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片女人_av毛片国产_亚洲精品成_91视频a - 黄色三级网站

《鋤草怨》詩詞賞析

時間:2022-12-07 12:55:39 詩詞賞析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鋤草怨》詩詞賞析

  【作品介紹】

《鋤草怨》詩詞賞析

  《鋤草怨》是唐代詩人司馬札的作品。此詩以獨白的口吻,通過對一個農民艱苦勞作又因服徭役造成田園荒蕪而又“戀鄉不忍逃”的痛苦心情的描述,揭露了唐末繁重的賦稅徭役給廣大勞動人民帶來的沉重負擔,反映了當時生活階級矛盾日趨尖銳的現實。

  【原文】

  鋤草怨

  種田望雨多,雨多長蓬蒿⑴。

  亦念官賦急⑵,寧知荷鋤勞⑶。

  亭午霽日明⑷,鄰翁醉陶陶⑸。

  鄉吏不到門⑹,禾黍苗自高。

  獨有辛苦者,屢為州縣徭。

  罷鋤田又廢⑺,戀鄉不忍逃。

  山門吏相促,鄰家滿倉谷。

  鄰翁不可告,盡日向田哭⑻。

  【注釋】

  ⑴蓬蒿:蓬草和蒿草。

  ⑵亦:但,只。

  ⑶寧知:哪會想到。

  ⑷亭午:中午、正午。霽:雨、雪停止,天放晴。

  ⑸醉陶陶:酒醉自樂。

  ⑹鄉吏:鄉村中的小官。

  ⑺罷鋤:指農民因為服徭役而荒廢了田間的耕作。

  ⑻向田哭:一作“向天哭”。

  【白話譯文】

  只有雨水充足才會使莊稼得到充分的澆灌,呈現出良好的長勢,但與此同時雜草也會順勢長起,鋤掉這些雜草需要很多工夫。官吏們只知道急著催我們交納官賦,哪里知道我們這些種田人的想法。你看隔壁的那位地主老頭手揮蒲扇,正喝得醉醺醺的,烈日當頭,只有我這窮漢還在揮汗如雨。鄉吏們是不會去富翁家攤派什么賦稅徭役的,他家的田地又有人替他耕種,莊稼自然會長得很好。唯獨像我這樣辛苦的窮人一次又一次地被征募到州縣里服徭役。這樣就沒有時間管理自己的田地,只好任其荒廢,這樣的年景逼得人無法生活,許多人都背井離鄉逃荒而去,而我卻十分依戀自己的故土,不忍逃離。可每每出門,鄉吏便吆喝著逼我趕快交納賦稅,眼望著鄰家的谷米滿倉卻分文不交。我無法向鄰人訴說我的苦衷,只好整天向著荒蕪的田地痛哭。

  【賞析】

  《鋤草怨》是司馬札詩作中較成功一首。全詩通過一個貧苦百姓在連陰雨剛過、天氣初晴時既要搶時間鋤草滅荒,又為官賦徭役相催逼,被迫放棄中耕的矛盾心理和怨憤不平之情的描寫,反映了唐末繁重的賦稅徭役給百姓帶來的苦難。

  “種田望雨多,雨多長蓬蒿”兩句,寫老百姓久旱盼雨,而雨多又釀成澇災的矛盾心情。禾苗無雨不長,一個“望”字,表達了農民心中對豐收的無限希冀之情;兩個“雨多”的聯珠使用,則把旱象解除,澇災又上升為主要矛盾的境況給突出出來了。這兩句寫的是人愿與天災之間的矛盾。

  “亦念官賦急,寧知荷鋤勞”,意思是說:百姓但掛念著官府逼賦甚急的痛苦,哪里把草滅荒的辛勞放在心上。官賦之苦甚于荷鋤之勞,這實際上抒發的是人禍烈于天災的怨恨。

  “亭午霽日明,鄰翁醉陶陶”,采用對比的方法,把百姓“鋤禾日當午”的辛勞與統治者縱情宴樂的懸殊差別形象地展現在讀者面前。一方面是搶時間滅荒,一方面卻在浪費寶貴光陰,醉生夢死,突出地表現了農民對不勞而食的統治階級的怨憤之情。

  “鄉吏不到門,禾黍苗自高”,這兩句是說:你鄉間的官吏即使不登門關照,田里的莊稼在老百姓汗水的浸泡下也自然會茁壯生長,這里,老百姓對鄉吏的憎惡之情含蓄深沉,躍然紙上,表現出老百姓朦朧的反抗意識。

  “獨有辛苦者,屢為州縣徭”,這兩句承上四句而來,表達了農民對鄉吏等游手好閑者的怨責,和對自己被迫拋家舍田去服徭役的不滿之情。“獨”字在“辛苦者”與統治者、鄉吏之間劃出一道不可逾越的天然壕塹,“屢”字則從數量的角度揭示出徭役的頻繁,這是導致百姓怨謗的原因之一。

  “罷鋤田又廢,戀鄉不忍逃”,寫出了百姓欲為逃避徭役流落他鄉而又受愛田戀土之情相牽的矛盾心理。據《新唐書》記載,安史亂后,徭役繁多,“百姓竭膏血,鬻親愛,旬輸月送,無有休息。吏因其苛,蠶食于人。是以天下殘瘁,蕩為浮人,鄉居地著者百不四五。”“浮人”即流浪者,百姓紛紛出逃,在本鄉本土居住的人不到百分之四、五,足可見出“苛政猛于虎”也。

  “出門吏相促,鄰家滿倉谷。鄰翁不可告,盡日向田哭”,不僅寫出了農民和統治者沒有共同語言的嚴重對立,而且更寫出了農民有苦無處訴的現實的黑暗。這首詩歌通篇充滿貧苦農民對天災人禍的怨憤之情,詩中并未著一個“怨”字,而是把深廣的怨恨寄寓在可感的形象中,通過形象展示情懷。如對天災的怨艾以“雨多長蓬蒿”來狀之;對統治者的怨責用“亭午霽日明,鄰翁醉陶陶”、“鄰家滿倉谷”來寫之;對鄉吏的諷刺、怨憤則通過“鄉吏不到門,禾黍苗自高”、“出門吏相促”來繪之,從而使人感得怨得入情入理,真摯感人。

  其次,詩人很善于刻寫百姓矛盾的心理狀態。第一、二句盼雨多和怨草長的矛盾心理,反映了人與自然的矛盾;三、四、十一、十二等四句,展示了賦稅徭役逼人流離失所與鄉民愛田戀土的矛盾。正是通過這種多層次多側面的刻畫,才充分表現出百姓內心世界的痛苦、怨憤之深。

  【作者介紹】

  司馬札,唐代詩人。大中(唐宣宗、唐懿宗年號,公元847—860年)時在世。一生追求功名而不成。其詩對農民疾苦有所反映。《全唐詩》錄其詩三十九首,編為一卷。

【《鋤草怨》詩詞賞析】相關文章:

《春怨》詩詞賞析04-24

《怨詩》詩詞賞析04-05

《阿嬌怨》詩詞賞析04-24

《征婦怨》詩詞賞析04-24

《代春怨》詩詞賞析05-04

閨怨詩詞怨詞賞析05-03

《長亭怨慢》詩詞翻譯賞析04-04

怨情 古詩詞賞析05-02

《玉階怨》詩詞練習題及賞析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