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讀書手抄報圖片大全
書就像是一盞燈照亮著我們前進的路,書就像是一本本字典讓我們了解我們不會的知識,書就像是一場春雨滋潤著我們的心田。我愛讀書手抄報怎么設計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我愛讀書手抄報圖片大全,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我愛讀書手抄報圖片1
我愛讀書手抄報圖片2
我愛讀書手抄報圖片3
我愛讀書手抄報圖片4
我愛讀書手抄報圖片5
我愛讀書手抄報圖片6
我愛讀書手抄報圖片7
我愛讀書手抄報圖片8
我愛讀書手抄報圖片9
我愛讀書手抄報圖片10
我愛讀書手抄報圖片11
我愛讀書手抄報圖片12
我愛讀書手抄報圖片13
我愛讀書手抄報圖片14
我愛讀書手抄報圖片15
讀書方法
1、讀書不二法
專心致志,一段時間內,只讀一本書,這本書不讀完,決不讀第二本書。清朝著名政治家曾國藩就是這樣讀書的:“諸子百家,汗牛充棟,或欲閱之,但當讀一人之專集,不當東翻西閱,如讀《昌黎集》,則目之所見,耳之所聞,無非昌黎,以為天地間除《昌黎集》而外,更無別書也。此一集未讀完,斷斷不換他集,亦專字訣也”。著名學者梁實秋曾也有這樣一句名言:桌上永遠只放一本書!這種讀書方法,最適合那些想練好基本功,打下扎實治學功底的讀書人。
2、波浪漸進法
一次讀一本書,但不強求一氣呵成,過一段時間再讀,原來讀來無味的地方可能就讀出感覺來了。美國依阿華大學的羅賓森提出一種SQ3R讀書法,強調循序漸進,英語Survey,Question,Read,Recite,Review五個詞的第一個字母,分別代表“瀏覽、發問、閱讀、復述、復習”五個學習階段。毛澤東讀《昭明文選》,他上學時讀,五十年代讀,六十年代讀,到了七十年代還讀過好幾次。《聯共黨史》及李達的《社會學大綱》,他各讀了十遍。一部《紅樓夢》,少年讀來,只看到“愛在纏綿中,情的悱惻里”。老年讀來,便能讀出“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自己時間不充裕,或讀一些“難啃”的大部頭時,不妨采取這種方法。也有些人一讀書就就犯困,精力不能集中,那就分段來讀,一般人在半小時之內注意力最集中,那我們就可以利用這半小時,大約每次可以讀一萬多字左右。楊思卓讀書
3、比較品讀法
一次讀幾本書,比較對照的方法讀書。“不怕不識書,就怕書比書”。寫《魏書》的史學家夏候諶自視甚高,聽別人稱贊陳壽寫的《三國志》,不大服氣,便找來細讀再三,這才知道《三國志》確比自己的《魏書》好,當即燒掉自己的書稿。正如車爾尼雪夫斯基說過的:“任何東西,凡是我們拿來和別的東西比較時,顯得高出許多的,便是偉大。”比較品讀可以是橫向的,不知道《丑陋的中國人》怎么樣?對比《丑陋的日本人》就會讀出奧妙;也可以縱向比較,讀不懂xx,可以讀一讀羅斯福,就恍然大悟。搞研究或做論文時,用這種方法可以讓你大受裨益。
4.垂直閱讀法
看書一目十行,不是從左向右來讀,而是從上往下看,像下樓梯一樣。文學家高爾基就是這樣。因為有些書含金量太少,只須瀏覽;有些書包羅萬象,無法精讀,比如《四庫全書》,平均一天讀3萬字,也要用72年,才能讀完。幾乎無人能夠精讀;有些書不知優劣,則應先速覽而后決定是否需要精讀。更快的方法也稱之為“跳讀”,就是抓住文章梗概、主要事件或中心論點,剪除枝葉,補敘、背景、引文等內容,跳過去不讀。垂直閱讀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閱讀效率,用于讀一般小說或快速瀏覽資料都相當不錯。
5.字斟句酌法
一字一句,細細品讀。好的作品信息量大,含金量高,如同上好的牛肉干,極少水份,句句精髓,大段速讀,難免會消化不良。所以必須邊讀加以思考。孔子就講:“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孟子也說:“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散文大家秦牧,讀書先是“鯨吞”大體看一遍,然后是“牛嚼”,像牛吃草“反芻”一樣,仔細研究品味。我的體會是:用眼睛來讀書者只有眼見,用心去讀書才有心得。字斟句酌法的方法適合特別讀經典。比如讀《論語》、《道德經》、《沉思錄》等等,嚼得愈久,愈有滋味。還可以用于加深理解書中的核心內容和精彩片斷。
