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片女人_av毛片国产_亚洲精品成_91视频a - 黄色三级网站

禮儀教育隨筆

時間:2021-01-11 20:03:43 隨筆 我要投稿

禮儀教育隨筆

禮儀教育隨筆1

  我覺得做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不僅要把自己的禮儀做好,更主要的是讓我們的孩子也要學會做文明人。

禮儀教育隨筆

  從孩子們入園開始,我就要求孩子問候要積極,并告訴孩子我們為什么要這樣做,讓孩子養成良好的見面問好的習慣。在園所我要求孩子只要是別人給你東西就要說謝謝,在園所里孩子做的很好,只是在家到底做的怎樣我不太了解。

  直到有一天,和一位家長聊天才知道,我們園所的孩子把這些好習慣也帶回家了。原來是有一次星期天孩子在家吃飯,媽媽幫孩子盛好了飯,孩子主動和媽媽說了聲謝謝,當時這位媽媽就特別感動。做為一名孩子的母親對孩子的付出總是不要求回報的,可是孩子的一聲謝謝是真的觸到了媽媽心底的那根弦,讓媽媽激動的不行。

  在我們的平常生活中,我們班的孩子總會在不小心碰到別人后及時的說聲對不起,在別人幫助自己的時候說聲謝謝,當我看到自己所帶的孩子能自己和善的解決一些小問題時心里特別的高興。尤其是當我和家長聊天時會經常聽到有家長這樣說:“我家的孩子經常幫我整理東西,說是老師說的自己的東西要整理好,不要影響別人。”還有的說:“有時我不留神把垃圾扔到地上孩子也會及時的告訴我不能把垃圾扔地上。”

  當我聽到家長的這些話時自己別提多高興了,我自己也因為能成為這一群孩子的老師而高興。

禮儀教育隨筆2

  禮儀究其本意來講是禮節、禮貌。它折射出一個社會文明程度的高低,是一個社會進步的標志。

  兒童的可塑性強,禮儀從小培養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我國一著名幼教專家曾說過:教孩子禮儀,等于教孩子優雅地過一生,對社會的進步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就教育而言,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孩子從小生活在家庭里,受到最初的,往往也是最有影響的啟蒙教育。因此,相對于學校、社會的教育,家庭禮儀教育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家長就是孩子禮儀的啟蒙老師。孩子們自小與家長接觸的時間最長,家長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對孩子們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家長應當認識到自己是孩子的啟蒙老師,是孩子在生活中模仿的主要對象,我們的各種行為會深深的影響孩子。因此,在我們的現實家庭生活中,常常嚴于律己,養成良好的生活規范。譬如:無論是工作還是休息日都按時就寢,起床;講衛生,保持家中整潔等等。家庭成員之間和睦相處,互諒互讓,互相尊重。晚輩尊敬長輩,謙虛接受長輩的正確教導和意見;吃飯請長輩先就坐,給長輩盛飯,拿碗筷;親友來時熱情歡迎,親友告辭時應該起身相送,對老者要攙扶照顧乘車等。孩子現在還小,有些方面還不能理解,我倆常以講故事等多種方式正確引導,并力求他也這樣做。

  我們在家庭中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還經常注意以下方面:

  1.讓孩子參與中國的傳統節日

  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祖先們遺留下來了許多的傳統節日,在每一個傳統節日的背后都有著獨特的意義。因此,每逢傳統節日時,我們都帶著孩子一起參與,除了讓孩子能夠銘記我國的傳統佳節外,還讓孩子們在參與的過程中了解我國獨特的傳統禮儀,讓孩子們知道禮儀在現實生活中的重要性。譬如:元旦、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國慶、春節、元宵節等。在春節期間,一家人團聚在一起過一個熱鬧、快樂的節日,孩子們也能從中感受到尊老愛幼、家人相互關心的美好道德風尚。他現在已經知道國慶是我們所有中國人的生日了。

  2.平時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

  (1)物質環境

  ①清潔、溫馨的家庭環境;②物品擺放位置固定、有序;③與孩子一起指定家庭中的行為規則,并一起遵守;④創造的環境便于孩子養成好的行為習慣:讓孩子自己穿衣服,但選擇的衣物是方便孩子穿脫的;教孩子用完物品應該物歸原位,放置孩子自己的物品的地方應該易于孩子拿放物品。

