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桃源古詩詞鑒賞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古詩吧,古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類。那么問題來了,到底什么樣的古詩才經典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醉桃源古詩詞鑒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醉桃源古詩詞鑒賞1
古詩原文
青春花姊不同時。凄涼生較遲。艷妝臨水最相宜。風來吹繡漪。
驚舊事,問長眉。月明仙夢回。憑闌人但覺秋肥。花愁人不知。
詩文賞析
上片“青春”四句扣題,詠荷花。言荷花與百花并不同時在春季里開放,而是獨自在盛夏中顯示出她青春的美姿。荷花紅裝綠裳搖曳在碧水中最是相宜。風吹荷花,使水中的倒影也在搖曳起舞。水面被風一吹,皺成了彩色的`漣漪。馮延巳有句“吹皺一池春水”,夢窗襲之,化作“風來吹繡漪”。
下片“驚舊事”三句,寫觀花而憶舊。言詞人忽地想起舊日之事,抬頭問眉月:“可有神女入夢來?”從此中消息透露出:詞人舊時,有一次曾經攜愛人在一個盛夏的月夜中,共同觀賞過荷花,所以現在詞人觸景生情,而設此一問。“憑闌”兩句,言那些倚欄觀賞荷花的人們只覺得秋肥景美,根本不知道池中荷花卻正在擔憂自己馬上就要枯萎了。其實此非花愁,實是詞人心中愁緒百結,所以特地替水中荷花想象出“花”在“愁”。因此結句“花愁人不知”,實是一種反語。
醉桃源古詩詞鑒賞2
原文:
拍堤春水蘸垂楊,水流花片香。
弄花噆柳小鴛鴦,一雙隨一雙。
簾半卷,露新妝,春衫是柳黃。
倚闌看處背斜陽,風流暗斷腸。
譯文
拍岸春水蘸著輕柔垂楊,流水中花片飄香。追啄花片爭叼柳絲小鴛鴦,它們相親相愛一雙跟隨著一雙。
小樓上珠簾半卷,露出佳人的新妝,薄薄的春衫是柳黃。她轉身倚靠欄桿背著斜陽,為那風流情事暗自傷心斷腸。
注釋
醉桃源:詞牌名,又名“阮郎歸”等,雙調四十七字,上片四句四平韻,下片五句四平韻。
蘸:以物浸入水中,這里是形容垂楊輕拂水面。
噆(zǎn):銜,叼。
風流:風情,風韻。
賞析:
這首詞以輕快活潑的筆調,將春天的美景和此景下美人的嬌顏、春怨,一一寫出。清新自然,朗朗上口。是嚴仁的又一佳作。
詞的上片所寫的境界,是較為常見的,但寫得更為有聲有色,有情有味,將畫境、詩意、音響感融為一體,在美學上達到一個很高的境界。首句“拍堤春水”,讓人仿佛感覺到風吹浪起,湖水輕輕地拍打堤岸的聲音;而堤上的楊柳倒掛湖面,輕輕拂水,象是有聲,然而卻非常細微。水中的瓣瓣落花,隨波蕩漾,種種色彩,陣陣幽香,都刺激著我們的感官。然而詞人并未到此為止,又添上一對對鴛鴦。它們在湖上自由自在游戲,一會兒嬉弄花瓣,一會兒又用小嘴去咬下垂的柳梢。這一“噆”字非常準確地表現了鴛鴦動作的迅速與細巧。添上鴛鴦,整個畫面就活了,完整了,并且充滿了生命的氣息和動態美。
詞的下片轉入抒情。只見小樓上的珠簾卷處,一位佳人露出淡雅的新妝,在這新妝中最突出的一點是她那件柳黃色的春衫。“春衫是柳黃”,同上片的“垂楊”是一樣的顏色,讓人感覺人的裝束與周圍的環境取得了和諧一致。詞人接著為讀者攝下了這樣一幅剪影:她背著斜陽,憑闌凝望。至于她的容顏和表情究竟如何,詞人并未從正面予以描畫,而僅僅從側面著筆,寫她的情韻;只是最后“風流暗斷腸”一句,才用作者的主觀評價給她的情緒淡淡地抹上一筆哀愁的色調。這首詞前面幾句自然輕快,后面一個轉折,表現了輕微的哀怨。
這首詞的基調是輕快靈妙的。全詞筆致輕靈,意境新穎,讀后能給人以精神上的愉悅。另外詞的`下片還注意藝術上的藏和露的關系,露出的是人物最富特征的春衫和倚闌的身影,隱藏的是人物的思想感情。這就留下足夠的空間,讓讀者去想象,去回味。而成功的詞作,大多如此。
【醉桃源古詩詞鑒賞】相關文章:
醉桃源·芙蓉古詩詞鑒賞12-09
醉桃源·芙蓉古詩詞鑒賞08-13
《正宮·醉太平·譏貪小利者》古詩詞鑒賞12-09
《醉垂鞭》詩詞鑒賞12-03
古詩詞鑒賞11-25
古詩詞鑒賞11-20
《漁翁》古詩詞鑒賞12-07
《小至》古詩詞鑒賞12-07
石榴古詩詞鑒賞12-08
《月夜》古詩詞鑒賞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