6.精華提煉法
對于一些作品,不僅要精讀,還要總結歸納,提煉出其中的精華。我國三十看代涌現的一大批學術大師都是這樣:“不動筆墨不看書”。每閱讀一本書,都在重要的地方劃上圈、杠、點等各種符號,在書眉和空白的地方寫上許多批語,并隨時寫下讀書筆記或心得體會。歷史學家吳晗,特別擅長于做讀書卡片。讀書時見到有用的就抄在一張卡片上。讀了幾十年書,做了幾十萬張卡片。語言學家王力就說:“看一本書如果自己一點意見都沒有,可以說你是沒有好好看。”美學大家朱光潛特別推崇寫讀書筆記:“記筆記不特可以幫助你記憶,而且可以逼得你仔細”。我的體會是,“讀破書萬卷,真傳一句話”。讀一本書,真能夠提煉幾句有用的話來,就算沒有白讀。
7、高山仰止法
以欣賞的眼光去讀書。讀出美味,讀出樂趣。正如宋代詩人尤袤所言:“饑讀之以當肉,寒讀之以當裘,孤寂而讀之以當友朋,幽憂而讀之以當金石琴瑟也”。我的體會,越浮躁的人,越是目空一切,越深沉的人,越是對真理懷有敬畏之心。讀一本高尚的書,就是與一位高尚的人士對話,你的態度越虔誠,你的收獲就越大。這種方法最適合讀宗教與哲學與軍事經典,如《圣經》、《易經》、《孫子兵法》。
8、居高臨下法
站高一層,像老師審查學生作業一樣去讀書。我認識的幾位編輯,通常都是用這種方法讀哪些熱門“暢銷書”。確實,如果被那些“亂花迷人眼”的書“雷倒”,不加批判地去接受,就會像叔本華所說的那樣:“思想被別人用襟帶牽著走。”經常對讀過的文章可以不斷提高分析判斷能力。我的體會:一本書,以粉絲的姿態去“仰讀”,和以批判的態度去“俯讀”。感覺大不相同。我在讀德魯克的時候,先用高山仰止法去拜讀,然后用居高臨下法去審讀,學到了不少東西,也發現了大師存在的問題。要做到賞析結合,才能一代更比一代強,才能讓讀書人的水準高過書的水準。
9、多維研讀法
從多個角度去讀一本書,比如讀莎士比亞的《哈姆雷特》就可以從人性的角度去讀,也可以從政治的角度去讀,還可以從文學欣賞的角度去讀。讀來意境會大不相同。所謂“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就是這個意思。數學家華羅庚則發明了“猜讀法”,從猜謎的角度去讀書。看了書名后先閉目靜思,猜想書中的結構與內容,然后再讀。如果作者寫的和自己猜的一樣,他就可以速讀。這不僅大大節約了時間,還培養了他的思維能力和想象力。
10、求醫問藥法
漢代經學家劉向有句名言: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求醫問藥法就是帶著問題去讀書,因病求醫,對癥下藥。作家王蒙就有體會:有“躁郁癥”要讀《老子》。我體會:“讀書破萬卷”,這個“破”字,功夫不是下在將書讀“破”上,而是要破解問題。用藥當用良藥。《孫子兵法》云:“取法其上,得其中;取法其中,得其下;取法其下,則得其下下。千萬不能吃錯了藥。讀一本壞書或庸書,就等于和一位庸人或壞人對話。
如何做一個善問者?經濟學家張五常的做法是問三個問題:A,“是什么”(What?);B,“怎樣辦”(How?);C,“為什么”(Why?)。如果這三問之后還有疑問,那我再補充一條:“捫心自問”,往往會一通百通。
古代名人讀書故事
1.懸梁刺股
漢朝的孫敬刻苦好學,每天一早就起來就讀書,直至深夜。因為疲勞瞌睡,常會不知不覺打起盹來。他就把繩子的一頭懸在屋梁上,一頭系著頭發。這樣,一打盹,頭皮就會被扯痛。后來,他終于成為儒學大師。戰國時的蘇秦因為游說秦國失敗,家里人不理他,就發憤自學。每當瞌睡時,就拿錐子刺自己的股(大腿),直至鮮血淋漓。后來他成為有名的學問家。
后人將兩人的事跡合在一起,用“懸梁刺股”形容刻苦自學。
2.鑿壁偷光