  (2)精神環境

  ①尊重孩子,給孩子創造一個民主、平等的環境

  ;②父母的言談舉止對孩子的影響。

  3.在日常點滴生活中滲透禮儀教育

  首先,我們一般不會認為孩子小就應該過度的溺愛、嬌慣、遷就孩子。對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不會滿足他,對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總是由他完成,從不大包大攬。對孩子的一些不良習慣,及時糾正。縱容等做法表面上看是在愛孩子,但實際上確實在“慣”孩子,日久天長,孩子懶惰、依賴、自私、任性、懦弱、沒禮貌等壞習慣就會養成。這時候再要去改正它,沒有漫長的時間,不下大力氣,將很難改變。

  再次,不允許孩子做的事情,一開始就不允許做并堅持到底。比如不隨著孩子的性子,想看多長時間電視就看多長時間,想玩多長時間電腦游戲就玩多長時間。否則孩子習慣了看電視,玩電腦游戲,就會很不習慣靜下來讀書學習。一般放學回家后,看二十分鐘動畫片,做幾道題目。

  最后對幼兒多進行正面教育,反復強化其正確行為就會抑制其錯誤的行為。

  4.持之以恒,堅持不懈

  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們反復向孩子灌輸各種規范,力爭讓他體會、實踐并理解。

  在我們家長和老師的共同努力下,孩子已開始懂得一些禮儀,這是個良好的開端。

禮儀教育隨筆3

  禮儀教育,顧名思義,就是有關于禮儀方面的知識教育;禮儀教育,深層次的來講,就是衛生,思想,涵養的教育。學習禮儀知識的好壞可以決定人的善惡與美丑,在當今社會,它是我們人生中極其重要的一部分。

  自從我們幼兒園開展禮儀教育以來,在園領導的英明領導與組織下,在我們全體教職員工的共同堅持下,我園的禮儀教育開展得有姿有色。從小在家的時候,爸爸媽媽就一直教導我,對人要有禮貌,對別人要友善,要學會尊重他人。從小到大,我一直都謹記著爸爸媽媽的教誨。

  來到竹源幼兒園,知道我們幼兒園的辦園特色就是禮儀教育,剛開始的時候并沒有覺得禮儀對于孩子來說會有多么的重要,但是帶小二班以后,漸漸地發現學習禮儀的好壞直接影響著一個人的成長,是人生當中最最重要的一部分。在幼兒園接觸禮儀教育以后,感覺在我們成人看來有些非常簡單的知識,但是我們都不是很清楚;在我們遇人時的以禮相待,人家對我們的態度,讓我們感覺我們幼兒園的禮儀教育開展得特別好,讓我們在其中感受到了尊重、被尊重……頓感禮儀的知識在我們的生活當中無處不在,也讓我產生一定要學好禮儀的想法,并為之去努力!

  接下來說說以前我的一些做法,雖然一直都是這樣做的,但是在別的地方,并沒有引起如此地重視,給人的印象如此之深。

  給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遞接物品,為什么會選擇遞接物品?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其實遞接物品是最常見不過的,一般情況下,在遞接物品的時候,目的就是遞到對方的手里就可以了,殊不知在這個過程中還有禮儀的講究。在遞接物品時,有兩大類,其中一類是遞接普通物品,另一類是遞接危險物品。在遞接普通物品的時候,一般是不分順序的,但是在遞接危險物品的時候,就要注意順序和方向,我們首先來說說遞接普通物品,比如說在遞接書本時,一般情況下要便于對方的觀看及使用,所以在遞書本的時候,首先要求的是雙手遞而且在遞給對方的同時,正確的方向是方便于對方的,身子可以稍微的彎曲一點,有點欠身的感覺,面帶微笑;在遞接危險物品時,要注意順序和方向,比如說在遞剪刀時,要便于對方的使用,也是要雙手遞而且在遞給對方的同時,注意不要讓剪刀的刀尖朝著對方,而是要讓刀尖朝著自己,對方在拿的時候就直接可以拿到剪刀柄開始使用,在遞危險物品的時候身子也是要微微的向前彎一點,面帶微笑。總之,在遞接物品這一塊,要方便于對方,給人一種被尊重、舒服的感覺。

