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2017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湖北民族學院“尋覓古跡”社會實踐
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是大學生了解社會的重要途徑,對提升大學生思想修養、實踐能力、綜合素質及社會責任感等具有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湖北民族學院“尋覓古跡”大學生調查隊于2017年暑假進行的社會實踐,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院校信息:湖北民族學院 作者:呂思惠
2017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_湖北民族學院“尋覓古跡”社會實踐篇1
時間:7月8日 地點:恩施 天氣:晴
湖北民族學院“尋覓古跡”調查隊于2017年7月8日上午8:30出發前往位于六角亭街道的恩施市文物事業管理局,正式為本次社會實踐活動拉開了序幕。火球似的太陽懸掛在透藍的天空,片片云朵也懶散地隨風游走著,而我們的熱情卻絲毫沒有因為天氣的炎熱有所減退。
在表明了我們此次行程的目的后,恩施市文物事業管理局的相關負責人熱情接待了我們。在與她的談話過程中,我們了解到如今恩施州地區的文物古建筑保護現狀有所改善,近年來,國家及各級政府紛紛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財力對古建筑進行修繕,與此同時,群眾的保護意識相較以前而言也有所增強。除此之外,我們也順利拿到了利川市文物局負責人的聯系方式,為我們即將開展的“利川之行”提前做好了準備。
簡單的訪談結束后,我們參觀了位于同一位置的.恩施抗戰歷史陳列館,這本在我們的計劃之外,但卻帶給了我們別樣的感受。
恩施市抗戰歷史陳列館多采用圖片、文獻、實物、場景、沙盤、多媒體等方式,以恩施及第六戰區為重點,從“日寇侵華,全面抗戰”、“軍事第一,六戰區第一”、“省會恩施,抗戰中樞”、“日本投降,舉世歡慶”、“銘記歷史、發展恩施”五個部分,展現了中華民族悲壯的抗戰歷史。
一幅幅圖片真實地再現了戰爭的殘忍與無情,卻也讓我們格外慶幸自己生為一個中國人。因為如今的世界仍不太平,仍有不少國家與地區戰亂不斷,仍有不少人在承受著戰爭所帶來的痛苦,其實我們并沒有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年代,只是我們恰好有幸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國家,所以我們才能無所顧忌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去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
2017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_湖北民族學院“尋覓古跡”社會實踐篇2
時間:7月9日 地點:恩施 天氣:晴
伴隨著熱夏的陣陣蟬鳴,我們參觀了位于恩施市六角亭街道辦事處附近的東門城樓、南門城樓和施州城墻城樓遺址,切身實地感受到了施州城址的內涵與靈魂。
施州城址最初建于唐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是中原王朝治理和開發武陵少數民族地區的重要見證。東門大部分城樓因戰亂而徹底損毀,而建國后為修建公路及城市擴建的需要,又先后拆除東門、北門和西門城樓。從乾隆時期起,前后共歷經七次大的維修,古城現保存東門、南門城樓和大部分城墻。
在城樓上有一處展館,陳列著一些民國時期的錢幣、糧票、瓷片、照片以及拆除時所保留下來的石碑、墻磚和依記憶繪制的古城全貌圖等,而這些如今保留下來的斷壁殘垣只是冰山一角,其原本宏大壯觀的景象是我難以想象的。
令我們痛惜的是,這些幸存下來的城墻也因自然和人為等多方面因素而逐漸失去了它原有的模樣,雨水侵蝕的痕跡隨處可見,亂刻亂畫的字跡也不在少數,亂牽亂掛、亂停亂放的現象更為普遍。
據了解,盡管施州城址早在2006年就被列為第六批全國文物保護單位,但來此處參觀的`人實則鮮有,一天接待的人數可能不到10人。周圍的居民長期生活在此處,在無數個習以為常的日子里逐漸形成了一種常態,在外人眼中的別樣景致,在他們看來,不過是自己每天勞作休憩的一方土地,并沒有什么特別之處,而正是這種常態在無形中削弱了他們的保護意識。
施州城址古韻悠然,不僅是歷史的重現,更是文化的縮影。對文物古建筑的保護工作更需要廣泛的重視,唯有如此,優秀的中華文化才能得到更好地傳承與發展。
2017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_湖北民族學院“尋覓古跡”社會實踐篇3
時間:7月10日 地點:恩施 天氣:多云
在昨天參觀完位于六角亭街道辦事處的古施州城樓城墻遺址后,我們今天的主要任務是走訪施州城址的另一處遺址——位于舞陽壩街道辦事處周河村的柳州城遺址。來不及與歸途的朋友一一告別,簡單的寒暄后,我們一早便踏上了新的征程。
幾經輾轉顛簸,我們終于到達了目的地。柳州城遺址是南宋時期施州的重要軍事駐地,是抗元斗爭的軍事城堡遺址。柳州城用石塊與土壘成,依山梁脊,依山勢修筑城墻,現保存遺址較多,尤以西、南段城墻保存完整,墻體上的女兒墻基本保持原狀,現保存城墻約6500米,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還保存有四城門遺址、石刻、馬道、校場壩、將軍墳、哨卡等遺跡。
驅車在公路上,漫步于山村小道,尋跡于柳州城中,仿佛是穿過時間隧道,又回到740多年前的`南宋施州城。老城始筑,緣于軍事需要,盡管此舉收效甚微,無法挽救南宋王朝最終敗亡的命運,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一圍,使得這方土地從此便在時間的洗禮中留下了歷史的痕跡,無數璀璨的文明也得以在此延續。
王朝在更替,名稱在變換,在這座城池不斷上演興衰成敗的過程中,承接巴楚、融合漢夷的文化因子在這片土地上慢慢膨脹、發芽、開花、結果,最終積淀成厚重而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世事變遷,古城老了,如今甚至已有點弱不禁風。但在歲月的長河中,她卻留給了我們余味悠長的千年古韻。
古建筑是一座城市的記憶,是城市歷史的見證者,它承載著這座城市千百年來的文化積淀。一旦遭受損毀,文物本身及其蘊含的歷史文化信息都將不復存在。
【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湖北民族學院“尋覓古跡”社會實踐】相關文章:
2017湖北民族學院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04-17
大學生暑期的社會實踐12-09
大學生暑期的社會實踐心得12-08
暑期的大學生社會實踐總結12-09
大學生暑期的社會實踐的報告04-18
暑期大學生社會實踐匯報12-09
暑期大學生社會實踐范本12-09
大學生暑期環保社會實踐12-04
大學生暑期支教社會實踐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