漢朝元帝時的匡衡,從小喜好讀書。可是家里很窮,連飯都吃不飽,哪有錢上學讀書呢?他只好白天干活,晚上自己學習。家里沒有錢買燈油,怎么辦呢?匡衡沒有向困難屈服,想出了一個辦法:在墻壁上鑿了個小洞,借鄰居家照射過來的微弱燈光看書學習。他勤奮刻苦,學到了許多知識,后來做了宰相。
3.司馬光警枕勵志
司馬光是個貪玩貪睡的孩子,為此他沒少受先生的責罰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諄諄教誨下,他決心改掉貪睡的壞毛病,為了早早起床,他睡覺前喝了滿滿一肚子水,結果早上沒有被憋醒,卻尿了床,于是聰明的司馬光用園木頭作了一個警枕,早上一翻身,頭滑落在床板上,自然驚醒,從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讀書,堅持不懈,終于成為了一個學識淵博的,寫出了《資治通鑒》的大文豪。
4.歐陽修借閱典籍
北宋大文學家歐陽修,自幼天資過人,但是,他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由于家境貧寒,家里無錢買紙買筆,歐陽修的母親鄭氏為了讓兒子習文練字,想出了一個巧妙的辦法,用荻草代替毛筆教小歐陽修寫字教給他寫字。還教給他誦讀許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齡大些了,家里沒有書可讀,便就近到讀書人家去借書來讀,有時接著進行抄寫。就這樣日以繼夜、廢寢忘食,只是致力讀書。歐陽修勤奮刻苦,練成了一手好字,成為遠近聞名的神童,而這種刻苦精神也影響了他的小伙伴李堯輔,將李堯輔帶上好學之路。
5.蒲松齡草亭路問
清代文學家蒲松齡在路邊搭建茅草涼亭,記錄過路行人所講的故事,經過幾十年如一日地辛勤搜集,加上自己廢寢忘食的創作,終于完成了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劃時代的輝煌巨著《聊齋志異》。
讀書故事演講稿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xx,我演講的題目是《我與書的故事》。
如果我是一棵小樹,那么書就是燦爛的陽光,它照耀著我,讓我健康的成長;如果我是一條小魚,那么書就是清清的溪流,它滋潤著我,讓我快樂的.成長!我從小就愛讀書。小時候我常會問些稀奇古怪的問題,大人也常答不上來。姑媽說;“你想知道的,書里面都有,只要你上了學認了很多字,就會看很多很多的書,那就什么都知道了!”從那時起,我隱約懂得了“書是最好的老師”的含義,當時我就有了對書的強烈渴望,好想能馬上看很多很多的書,懂得很多很多的知識。聽姑媽說,在我很小很小的時候,她就常抱我去圖書城,她把我放在地上后就看她自己的書去了,在那里,我可以不用大人陪,獨自一人呆上整整半天。這以后,姑媽常把我一個人扔在圖書城,自己上班或逛街去了,有時候姑媽有事情就叫她的朋友或同事去接我。有一次,姑媽的一個朋友接我回去后就對姑媽說:“你怎么放心把這么小的孩子扔在圖書城啊!”姑媽說:“沒事,她不會跟陌生人走的”就這樣,我慢慢地學會了看書。
隨著時光的流逝,我一天一天地長大了。姑媽是一中的語文老師,她常常給我講好玩的故事,常背唐詩給我聽,和她生活在一起,耳濡目染,我 也就越來越喜歡書了。從《腦筋急轉彎》到《成語詞典》,從《安徒生童話》到《珠穆朗瑪峰大冒險》,從《淘氣包馬小跳》到《皮魯魯外傳》,從《古詩三百首》到《快樂語文》,從《上下五千年》到《十萬個為什么》,它們都能讓我流連忘返。
現在,書已經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
每次,我去圖書城練完鋼琴,都要進去看一會兒書;平時在家我也常常打開我的書柜,拿起一本,津津有味的讀起來;我還常在晚上睡覺前躺著看書,為了這還不少被大人罵呢!現在,我越來越喜歡書了。我喜歡書,因為在這里,我可以學到課本上沒有的東西;我喜歡書,因為它能開闊我的視野,豐富我的生活; 我喜歡書,因為它能幫助我不斷提高,不斷進步;我喜歡書,因為它能帶給我幸福,帶給我滿足。我喜歡書,因為它使我懂得做人的道理。我希望自己長大以后,能當一個作家,像冰心一樣,寫出膾炙人口的作品,讓許許多多的孩子喜歡,我相信,只要努力,我一定能做到!