  其實禮儀的知識無處不在,像上述的例子,我可以舉出好多好多,這些都是開展禮儀教育后給我們帶來的益處,給我們帶來的美好感覺。在今后的日子里,我要好好學習禮儀,爭取把這些都帶進我的學習和生活中,并影響周圍人,讓他們也隨著一起去學習、去感受。

禮儀教育隨筆4

  禮儀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行為科學,是指在人際交往中自始自終地以約定俗成的程序方式來表現的律己、敬人的完整行為。

  我們對自己的要求決不能滿足于現狀,必須牢記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通過參加這次禮儀培訓,使我在內在修養、外在形象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努力以一個生活老師無私的愛去理解、寬容、尊重和關心每個孩子,我把這樣兩句話作為自己的座右銘:“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

  我們班上有一個小朋友,長得白白胖胖,扎著兩個小辮子樣子十分討人喜歡,可是幼小的她性格非常孤僻,而且膽子非常小,幾乎從不用語言與人交往,連大人跟她說話時她都無法用眼睛注視對方。草地上都不敢走,連走樓梯都戰戰兢兢的。

  出于愛護和責任,我把她的健康成長看作是自己的孩子。每天清晨家長送來時,我總是親切地走過去,微笑地熱情打招呼,問寒問暖;每次上廁所、洗手、進餐時,我會主動上前幫忙照顧,跟她說說話;戶外活動時,我都會伸出溫暖地手拉著她一起上下樓梯并鼓勵她和小朋友一起參與鍛煉和游戲。

  現在這位小朋友已經能和別人一起玩,開始適應我們幼兒園集體的生活了,早上來園也能跟我打招呼了,此時的我感到莫大的快樂,我將永不停息愛我的孩子們,用心去呵護他們,與他們成為好朋友,真正走進孩子們的內心世界!

禮儀教育隨筆5

  我國是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的文明古國,要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還要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文明古國所傳承的、和諧社會所要求的、現代化所體現的現代中國人的文明素養和精神氣質應該是什么樣的?教育工作者現在應該做些什么呢?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加強中小學生的文明禮儀教育,從小培養學生待人有禮貌、做事守規矩、行為講文明的好習慣。

  中小學文明禮儀教育,要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要求,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美德和社會主義道德,吸收借鑒世界有益文明成果,遵循中小學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文明禮儀素養,為他們文明生活、幸福成長奠定基礎。

  要通過文明禮儀教育,讓學生知道中國是具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禮儀之邦,禮儀文化源遠流長。讓學生懂得文明禮儀是當代公民必備的基本素質,是做人的基本要求。讓學生了解文明禮儀的基本內容,懂得文明禮儀是個人文化、藝術、道德、思想等修養的表現形式,是人們完善自我、與人交往的行為規范與準則。讓學生掌握基本的談吐、舉止、服飾等個人禮儀和在家庭、校園、公共場所等社會生活領域的交往禮儀,養成文明禮貌的行為習慣,做優雅大方、豁達樂觀、明禮誠信的合格公民。

  開展文明禮儀教育要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科學規劃教育內容,使各階段教育內容互相銜接、循序漸進,改進教育教學方法,寓教于樂,增強文明禮儀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要堅持知行統一,教育學生學習文明禮儀知識,引導學生在生活中不斷體驗和感悟,并主動踐行,把文明禮儀要求內化為個人修養和行為習慣。要堅持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結合,學校全體師生員工共同努力,社會和家庭等各方面力量協同配合,形成合力和良好氛圍。

禮儀教育隨筆6

  禮儀教育,顧名思義,就是有關于禮儀方面的知識教育;禮儀教育,深層次的來講,就是衛生,思想,涵養的教育,學習禮儀知識的好壞可以決定人的善惡與美丑,在當今社會,它是我們人生中極其重要的一部分。

