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中國茶文化的文章
中國茶文化是以茶為載體,并通過這個載體來傳播各種文化。為此小編為大家整理了相關的中國茶文化文章的資料,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中國茶文化文章(一)
茶就是中國文化。“落日平臺上,春風啜茗時”是杜甫的悠閑安逸;“雪夜清甘漲井泉,自攜茶灶就烹煎”是陸游的怡然自樂;“夜歸寒英煮綠塵,松風入鼎更清新”是謝寄的閑情逸致;“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草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是蘇東坡的清曠豁達。
茶是古人含蓄內斂的性格和清靜無為、入世出世的理想。古人愛茶,茶助文思。我喜歡一邊讀書、一邊音樂、一邊品茶,幾者的共同之處在于能令人快樂,享受休閑文化。茶更有一種神奇的力量,能使人能更自然地融入更大的物外,聆聽來自的靈魂的聲音。
一杯清茶,茶清我思。品茶,能帶給你獨特的人生感悟。在靜靜的、幽雅的環境中,在茶葉的沉浮中,你會感覺心靜神清,氣柔息定,似超凡脫俗,置身于青山綠水之間。在浮躁中尋找到生命的本然,尋找到那些險些失落的清澈情懷。茶內見真,茶內見哲,茶內見禪。品茶,亦是品心境,是精神的吐納,是回歸自然、回歸本性的法門。
茶,隱者閑情,世界本來簡單,生活中原本沒有痛苦,痛苦源于比較之中。一杯茶,品人生沉浮,平常心,造萬物世界。茶,淡然于世間;品茶,學會欣賞人生。話談天下事,茶沏一室香。我想,我會好好品茶的,因為那是一種的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升了生活的質量,何樂而不為呢?
中國茶文化文章(二)
中國是茶之國,盛產各種名茶。在今天的語文綜合課上,戴老師就和我們一起組織了一次活動——茶文化。
上課鈴聲輕輕打響了,同學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回到各自座位上等待上課。只見戴老師滿面笑容走進教室,開始了課程。這一課分為三大部分:介紹茶——泡茶——品茶,其中泡茶、品茶最為有趣。
“現在開始泡茶!”老師一聲令下,全班一片沸騰。紛紛拿出了自己帶來的茶葉,有茉莉、紅茶、綠茶、千日紅、檸檬等等。我組的特色是馮旭文的“千日紅”。
我的手里高舉著茶杯,杯里放了些茉莉花,剛想去泡茶,經過馮旭文的桌前,見她正專心致志的泡制著什么,不禁好奇地問:“小馮,你在干什么啊?”“別急,別急!我正在精心準備我的‘三開千日紅’,等一下你來嘗嘗啊!”她神秘兮兮地說。我望著她,半信半疑,真擔心,那時候的.千日紅還有味道嗎?
抬頭環顧四周,其他同學也各自忙忙碌碌地泡制著茶,張嫻的碧螺春尤其顯眼。碧螺春不時冒出一陣陣煙來,香味也隨著空氣慢慢飄到我的面前。恩,真香!當我沉醉在這美好的境界里時,梁穎浩一把將我拉了回來。“快,快看看我的‘苦盡甘來’茶!”我一邊抱怨,一邊仔細瞧了瞧這所謂的“苦盡甘來”,別說,還真是不錯,泡開的茶葉像少女般翩翩起舞,優美極了!“過會你一定要來嘗嘗!”我拼命地點頭。
該品茶了,我先走到馮旭文的面前,品了一番這三開千日紅,味道很好啊!清清淡淡的,可口潤喉!連一向挑挑剔剔的姜宇豪也贊不絕口呢!梁穎浩的苦盡甘來更是無話可說!首先抿了一小口,又苦又澀,真難吃。再抿了一中口,喉嚨里冒出一絲絲的甜意。最后喝上一大口,味道好極了!突然,顧佳暉大肆宣傳起他的“牛奶茶”來,“快來喝喝我的茶,好好喝的!”這一宣傳,很多同學禁不起誘惑,跑去大開“口”界!不過似乎都是乘興而去,敗興而歸!這足以證明牛奶茶的味道了!
我品了許許多多的茶,對茶有了新的了解和認識。在我的眼里,茶是一門藝術,要讀懂它,需要耐心和恒心;茶也是生活,有著酸甜苦辣;茶更是一個人,有著自我所別具一格之處!
中國茶文化文章(三)
今天我們游了杭州西湖龍井茶葉盛產地——龍井茶葉山莊。 一進山莊,大片大片嫩綠嫩綠的龍井茶樹映入眼簾,接著一陣陣茶香撲鼻而來,我隨著這茶香向前,只見一座涼亭下已擺放著一杯杯茶水等候著我們的到來。
我們迅速入座,聽起了教我們怎樣泡茶的講座。別看只是簡簡單單的泡茶,這里的學問可大了,要泡出來的茶又香又可口,要先用熱水洗干凈杯子,再在杯底一層撒上一點茶葉,然后用熱水將茶葉沖開,記住,第一次水只要加到玻璃杯的3分之1處,第二加水要轉三個圈加到茶杯的5分之4處,留下一個手指的地方,這樣泡出來的茶才香甜可口。我們一人領了一杯龍井茶我先聞了聞,再嘗了一小口,覺得味道不錯,便把它一飲而盡,一旁的范嘉辰邊把茶倒進芬達里邊說:“龍井茶的味道不錯,不知我的“龍井芬達”味道怎么樣?”我們笑得前仰后合。 學會了怎樣泡龍井茶,我們又來到了西湖龍井茶歷史博物館。博物館內講述了西湖龍井茶的發展史。
龍井茶最早始于唐代,在清代以沁人心脾的氣味與回味無窮的口感極受乾隆皇帝的青睞,乾隆皇帝在下江南巡視時,把“獅(峰)、龍(井)、云(棲)、虎(跑)、梅(家塢)”排列品第,其中西湖龍井茶為最,除了這些資料,博物館內還展示了古代與近現代出土的一些品茶的瓷器以及書卷。 今天我們不但學會了怎樣泡龍井茶,而且了解了西湖龍井茶的歷史,真是受益匪淺啊!
【關于中國茶文化的文章】相關文章:
1.關于中國夢的文章
2.關于中國畫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