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愛說話的小男孩隨筆
不愛說話的小男孩隨筆1
“老師,王方富打我”,“老師,王方富弄我衣服”記得剛來我們班的時候,就發現我們班王方富總是被小朋友告狀,每天早上爺爺送到來幼兒園就哭,午覺也睡不好,問他什么也不說,總感覺他在和老師保持著距離,有時候想嘗試和他說幾句話但是他怎么都不會回答你,下午爺爺來接的時候我也和他爺爺說了他不愛說話的這個事情,爺爺的回答令我很驚訝,“在家話多很呀”這一回答讓我有很大的反思,到底是因為什么他才不愛在班上說話。所以每天下午,我都會和他說再見,但并沒有效果,也不會說再見,每次爺爺都是無奈的搖搖頭,因為他不愛說話,我就對他特別的關注,每天在吃飯的時候,我都會要求他有禮貌的上來添餐,并且詢問他不愛吃什么菜,有時候他總是搖頭,我會和他說,不能搖頭,要說話,他就會張開做巴說一兩句,這一年下來,雖然他還是不愿意和老師交流,但是我相信只要我們努力,就會有很大的收獲。
經過這件事,讓我覺得只要我們用心的去和孩子交流,用愛的藝術去教育孩子,結果會是我們意想不到的。加油愛的藝術。
不愛說話的小男孩隨筆2
這天的戶外活動玩“凍人”的游戲,小朋友都爭先恐后地想當“凍人”。我從一張張熟悉的臉蛋上掃視過去,好多幼兒都玩過一次甚至多次了。當我的目光停在站在最旁邊的婧婧身上時,發現只有她安靜地站著,也不舉手。我想,婧婧平時不善言談,何不讓她來試試,鍛煉一下呢!于是,我說:“婧婧,今天請你來當凍人,好嗎?”說著,我隨即拿著紅鼻子凍人的“鼻子”貼在她的鼻子上,其他小朋友立即進入游戲狀態。輪到凍人說話了,大家都目不轉睛地盯著婧婧以便迅速作出反應,可是等了半天,婧婧就是不張嘴,我趕緊蹲在她身邊輕聲提醒她:“婧婧,你是紅鼻子凍人,該你說了。來,老師跟你一起說,‘我是紅鼻子凍人……’”婧婧沒有跟我一起說,而是低著頭很輕很輕地說:“我不想當。”奇怪,這個游戲小朋友都很愛玩的,一遍一遍都不厭其煩。怎么她不想當?于是我就問:“小朋友們都愛當凍人,你為什么不想當呀?”婧婧低著頭不說話了。在我的一再追問下,她才努努嘴:“老師,我不愛說話。”
我一愣,這句熟悉的話正是婧婧的媽媽與我們老師交流時經常說的。婧婧的媽媽經常說:“老師,婧婧這孩子不愛說話,一天到晚也說不了幾句話,上課也不愛舉手發言吧?我真擔心她!”而我們老師也不時會說:“唉,這孩子,挺乖的,什么都好,就是不愛說話!”沒想到,老師家長們不經意的一句話,竟給孩子造成了如此的影響。
這件事情以后,我不停地反思,深刻地反思。孩子們有著一顆敏感又脆弱的心,他們非常注重成人對他們的
因此,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我們都不必急于給孩子貼上膽怯,不愛說話的標簽。對于內向,不善言語的幼兒,應在更多的鼓勵接觸中引導,培養他們的自信心。我們可以耐心地告訴孩子:“不用怕,有我幫助你!”給他們更多的關愛,相信風景這邊也好!
不愛說話的小男孩隨筆3
在幼兒園,調皮的孩子會經常做出一些不貼合規則的事情,會經常犯一些小錯誤。經過班上老師的教育,孩子經常是當面說得很好,轉身卻又忘了。
如:貝貝在我們班是一個比較調皮的孩子,經常會犯一些小錯誤。有一次,孩子們去上廁所的時候,班里有個孩子流鼻血了,我就上前去看看。等我再回到廁所的時候,貝貝正和一個小朋友打鬧呢,我當時很生氣,應對這樣的孩子,是就應批評呢還是心平氣和地聽他怎樣說。我看著他低著頭,明白他已經認識到自我的錯誤了,就說:“你明白自我錯在哪里了嗎?以后還這樣嗎?”他立刻回答:“老師,我明白自我錯了,以后再也不這樣了。”我又說:“那咱們兩個有個約定,以后再上廁所和進行其他活動的時候,不能再和其他小朋友打鬧了,”他點了點頭。
午睡的時光到了,我發現貝貝在廁所的表現就很好,很有秩序的和小朋友們小便、洗手。我看到以后,及時地在小朋友面前表揚和鼓勵了貝貝,他臉上立刻露
不愛說話的小男孩隨筆4
招生時,一對父母將孩子
實際上孩子聽得懂父母的話語,能找著指令做事,只是不愛用語言來表述。這下我放心了,這個孩子只是缺乏正確的引導,或許是語言的爆發期遲滯了些。
我蹲下來試圖與孩子交流,母親在旁很緊張地解圍“他不會說話,脾氣又犟!”。我悄悄告訴母親不要在孩子的面前說這樣令他喪失信心的判斷話語或是
孩子入園了,果不出所料,老師責怪我怎么收了這樣一個孩子。作為示范園,這是我們的責任!我這樣回答老師。
兩天過去了,老師們有些改變
第三天,我去看望孩子,是吃早飯的時間,酥餅與牛奶。孩子看到本組別的幼兒都拿了酥餅吃了,才怯怯地拿了其中較小的一塊吃起來,一塊吃完,我問是否還要,點點頭,又拿起一塊吃起來,老師在旁說,孩子胃口很好,很能吃。孩子吃著任殘渣掉落滿身滿地,當我告訴他要將酥餅就著牛奶碗吃,避免掉落滿身滿地時孩子不予理睬;我讓他觀察旁邊幼兒的用餐方法,只是看了一眼,依然掉落的吃法。酥餅吃完,改該牛奶了,僅喝了兩口就放下,我端起碗想喂給他喝,孩子倔強的將臉扭向別處拒絕了,老師說,他不愿意做某事時就是這樣的動作。
我對孩子說,別的幼兒都喝完了,不能浪費,做個好孩子喝完自己的一份牛奶吧,不然我要喂你喝。停了一會兒,孩子端起牛奶喝完了,看來我一眼,眼里有些得意。
用完早餐,孩子們起身去洗手間了,起身時將自己的小椅子推至桌下,他也起身去洗手間,但忘了推椅子,應該不是忘了,還沒有意識如廁完畢,孩子們搬起椅子圍著老師開始說歌謠,用動作表達著歌謠的意思,看得出孩子們理解的很好。東東不動,當眼睛滿是欣喜,看看老師,看看小朋友;活動完畢,將小椅子搬回桌子處,再次如廁了,東東起身跑去如廁,沒有搬小椅子歸位,別的孩子幫助他將椅子歸位了。東東從廁所出來,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坐下了,沒有意識到自己剛才沒有搬椅子,現在仍可以有椅子坐。
早操時,孩子的音樂感覺很好,高興地跟著老師一起動作,雖然動作不夠協調,但熱情很高,老師很及時地鼓勵表揚了他。
一個學期過去了,現在這個孩子除了說話聲音比別的幼兒小,話不多外,其他方面已和其他孩子沒有明顯差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