言不慚。
故而,教育人,先要讓他懂得什么是禮,只有懂得禮了,那么他將懂得怎么做人,做人會了,那么做事也就通了。
【淺說禮儀的文章】相關文章:
2.關于禮儀的文章
8.文明禮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