  自從我們幼兒園開展禮儀教育以來,在園領導的英明領導與組織下,在我們全體教職員工的共同堅持下,我園的禮儀教育開展得有姿有色。從小在家的時候,爸爸媽媽、老師就一直教導我,對人要有禮貌,對別人要友善,要學會尊重他人,從小到大我都一直謹記著爸爸媽媽,老師的教誨。

  來到竹源幼兒園,知道我們幼兒園的辦園特色就是禮儀教育,剛開始的時候并沒有覺得禮儀對于孩子來說會有多么的重要,但是帶小二班以后,漸漸地發現學習禮儀的好壞直接影響著一個人的成長,是人生當中最最重要的一部分。在幼兒園接觸禮儀教育以后,感覺在我們成人看來有些非常簡單的知識,但是我們都不是很清楚;在我們遇人時的以禮相待,人家對我們的態度,讓我們感覺我們幼兒園的禮儀教育開展得特別好,讓我們在其中感受到了尊重、被尊重…頓感禮儀的知識在我們的生活當中無處不在,也讓我產生一定要學好禮儀的想法,并為之去努力!

  接下來說說以前我的一些做法,雖然一直都是這樣做的,但是在別的地方,并沒有引起如此地重視,給人的印象如此之深。

  給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遞接物品,為什么會選擇遞接物品?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其實遞接物品是最常見不過的,一般情況下,在遞接物品的時候,目的就是遞到對方的手里就可以了,殊不知在這個過程中還有禮儀的講究。在遞接物品時,有兩大類,其中一類是遞接普通物品;另一類是遞接危險物品,在遞接普通物品的時候,一般是不分順序的,但是在遞接危險物品的時候,就要注意順序和方向,我們首先來說說遞接普通物品,比如說在遞接書本時,一般情況下要便于對方的觀看及使用,所以在遞書本的時候,首先要求的是雙手遞而且在遞給對方的同時,正確的方向是方便于對方的,身子可以稍微的彎曲一點,有點欠身的感覺,面帶微笑;在遞接危險物品時,要注意順序和方向,比如說在遞剪刀時,要便于對方的使用,也是要雙手遞而且在遞給對方的同時,注意不要讓剪刀的刀尖朝著對方,而是要讓刀尖朝著自己,對方在拿的時候就直接可以拿到剪刀柄開始使用,在遞危險物品的時候身子也是要微微的向前彎一點,面帶微笑。總之,在遞接物品這一塊,要方便于對方,給人一種被尊重、舒服的感覺。

  其實禮儀的知識無處不在,像上述的例子,我可以舉出好多好多,這些都是開展禮儀教育后給我們帶來的益處,給我們帶來的美好感覺。在今后的日子里,我要好好學習禮儀,爭取把這些都帶進我的學習和生活中,并影響周圍人,讓他們也隨著一起去學習、去感受。

禮儀教育隨筆7

  講文明,有禮貌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每個人應該做到的。幼兒時期是人一生的啟蒙期,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將會受益一生。為了培養幼兒的日常行為,并響應鎮的"創文"活動,我們開展了一系列的文明禮貌活動。 周三我們上了一節《有禮貌的小寶寶》,為了了解幼兒對文明的理解,我問孩子:"誰知道什么叫文明?"孩子們都很積極地舉手回答問題。

  王赫:不隨地丟垃圾。

  李林澤:文明就是幫老師忙。

  寧嘉安:文明就是早上起來跟老師問好。

  彭一凡:文明就是在幼兒園聽老師話,回家聽爸爸媽媽話。

  劉逸軒:文明就是吃飯不能說話掉飯粒。

  總結:小朋友講得都對,其實文明包括很多:尊敬長輩、對人有禮、認真傾聽、及時回應別人的問話、請求幫忙要客氣、不在地上大小便、公共場所不吵鬧、不扔垃圾在地上。接著,我設計了一個情境表演,請一個孩子當小貓,一個當貓媽媽,一個貓醫生,一個貓老師。讓孩子們表演小貓上學的情境。在表演當中,幼兒知道:起床了,看見媽媽說:"媽媽早上好"。來到幼兒園,看見醫生要說:"醫生早上好"。見到老師要說:"老師早上好"。媽媽要上班了,要跟媽媽說:"媽媽再見。"通過這一系列的文明禮貌教育,幼兒都能主動的向人打招呼,做到文明禮貌,園長媽媽也強調我們進園的時候跟各位老師說早上好,今天學習了一個基本禮儀動作,希望孩子們都能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來園跟各位老師說早上好。

