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熱愛祖國和家庭的詩句
以家為家,以鄉(xiāng)為鄉(xiāng),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下面為大家收集了更多的熱愛祖國和家庭的詩句,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從 軍 行 (選一)
唐·王昌齡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出 塞 (選一)
唐·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少 年 行 (選一)
唐·王 維
出身仕漢羽林郎,初隨驃騎戰(zhàn)漁陽。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
武威送劉判官赴磧西行軍
唐·岑 參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馬去疾如鳥,都護行營太白西,角聲一動胡天曉。
和張仆射塞下曲
唐·盧 綸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
少 年 行 (選一)
唐·令狐楚
弓背霞明劍照霜,秋風走馬出成陽,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擬回頭望故鄉(xiāng)。
夏 日 絕 句
宋·李清照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牡 丹
宋·陳與義
一自胡塵入漢關,十年伊洛路漫漫。青墩溪畔龍鐘客,獨立東風看牡丹。
示 兒
宋·陸 游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州 橋
宋·范成大
州橋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駕回。忍淚失聲詢使者,幾時真有六軍來。
初入淮河 (選一)
宋·楊萬里
船離洪澤岸頭沙,人到淮河意不佳。何必桑干方是遠,中流以北即天涯。
附:楊萬里初入淮河 (選一)賞析
《初入淮河四絕句》是宋孝宗淳熙十六年楊萬里受派前往迎接金國來使北行途中所作。詩題中的淮河,是宋高宗時期“紹興和議”所規(guī)定的宋金分界線,淮河以北的廣大中原地區(qū)被全部割讓給金國。詩人經(jīng)淮河北上,自然會對這種“長淮咫尺分南北”的分裂局面產(chǎn)生感觸:慨嘆半壁淪陷、半壁偏安的慘淡時局,縈懷北方淪陷區(qū)的廣大人民,怨恨南宋統(tǒng)治者的賣國求安,感觸是豐富而深沉的。
這里分析的第一首就以比較含蓄的方式表現(xiàn)了這些內(nèi)容!按x洪澤岸頭沙,人到淮河意不佳!痹娙穗x開洪澤湖之沙岸一進入淮河,胸懷就煩亂、騷動,這是因為昔日國中流水今日已為邊境界線。這兩句寫出了南宋人面對長淮時心理上獨特的變化!昂伪厣8煞绞沁h,中流以北即天涯!边@里緊接著“意不佳”三字,寫自己內(nèi)心深沉的感慨。這種感慨是針對前朝和北宋中原尚未淪陷的情況下人們的邊境概念而發(fā)出的。
唐代詩人陶雍《渡桑干水》一詩有“南客豈曾諳塞北,年年唯見雁飛回”之句,表示過了桑干河才是中國的“塞北”的意思。在北宋,蘇轍元祐五年在出使契丹回國離開遼境時所寫的《渡桑干》一詩中仍曾這樣寫道:“胡人送客不忍去,久安和好依中原。年年相送桑干上,欲話白溝一惆悵。”正因為前人有過那樣的邊境觀念,所以現(xiàn)在作者說“何必”,表面看來似乎是不滿于前人的看法,其實詩人正是通過這種不滿的語氣在今不如昔的對比中表達對江山半壁的哀惋和對朝廷偏安的怨恨,這是一種委婉的表達方式。詩人說桑干用“遠”字,稱準河卻用“天涯”,一方面強調(diào)了淮河的邊界意念、一方面渲染了淮河的遙遠。
這種渲染可以使我們從中進一步感受到作者對南宋王朝心理上棄北逃南、政策上妥協(xié)投降,視國土淪陷于不顧,置中原人民于不救的哀怨和不滿。與楊萬里此詩相同的意思每每見于南宋其他文人的作品中,如陸游《醉歌》:“窮邊指淮淝,異域視京洛!迸c陸游這兩句相比,楊萬里詩的后兩句語言更含蓄,感慨意味更濃厚。
【熱愛祖國和家庭的詩句】相關文章:
熱愛祖國的詩句04-30
表達熱愛祖國的詩句04-30
抒寫熱愛祖國的詩句05-02
描寫熱愛祖國的詩句大全04-30
熱愛祖國的詩句有哪些04-30
關于熱愛祖國的詩句古詩05-04
關于熱愛祖國的詩句大全04-23
抒發(fā)熱愛祖國的詩句05-02
描寫熱愛祖國的詩句合集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