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三體文章的感想
本以為《三體》讀后感已經告一段落,卻忽然想起還有一個有趣的話題。《三體》中描述了這樣一個畫面:在威懾紀元后,程心冬眠蘇醒,發現這個新的時代里,男性看上去和女性一樣美麗,甚至無法分辨男女……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因為人類對三體建立了威懾,雙方達到暫時的和平。借助三體的技術,人類迎來技術的高速發展。技術替代了很多人力,人類對體力的需要逐漸減少,而投向和平、文明的懷抱。男性不再需要強壯彪悍來彰顯力量,而是去追求柔和與美。
這是小說中對未來提出的一個猜想。那么未來的男性真的會走向女性化嗎?很多人質疑大劉的這個猜想。但我想這有一定的.可能性。原因如下。
技術發展所致:
隨著科技的發展,體力勞動、特別是重力活,將由機器替代。武力、暴力在文明的發展中可能會像尾巴一樣慢慢退化了。人類對腦力的重視遠遠超過體力。
畢竟,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當機器可以去搬磚建房、送貨拉礦,工業生產只需人按個按鈕,就連掃地洗碗都有機器人幫你完成時,肌肉訓練只能靠健身房里的機械。馬甲線和人魚線只是為了審美,和勞動早無半毛錢關系。力量的展示,可能只存在于體育競賽。
東方審美所致:
再說審美。在中國古代,對男性的審美評價其實也是“皮膚白皙”、“如花俊美”、“五官精致”,如古代第一美男潘安。《語林詳解》中記載潘安被形容為“河陽一縣花”。“花樣美男”也是從此來。第二美男韓子高,更是要被陳文帝封為皇后。古代男子化妝也是常有的,《資治通鑒》記載,武則天就每天讓她的兩個小男寵張昌宗、張易之涂脂抹粉、著錦戴玉。可見在中國古代,對男女外形的審美標準就較一致。
在其他東方文化中也可以找到相似的審美。看看今天流行的亞洲人氣小鮮肉們,也是“妖艷美麗”的。
當然,西方對男性的審美似乎就不那么“柔美”了。但隨著文化的交融,也許東西方也會慢慢統一。
兩性心理需要所致:
除了文化審美,個體的心理才是更內在的原因。
社會的發展必然伴隨著人性的解放,這更讓性別刻板印象被逐漸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兩性對彼此真實的需要。
男性的堅毅是女性所向往的,但男性的溫柔和富有同理心更是難得的。正如有句老俗話說的:“不求你拉金尿銀,只求你見景生情”。在未來社會,除去家庭因素,兩性在職場工作中的勝任力可能不相上下。女性更渴望的是一個合作者、建設者,這需要男性更富有同理心、耐心和細心。這也是中年夫妻常有的變化——男性女性化和女性男性化。生活在一起久了,彼此都能從對方身上習得優秀的特質,男性變得溫柔細致、富有同理心,女性變得勇敢堅毅,不拘小節。
所以,從心理層面說,未來男性也會逐漸擁有更多女性的心理特質。又或者說,這些性別心理特質未來將不再被打上性別的標簽。
未來男性可能會向女性化發展,這有技術進步的原因,也有審美和心理層面的因素。你說呢?
【讀三體文章的感想】相關文章:
1.讀勵志文章感想
5.高三勵志文章薦讀
8.讀自己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