禮儀教育隨筆8

  禮儀究其本意來講是禮節,禮貌。它折射出一個社會文明程度的高低,是一個社會進步的標志。兒童的.可塑性強,禮儀從小培養,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我國一著名幼教專家曾說過:教孩子禮儀,等于教孩子優雅地過一生。對社會的進步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就教育而言,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孩子從小生活在家庭里,受到最初的、往往也是最有影響的啟蒙教育。因此,相對于學校、社會的教育,家庭禮儀教育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家長就是孩子禮儀的啟蒙老師。孩子們自小與家長接觸的時間最長,家長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對孩子們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認識到自己是孩子的啟蒙老師,是孩子在生活中模仿的主要對象。我們的各種行為會深深的影響孩子。因此,在我們的現實家庭生活中,常常嚴于律己,養成良好的生活規范。譬如:無論是工作還是休息日都按時就寢,起床:講衛生,保持家中整潔等等。家庭成員之間和睦相處,互諒互讓,互相尊重。晚輩尊敬長輩,謙虛接受長輩的正確教導和意見;吃飯請長輩先就坐,給長輩盛飯,拿碗筷。親友來時熱情歡迎;親友告辭時應該起身相送,對老者要攙扶照顧乘車等。孩子現在還小,有些方面還不能理解,我倆常以講故事等多種方式正確引導,并力求他也這樣做。

  我們在家庭中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還經常注意以下方面:

  1.讓孩子參與中國的傳統節日

  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祖先們遺留下來了許多的傳統節日,在每一個傳統節日的背后都有著獨特的意義。因此,每逢傳統節日時,我們都帶著孩子一起參與,除了讓孩子能夠銘記我國的傳統佳節外,還讓孩子們在參與的過程中了解我國獨特的傳統禮儀,讓孩子們知道禮儀在現實生活中的重要性。譬如元旦、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國慶、春節、元宵節等。在春節期間,一家人團聚在一起過一個熱鬧、快樂的節日,孩子們也能從中感受到尊老愛幼、家人相互關心的美好道德風尚。他現在已經知道國慶是我們所有中國人的生日了。

  2. 平時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

  (1)物質環境

   清潔.溫馨的家庭環境

  物品擺放位置固定.有序。

  與孩子一起指定家庭中的行為規則,并一起遵守

  創造的環境便于孩子養成好的行為習慣;讓孩子自己穿衣服,但選擇的衣物是方便孩子穿脫的。教孩子用完物品應該物歸原位,放置孩子自己的物品的地方應該易于孩子拿放物品。

  (2)精神環境

  尊重孩子,給孩子創造一個民主.平等的環境

  父母的言談舉止對孩子的影響

  3. 在日常點滴生活中滲透禮儀教育

  首先,我們一般不會認為孩子小就過度的溺愛;嬌慣;遷就孩子。對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不會滿足他;對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總是由他完成,從不大包大攬;對孩子的一些不良習慣,及時糾正;縱容等做法,表面上看是在愛孩子,但實際上確實在“慣”孩子,日久天長,孩子懶惰;依賴;自私;任性;懦弱;沒禮貌等壞習慣就會養成。這時候再要去改正它,沒有漫長的時間,不下大力氣,將很難改變。

  再次,不允許孩子做的事情,一開始就不允許做,并堅持到底。比如不隨著孩子的性子,想看多長時間電視就看多長時間,想玩多長時間電腦游戲就玩多長時間。否則孩子習慣了看電視,玩電腦游戲,就會很不習慣靜下來讀書學習。一般放學回家后,看二十分鐘動畫片,做幾道題目。

