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是什么勵志文章
年過半百之界,以達知命之年 ,雖未達花甲之年 ,但也發蒼蒼 、鬢皺皺 、視茫茫之感 。幸得雙手雙腳依然健旺 ,步履健如輕風 ,不遜年青之輩 ,氣喘如牛 ,是乃幸也。
簡單的生活是我一生的訴求與簡單的模式,一切從簡包括食 、衣 、住 、行及思維方式。 不過復雜的生存模式 ,也不對映煩瑣的生活態度 。沒有所謂的交際應酬 ,也無虛假的外殼與心不協調的面具 。不喜酒桌上的呼叫,也不臨撞心震耳的歌樓 ,那對我是不協調的生活模式 ,是種逼迫與無言的抗訴 。
剛開始朋友會認為是不夠情誼或不合群,我也得解釋一番 ,如果在朋友家吃個蛋炒飯或 一兩 盤小菜,即使是碗泡面我都奉陪到底 ,而且相當愉悅 ,我會覺得那是很真實也會是長久的友誼 。
如果一起到郊外海邊或淡雅的茶坊,咖啡廳我仍是熱心的參與。
我曾拒絕很多的餐宴,只因我無法適應那樣的場景 ,我會啞口無言、如坐針氈、窒息而逃 , 只因那是種痛,是一種無法言語的'苦 ,不知朋友是否經歷過如此場景。
生下來從懂事到現在,我依然過著屬于這樣簡單的生活 。三十年來沒看過電影、沒買過什么衣服,到現在不知什么是護照,也不知外面是啥樣子,連自己居住上班的路都不大熟悉,也不太清楚。經年累月常在山里,出門當可算的清楚有幾回,除了星期六晚上至天寺朝山外幾乎不出門。
我想這是一種個性,屬于每個人都有的獨特個性。而我的個性,朋友說比較適合修行人或隱士,但我又沒啥修行,也不像讀很多書與學問淵博的仕人,只能說是一種異類吧。
從小在鄉下長大,父母善良,吃苦耐勞,都是不識字的文盲,但卻無怨無悔供給七個小孩讀書,那是多么辛苦的人生。父母親未曾教過我們什么人生的大道理,也沒有說過什么故事,或唱什么兒歌給我們聽,當然一輩子也未曾罵過任何一個小孩,更別說打小孩了。勵志文章 www.51Flash.com 我們在這父母無言的教育與身體力行的身教下長大。
承襲父母的良善,與不與人爭的特質,不辯解,不爭話,不爭功委過,不虛假,不說人是非,也絕不道人長短,這是我們家共同的特質,或許是環境的薰息,也或許是前世留下的種子。
記得在二十幾歲時,曾告訴兄弟姐妹,李家沒有一個是生意人,不具備作生意的條件,也不是塊好料子,果然沒錯!沒有一個是有顏色的料子,只有我自己眼睛白白的,嘗到了人性的滋味,可想而知,是啥樣子。
鄉下長大的我,本就單純,但為人熱忱,況且鄉下人真的比較熱心與熱忱,別人隨便一句話,我都會用心的當真,朋友說:“晚上到你家喝茶或哪天去你家坐坐”,那天晚上或那整天,我都會呆呆的等候著,那里也不敢去,時間過了,人沒來,電話也沒到。
經過幾十年,我依然如此,記住朋友的約期,萬一朋友真來了,我又不在,情何以堪呢?我情愿別人爽約于我,也不愿讓朋友失望,就這樣的心態,弄得一鼻子灰。
在學生的鼓勵下,我啟動人生的第一個博客,也不知寫些什么才好,后來想想,想到什么寫什么,不懂詩詞寫詩詞,不知散文寫散文,不識佛法寫禪詩,不懂哲學寫哲理,亂寫一通,本就開心的寫,努力的涂,當然也受到許多朋友的質問與撻伐,到底懂不懂詩詞,沒有平仄韻也寫,亂寫什么禪詩、佛詞……等等,我都虛心的解釋,幸好后來都變成好友,互動頻繁,就因怕亂寫,所以才在頁面最上方注明“非詩非詞非文章,偶遇靈臺現曙光,拼文逐字組音句,呼朋悅己共細賞”。
剛開始,有些網友會說有空到家里坐坐,或有空會去你家坐坐或走走,我會很認真的當真,回復網友我住在哪里,如要來家我會留下電話或地址,自己也覺得開心極了,又多認識一些喜愛文字的朋友,結果不是。學生笑我,老師你真笨,他們說的是常去他們的博客,此家非彼家,我恍然大悟,笑了又笑,但當有網友再提起,我依然會認真的認為是到家里來走走。
我對待朋友,沒有目的,沒有企圖心,也不會有男女的那層情愫,就是單純的朋友,與廣結善緣的心境。曾有網友感謝我,說相信他、信任他的為人,愿將電話留給他,我覺得沒那么嚴重,不過是想真心認識個朋友而已,不是嗎?有緣自是相逢,無緣任憑用盡一切,不也是枉然嗎?
或許現今社會太亂,詐騙集團又多,現實功利主義彌漫整個環境。人的互信也隨之動搖,即使我不傷害別人,也得防著別人吧。聽朋友及學生說,網路是虛擬的世界,什么人都有,老師還是小心些,別太相信別人了,我說別擔心,佛家講前世因今世果,除非因緣不好,否則要遇上不好的朋友,也不容易。什么樣的人呼應什么樣的朋友,不是嗎?古人不也常說:“什么樣的人嫁什么樣的丈夫”,“什么樣的人取什么樣的太太”是一樣的。
對學生說:“老實做人,多聽弟子規,會告訴你為人處世的道理,多讀書是對的,縱有萬貫家產,日食三餐,縱有良田千畝,日宿一蓆,又帶不走,不是嗎?”,佛家說:“唯有今生所學的知識、技能與智慧,在盡未來世會開花結果,知道嗎?多看些好書”,古人不也這么說嗎“一日無書,面目可憎”。所以別怕,本著自己的初衷與善念,到處都沒有不是的好朋友。
【朋友是什么勵志文章】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