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文章中的伏筆
伏筆,指的就是文章前段為后段埋伏的線索。
伏筆不同于懸念,它的主要作用是對文章情節的發展,作事先的說明、鋪墊,以使后來發生的事情不致于讓讀者感到突然或不理解,避免“前文沒有交代,后文冒出來”的現象。
怎樣設置伏筆呢?伏筆的位置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在篇首設置伏筆,二是在篇中設置伏筆。設置伏筆的方法靈活多樣,具體可以因文、因材料的特點而定。
、偻ㄟ^描寫環境設置伏筆。這是運用得最多的一種方法。如《我的戰友邱少云》一文,在介紹志愿軍潛伏部隊周圍的環境時寫道:“前面六十多米就是敵人的前沿陣地,不但可以看見鐵絲網和胸墻,還可以看見地堡和火力點,甚至連敵人講話都聽得見。敵人居高臨下,當然更容易看見我們。我們趴在地上必須紋絲不動,咳嗽一聲或者蜷一下腿,都可能被敵人發覺。”這就為故事向高潮推進作了鋪墊,為“我”為什么看到親愛的戰友被烈火整個兒包住想救而不能救,邱少云為什么“趴在火堆里一動也不動……直到最后一息,也沒挪動一寸地方,沒發出一聲呻呤”埋下了伏筆。
、谕ㄟ^描寫人物外貌設置伏筆。如《夜鶯之歌》一文,開頭寫小夜鶯“光著頭,穿著一件顏色和樹葉差不多的綠上衣”。這就為下文小夜鶯把敵人引入游擊隊包圍圈后順利擺脫敵人埋下了伏筆——正因為他的衣服是綠色的,跟樹葉差不多,所以鉆進樹林就不易被發現,便于隱蔽。
、弁ㄟ^描寫人物言行設置伏筆。如《狼牙山五壯士》一文,寫五壯士完成掩護任務之后,“為了保護人民群眾和連隊主力,班長斬釘截鐵地說了一聲‘走’,帶頭向蓮花瓣走去。戰士們熱血沸騰,緊跟在班長后面。他們知道班長要把敵人引上絕路!边@就告訴我們:五壯士將面臨后有追敵,前是懸崖的絕境,暗示故事結局將是五壯士英勇跳崖,壯烈犧牲。
、芡ㄟ^描寫人物心理設置伏筆。如《窮人》一文,開篇講漁夫的妻子桑娜焦急等待出海捕魚的丈夫歸來時,寫道:“桑娜沉思著:丈夫不顧惜身體,冒著寒冷和風暴出去打魚,她自己也從早到晚地干活,可是還只能勉強填飽肚子。孩子們沒有鞋穿,不論冬夏都光著腳跑來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魚!D葍A聽著風暴的聲音,‘他現在在哪兒?上帝啊,保佑他,救救他,開開恩吧!’她一面自言自語,一面劃著十字。”這段心理描寫,既講了桑娜一家家境窮困,又講了她對丈夫十分疼愛。這就為她收留鄰居西蒙的兩個孤兒時,所產生的忐忑不安的矛盾心理,作了很好的鋪墊。
設置伏筆需要注意的是:設置的伏筆要與文章主要內容有密切的聯系,是文章重要的組成部分——或推動故事情節發展,或埋設事情發展過程的“誘因”、“條件”,或暗示事件結局、為人物安排后路,等等,總之不能節外生枝。
【思考練習】
。1)什么是“伏筆”,主要作用是什么?如何巧妙地設置伏筆?
。2)以《我親身經歷的一件事》為題,寫一篇短文,要求寫前先列提綱,練習使用設置伏筆的方
【淺談文章中的伏筆】相關文章:
2.淺談死亡文章
5.淺談秘書專業文章
6.淺談漢樂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