  第三 對幼兒多進行正面教育,反復強化其正確行,為就會抑制其錯誤的行為。

  4.持之以恒,堅持不懈

  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們反復向孩子灌輸各種規范,力爭讓他體會、實踐并理解。

  在我們家長和老師的共同努力下,孩子已開始懂得一些禮儀,這是個良好的開端。

禮儀教育隨筆9

  小朋友們小便后洗手是最基本的事情,可是有的孩子卻總喜歡偷懶,有的小朋友 只把手指尖浸濕,有的偷懶不打洗手液,還有的直接洗都不洗就走。怎樣促使孩 子們自覺主動去洗手呢? 一天,又有幾個孩子想偷懶被我看到了,于是我說:“上完廁所的小朋友出 來讓老師聞聞你的手香不香。”這時孩子們都主動的到水池邊打肥皂洗手,生怕 我會聞到有異味。“老師你聞聞我的手香不香?”“還有我的。”“我的小手, 老師,我的......”而我呢,故意夸張地說“哇好香啊,真想咬一口!”孩子們 聽了,都嚇得高高興興的“逃”走了。從此以后,小朋友再也不偷懶了,主動讓 老師聞聞香香的小手。

  孩子年齡小, 做事需要老師不厭其煩地去提醒,如果找到了幼兒樂于接受的 方法,一定會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 教師隨筆:孩子的變化 我們班有個小朋友是剛剛轉過來的小朋友,活潑可愛,小嘴巴特 別甜,笑起來有點像“小猴子”大家都很喜歡她,可是由于她年齡比 較小她總是控制不了自己的行為,不是碰碰這個、就是推推那個,常 常精心準備的一個活動不是被這個小朋友的告狀聲破壞掉, 就是被那 個小朋友的哭聲搞得無法進行。于是,受批評成了他的家常便飯。后 來,我想了一個辦法,轉變他的方案就出臺了。那就是,我把她的表 現記錄下來,編成小故事,讓其他小朋友們表演,再由“觀眾”評出 對錯。她也慢慢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漸漸的變了,不再像剛來時那 么調皮了,上課也能認真聽講了,不像剛來的時候一分鐘都坐不了, 老師和小朋友越來越喜歡他了。

  其實,孩子的調皮也是另一種美,相信孩子,我們應該用愛的目 光和行動去幫助他、改變他,相信他們會健康、快樂的成長為參天大 樹。 幼兒園大班教育隨筆:吃飯的樂趣 每次吃飯,總有一些不喜歡吃蔬菜的孩子,對他們,我是傷 透了腦筋卻又無可奈何。不斷的提醒對他們來說只是耳邊風,達 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怎么辦呢?后來,我靈機一動,為什么不 換一種教育方式呢?于是,在一次午餐前,我從阿姨手里接過飯 菜時就故意大聲的說:“今天的飯菜好香哦!你們聞到了嗎?” 這時,孩子們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了起來,都翹起小鼻子夸張得 聞著。一邊聞一邊說:“真的,好香!”“今天的蔬菜聞起來也 很香, 一定也很好吃。

禮儀教育隨筆10

  我覺得,對幼兒進行“幼兒園禮儀教育”,不僅是教他們讀過幾句禮儀的話語,更重要的是讓幼兒學會運用禮儀、逐漸養成習慣,所以,禮儀教育應用于幼兒一日生活中,否則光說不練是沒用的。

  我是這樣做的:先教幼兒誦念《幼兒園禮儀教育》書中的白話三字經,然后經常結合幼兒一日生活中的實景引導幼兒練習。例如幼兒學過“來園禮儀”的“三字經”后,我在晨間接待時就注意觀察幼兒的表現,如果他未與父母說“再見”,我就用“三字經”的有關句子提醒道“X X小朋友,‘別父母,勿忘掉’呵!”若不是父母送來園的,我就改說:“別家人,勿忘掉。”幼兒上廁時遇到小小班弟弟妹妹在里面,我就引導幼兒復習誦念“如廁禮儀”,于是幼兒就知道“有人在,須等待”了。幼兒要到戶外活動,我就說“人離開,椅收起”(椅子的禮儀);午睡時我說:“不蒙頭,不趴睡,”發現個別幼兒玩席子、被子,我提醒他“小手空”。這些都是午睡禮儀中的語句……如此這般將幼兒誦念過的禮儀三字經與幼兒在園的生活情景結合起來,才能幫助幼兒記憶、理解學過的禮儀內容,了解什么場合用什么禮儀。幼兒經常說、經常練,久而久之才能逐漸養成習慣,才能達到禮儀教育的目的。

