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機器會超越人類嗎文章的閱讀題及答案
①智能機器真的有可能超越人類嗎? 2016年3月15曰,圍棋“人機大戰”第五場,“阿爾法圍棋”以四比一的比分擊敗世界頂尖 圍棋高手九段李世石,這更激發了人們對人工智能的關注。
②的確,如果按照固定的程序進行預算,人腦的確趕不上人工智能。無論是國際象棋還是圍棋,都是可以完全程序化的一種運動。如果我們問“阿爾法”一個簡單的問題:“你贏了比寨開心嗎? ”它就不能像人一樣笑著回答,因為它并不具備人類的情感,也不具備人腦的靈活性,不能解答任何程序設計范圍之外的問題。
③現有機器和人最大的區別是什么?是人有智能,而現有機器并不具備真正的智能。嚴格的講,智能機器只能執行特定的指令,而人則是處理所有感受到的信息。顯然,執行指令與處理信息有著本質的不同。
④隨著人工智能的不斷發展,研究智能機器的專家也要懂得神經科學,以便模擬人腦的神經網絡構造來達造仿生智能機器。 當然,要達造這樣一臺仿生機器人的困難程度是難以想象的,因為人腦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復雜,最神奇的“自動化機器”。人腦擁有1000億個神經細胞,而每一個神經細胞都有數千個突觸和其他神經細胞相連,神經細胞通過這些突觸相互交流,一個三四歲的孩子大約有1000萬億個突觸,到了成年大概穩定在100萬億個。
⑤也就是說,仿生機器人需要擁有1000萬億個可以獨立運算的處理器,并具有100萬億個信息中轉器。無論是制造原件還是整合這些元件,都是一個似乎難以完成的任務。更為可怕的是這些處理器及信息中轉機_要制成不同的類型。要完成仿生機器人的制造,需要最先進的納米技術,才能把每個處理器做的像神經細胞那么小,它還需要最先進的超級計算機,才能完成對仿生機器人各個器件排列順序的編程。
⑥因為世界上并不缺人,缺的是比人類某些性能更先進的機器。因此,科學家認為,未來的仿生機器人并非是要完全模仿人類的所有功能,而是模仿某項功能,這樣僅僅需要模仿某個腦區就可以了,這就大大降低了制造難度,并可以強化某些功能, 制造一些具有“特異功能”的電腦。
(選文有改動)
16.閱讀全文,說說智能機器人與人有哪些區別。(3分)
17.文章第四段加點詞能否刪去?為什么?
18.文章第五段畫線句子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9. 在關注了“人機大戰”李世石輸給“阿爾法圍棋”的新聞后,同學們很是擔憂:人類智慧會被人工智能徹底打敗嗎?請你結合文章相關內容,勸勉同學們要對智能機器的發展保持樂觀的態度。
答案:
16. ①智能機器并不具備人類的情感,也不具備人腦的靈活性。
② 智能機器并不具備真正的智能,它只能執行特定的`指令。(或答:智能機器人只能執行特定的指令,而人則是處理所有感受到的信息。)
③ 智能機器只是模仿人類的某項功能。
17. 不能刪去,因為“最”表示程度,起限制作用,突出強調了人腦復雜、神奇的程度之深,進而說明建造這樣一臺仿生機器人的困難之大。刪去后,就不能表達出這層意思,兩個“最”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嚴密性。
18. 列數字。通過列舉制造一個仿生機器人所需的處理器、信息中轉器的具體數字,準確、具體地說明了制造仿生機器人的難度之大。
19. 示例:同學們,人工智能是人賦予的,所以不必恐慌和害怕。同時科學家也會意識到安全性的問題,給它裝上類似“閥門”的東西,控制它去造福于人類,而不是危害人類。所以我們應該為人工智能的進步高興,它并不是洪水猛獸。
【智能機器會超越人類嗎文章的閱讀題及答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