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蘇軾《臨江仙》詩詞鑒賞
臨江仙 蘇軾 北宋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仗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釋】:
①東坡:在湖北黃岡縣東。蘇軾謫貶黃州時,友人馬正卿助其墾辟的游息之所,筑雪堂五間。
、诼牻暎禾K軾寓居臨皋,在湖北黃 縣南長江邊,故能聽長江濤聲。
、蹱I營:周旋、忙碌,內心躁急這狀,形容為利祿竟逐鉆營。
、芤龟@:夜盡。
⑤毅紋:比喻水波細紋。毅,縐紗。
【譯文】:
夜間在東坡飲酒,醉后睡下,醒后又繼續飲酒,直到大醉酩酊。歸來時時間已到三更。家童酣然睡去,呼嚕聲大得象打雷。怎么敲門也無人答應,只好拄著手仗,走到江邊,靜聽長江奔流的壯闊聲。我常常怨恨,我自身沒有自由,什么時候才能忘卻名利,不再奔走在名利場面中?夜色漸漸深濃,江風漸漸消停,終于恢復平靜。我將駕著小舟悄然引退,度過余生。
【賞析】:
本詞是詞人被貶黃州時所作,蘇軾謫居黃州,內心是憤懣而又痛苦的,所以,酒無疑成了詞人消愁解憂之物。這首詞所寫的就是作才與朋友夜飲雪堂,醉歸臨皋的感受。 難能可貴的是,蘇軾并沒有為痛苦所壓倒,本詞不達意上片著意渲染其醉態,下片寫酒醒時的思想活動。這首詞做到了情、景、理的巧妙結合,頗見詞人真性情!伴L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這兩句辭意頓轉,突發憤慨、激切之音:久郁于心恨憤,向奔騰浩蕩之和茳噴發出內心的抗議。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北宋第一次大規模的文字獄“烏臺詩案”結案了。在朝野上下的營救下,蘇軾被貶黃州團練副使,開始了長達5年的貶謫生涯。蘇軾謫居黃州,內心是憤懣而又痛苦的,所以,酒無疑成了詞人消愁解憂之物。這首詞所寫的就是作才與朋友夜飲雪堂,醉歸臨皋的感受。 難能可貴的是,蘇軾并沒有為痛苦所壓倒,在這首詞中,詞人表現出一種超人的曠達,一種不以世事縈懷的恬淡,一種在精神上對自由和寧靜的向往,一種磊落豁達和襟懷。
【蘇軾《臨江仙》詩詞鑒賞】相關文章:
蘇軾作品詩詞鑒賞05-11
蘇軾紅梅的詩詞鑒賞05-11
有關蘇軾的古詩詞與鑒賞05-11
《臨江仙·寒柳》詩詞鑒賞05-09
《臨江仙》詩詞鑒賞15篇12-12
《臨江仙》詩詞鑒賞(15篇)12-12
《臨江仙》詩詞鑒賞集合15篇12-13
《臨江仙·都城元夕》毛滂詩詞鑒賞04-25
蘇軾《月夜與客飲酒杏花下》詩詞鑒賞及譯文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