  什么是禮儀?簡單地說,禮儀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種行為規范,是表現對他人尊重和理解的過程和手段。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更是城市的臉面,更是國家的臉面。千百年來禮儀之風傳承至今,我國素以“文明古國”、“禮儀之邦”著稱于世。在當今的社會,上到國家元首互訪,下至平民百姓的交往,從政壇巨匠的微笑到商界名家的握手,更是閃耀著文明禮儀的光輝。當我們接觸一個人之后,常常會給他一些評語:“這個人素質高,有風度”;“這個人有教養,談吐文雅”;“這個人太差勁,連句客氣話都不會說”;“這個人俗不可耐,滿嘴臟話”;“這個人太邋遢,衣服皺巴巴,連臉也沒洗干凈”等等。一個素質高、有教養的人,必須有良好的文明禮儀。這樣的人,才會被人尊重,受人歡迎。

  文明禮儀要注重平時,從小培養,形成良好習慣。有句老話:”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 在我們身邊,在一部分同學身上,還存在著一些不文明的行為。例如,在我們的校園內總能見到一些與我們美麗的校園極不和諧的紙屑,教室里、校園內食品袋、方便面盒隨處可見,甚至有的同學認為:反正有值日的同學打掃,扔了又何妨;再例如有的同學在操場上追逐打鬧,走路推推搡搡習以為常;還有部分同學相互之間講臟話、粗話,隨意攀爬樹枝,甚至還有個別同學故意損壞學校的公共財物等不良現象的發生。我們很多同學把文化知識的學習放在首位,而常常忽略了社會公德的培養,文明習慣的養成,而這恰恰從本質上展現出一個人的思想品質。事實上,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保證我們順利學習的前提,也是樹立健康人格的基礎。在學校沒有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同學就可能目無紀律,不講衛生,擾亂班級的學習環境。相反,如果我們養成了文明的行為習慣,學習環境就一定是良好的、有序的。我們知道:一個學校的學生具有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才能構建出優良的學習環境,創設出優良的學習氣氛。現在,我們正處于人生中最關鍵的成長時期,我們在這個時期的所作所為,將潛移默化的影響到我們自身的心理素質,而文明的行為就在幫助我們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同時也完善了自身的道德品質,如果我們不在此時抓好自身道德素質的培養,那我們即使擁有了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于人于己于社會又有何用呢?所以,我們首先應該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一個懂文明、有禮貌的謙謙君子,然后才是成才,成為一個身心和諧發展的人。文明就是我們素質的前沿,擁有文明,那我們就擁有了世界上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

  要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做文明的小學生。那么首先,注意培養自己美好高尚的心靈。從表面上看,文明禮貌是外在的,而實際上外在的形式下蘊含著內在思想和情感。真正講文明懂禮貌的人,是有著美好心靈的人,美好的語言來自于美好的心靈,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言為心聲”、“形為內現”。其次,要在實踐中用文明禮貌的道德標準要求來規范自己的言行舉止。文明禮貌,重在表現。請我們每一個人管住我們的口,不說粗話、不隨地吐痰;管住我們的手,不亂扔垃圾、不打架斗毆;管住我們的腳,不踐踏草坪。我相信,經過我們的共同努力,一定會營造出一個文明美好的校園。假如全國每一個校園都共同創建文明校園,那么我們民族的整體素質將大大提高,國家的綜合實力將會大大加強,祖國的未來一定是繁榮昌盛、燦爛輝煌!

