櫻桃的滋味文章
看題目,眼前會浮現出櫻桃果實的色澤鮮艷,晶瑩美麗,或紅如瑪瑙,或黃如凝脂。看題目,還會刺激味蕾,令人垂涎。我所描寫的《櫻桃的滋味》,是主持人曉琳在她朋友圈里,掛出的一段配樂朗誦。
原來,歷城電視臺新近推出了一檔專欄節目——“品讀主播”,在齊魯首邑APP手機客戶端,實現音頻、文字與畫面的同步共享。華子、曉琳、珊妹等幾位資深主持人,在編輯制作主持完成電視節目后,還要選擇名家名篇,通過秀一秀各自的聲音天賦,引發聽眾思考,向社會傳遞正能量。一群熱情洋溢的年輕人,大膽地吹響了向廣播界跨躍發展的號角。今年暑假,我們組織“匯智悠學”系列活動,有幸結識了電視臺的幾位年輕記者主播,他們視節目質量如生命,注重細節、精益求精、不怕吃苦、不斷創新,收看收聽起他們的`節目,比喜馬拉雅、央視、省臺的更加親切。
喜歡這群年輕人的另一個原因,我們之間的距離太近了。心理距離自不用說,我的宿舍距離電視臺也不足兩百米,每當夜晚在電腦上流淌思想的時候,總會想起這群年輕人。他們每天早出晚歸,手提肩扛攝影攝像設備,無論是嚴寒還是酷暑,總是第一時間出現在熱點問題的第一現場,及時客觀公正的向社會報道事件信息。他們在工作之余,還要選擇適宜的素材,每個人都嘗試“品讀”看上去只有廣播人才應該做的事情。在他們身上,讓人感受到年輕人的朝氣與活力,以及為自己人生品質負責的睿智和勇氣。
走別人的路,不是讓別人無路可走,而是相互之間默契地督促、鼓勵、啟迪。夜深人靜,認真聆聽欣賞曉琳娓娓道來的櫻桃的故事,一個在伊朗導演阿巴斯的電影里曾經講過的故事。故事的大致情節是這樣的:一個自以為百無一用之人,無法面對破家里數不盡的困難,失去了繼續生存下去的勇氣,毅然爬上一棵櫻桃樹,準備從樹上跳下來,結束自己的生命。此時,一群小學生來到樹下,失意人在孩子們的央求下,幫助孩子們摘櫻桃,在帶給他人快樂的體驗中,發現了自己還有存在的價值。孩子們離開后,繼續摘草莓帶回家與妻兒共分享,家還是那個破家,問題依然存在,一家人繼續過著平淡的日子。失意人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找到了自身價值,當一個人連死亡都不懼怕的時候,還有什么困難不能面對和解決呢?
這個故事帶給我一些啟發。電視人也可以做廣播人的事,猶如我是數學老師,偶爾也可以講講“親子日記”、“全班共寫”、引領學習國學等許多與數學不搭邊的工作。暑假是孩子們的“第三學期”,也是老師“充電”絕佳的時期。班級管理的軟件開發,課件制作學習,要一個一個地把眾多短板補齊。新學期拿什么課程奉獻給學生?關于課本有沒有生成更有效的教法?能否將微課等互聯網技術運用到課堂教學中?怎樣才能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學習效率更高一些?孩子們豐富多彩生活,能否學習得心應手得制作美篇,記錄教學生活的發生過程?
人生不會一帆風順,總會或多或少、或早或晚經歷到低潮和難關,人生總要面對一些問題和挑戰。失意人的客觀環境并沒有發生變化,唯一變化的是他的心態,以及他看待問題與挑戰的視角。
每個人心里都有一棵櫻桃樹,越是善于與他人分享,櫻桃的滋味就會越來越豐富。固守傳統優勢,嘗試新興項目,追求自我完善。一切的開始,總講究機緣,早知早覺,晚知晚覺,不知不覺。剛好遇見、恰好遇見,遇見即是美好,相信就一定會看到。原來自己才是自己最重要的“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