同學們,書的好處這么多,書的魅力們這么大,就讓我們一起愛書一起愛讀書吧!擁有書,我們就擁有了整個世界,擁有書,我們就擁有了美好的明天! 讓我們一起在書中快樂地渡過每一天吧!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
我愛讀書作文
從咿呀學語開始似懂非懂地翻小人書,到我就被里面精彩的插圖所吸引;記得4、5歲時,每天睡前媽媽都捧著童話書給我講故事,書里的童話故事仿佛有魔力,把我帶進了奇妙的童話世界·;上學之后,我逐漸能讀一些中外名著了,感覺書帶給我前所未有的快樂,她就像一位朝夕相處的朋友陪在我身邊,喜怒哀樂的每一天都靜靜相隨。
我喜歡讀書,上廁所看,公交車上看,枕頭邊摞著幾摞書,以便我早上睜開眼睛后和晚上睡覺前就能順手“牽”書,真正是如古人“廁上,馬上,枕上”,都放不下書。媽媽哭笑不得,戲稱我為“小書蟲”。
上個星期天,我照常坐車去興趣班上課,路上又拿出了看了一半的《湯姆叔叔的小屋》津津有味地讀了起來,作者生動的描寫讓我嘖嘖稱奇,競然忘了到站下車。不知過了多久,忽然一個急剎車,司機叔叔大聲叫道“終點站到了!”我抬頭一看,倒吸了一口涼氣:車上只剩我和司機叔叔兩個人了,哎,一看時間,估計人家都快下課了。真是貪書誤事啊!
雖然有時會貪書誤事,但書帶給我更多的是快樂,讓我獲得了更多的知識。
讀《中華上下五千年》,讓我了解了我們民族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從輝煌的古代文明到水深火熱的近代磨難,從百廢待興的新中國到意氣風發的跨世紀,祖國母親的歷史折而厚重;《三國演義》中的張飛,性格耿直,力大如牛,對劉備忠心耿耿,可美中不足的是他非常貪杯,酒后對屬下非打即罵,導致自己被自家兄弟所害;關羽雖被后人尊為武圣,但他太過傲慢,一聽好話就飄飄然,低估別人的能力,結果走麥城,失荊州,一失足成千古恨!《我要做個好孩子》一書中,金鈴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讀這本書時,我常常被金鈴逗得失笑,她那大大咧咧、活潑可愛的樣子躍然紙上,她的童年充滿快樂,過的更是充實……是的,讀書不僅增長知識,帶給我快樂,更讓我擁有智慧,完善自己。
來吧,和我一起做個“書蟲”,在書的世界遨游!
讀書的名言
1、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
2、虛心學習短變長,驕傲自滿長變短 。
3、循序而漸近,熟讀而精思。
4、至樂莫如讀書,至要莫如教子。
5、欲高門第須為善;要好兒孫必讀書。
6、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8、胸中書傳有余香。
9、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10、養子莫徒使;先教勤讀書。
11、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12、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
13、造燭求明,讀書求理。
14、養心莫若寡欲;至樂無如讀書。
15、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16、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
17、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18、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
19、要知天下事,須讀古人書。
20、外韌之味,久則可厭;讀書之味,愈久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