  文明的舉止,文明的行為,加上恬靜、幽雅、舒適的環境,濃郁的文化氛圍,會啟迪莘莘學子去不斷探索,求知。好的文明禮儀習慣,可以影響你的學習,你的生活,甚至將來的一生都將受用不盡,那我們何樂而不為呢?我們每播下一個動作,學生將收獲一個習慣;我們播下一個習慣,學生將收獲一個品格,讓我們把文明禮儀放在心上,時時刻刻與文明交談,用它來約束自己的言行,營造出一個文明美好的校園。

禮儀教育隨筆11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一個學期即將過去,大班的小朋友們都長大了,不管在知識上,還是在生活習慣上,都有著或多或少的進步。看著孩子們不斷地進步,不斷地成長,老師心里是非常開心的。大班的孩子,語言發展比較成熟,平時入園或者離園都禮貌地跟老師打招呼,但是最近發現有些小朋友在禮貌和行為習慣方面的習慣不好。

  記得有一次,是準備進餐的時間,這個時候,老師請所有的小朋友抱臂休息,進入餐前的準備時間。這個時候,陳哲宇小朋友不停地跟旁邊的小朋友講話,時不時地發出聲響,這個時候陶老師走過去說:“陳哲宇,現在是餐前準備時間,不允許講話,還有就是要抱臂坐好”。說著就讓陳哲宇坐好,但是這個時候陳哲宇小朋友很不情愿地把手往外擺了一下,還悄悄地跟旁邊小朋友說:“看,我就是喜歡打老師。”其實孩子說這個話的時候是無心的,或者是想向大伙炫耀一下,自己還敢打老師,其實陶老師都沒有覺察到什么異常。這個時候,站在旁邊的我看到了,很生氣。但是如果這個時候大聲地說這樣對老師是不對的,孩子可能會比較抵觸,而且也不能意識到自己到底是哪不對。這個時候我把陳哲宇小朋友叫到一邊,問他為什么那樣對老師。他好像是意識到自己不對了,低著頭沉默不語。然后我對他說:“我們都是你的老師,如果下次還這樣對老師,是很不禮貌的,而且老師也會很生氣。其實不僅僅是對老師,對其他的人也要有禮貌,這樣別人才會覺得這孩子懂禮貌,才會樂意和你一起玩。

  其實有時候孩子沒有禮貌的行為是無心的或者只是覺得好玩,這個時候,要我們作為家長或者老師給小朋友一些提示,教他們平時應該怎么做,平時看到熟人要打招呼,看見叔叔阿姨要有禮貌地喊叔叔阿姨,去朋友家沒有別人的允許不能亂翻東西。只要在平時生活中多教,多說,相信每個孩子都是有禮貌的!

禮儀教育隨筆12

  禮儀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行為科學,是指在人際交往中自始自終地以約定俗成的程序方式來表現的律己、敬人的完整行為,我們對自己的要求決不能滿足于現狀,必須牢記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通過參加這次禮儀培訓,使我在內在修養、外在形象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努力以一個生活老師無私的愛去理解、寬容、尊重和關心每個孩子,我把這樣兩句話作為自己的座右銘:“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

  我們班上有一個小朋友,長得白白胖胖,扎著兩個小辮子樣子十分討人喜歡,可是幼小的她性格非常孤僻,而且膽子非常小,幾乎從不用語言與人交往,連大人跟她說話時她都無法用眼睛注視對方;草地上都不敢走,連走樓梯都戰戰兢兢的。出于愛護和責任,我把她的健康成長看作是自己的孩子。每天清晨家長送來時,我總是親切地走過去,微笑地熱情打招呼,問寒問暖;每次上廁所、洗手、進餐時,我會主動上前幫忙照顧,跟她說說話;戶外活動時,我都會伸出溫暖地手拉著她一起上下樓梯并鼓勵她和小朋友一起參與鍛煉和游戲。現在這位小朋友已經能和別人一起玩,開始適應我們幼兒園集體的生活了,早上來園也能跟我打招呼了,此時的我感到莫大的快樂,我將永不停息愛我的孩子們,用心去呵護他們,與他們成為好朋友,真正走進孩子們的內心世界!

【禮儀教育隨筆】相關文章:

1.小班幼兒禮儀教育隨筆

2.大班幼兒禮儀教育隨筆

3.中班幼兒禮儀教育隨筆

4.文明吸煙禮儀隨筆

5.教育隨筆

6.教育隨筆范文

7.中班教育隨筆

8.小班教育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