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太行路-借夫婦以諷君臣之不終也》古詩詞賞析
《太行路-借夫婦以諷君臣之不終也》作品介紹
《太行路-借夫婦以諷君臣之不終也》的作者是白居易,被選入《全唐詩》的第426卷。
《太行路-借夫婦以諷君臣之不終也》原文
太行路-借夫婦以諷君臣之不終也
作者:唐·白居易
太行之路能摧車,若比人心是坦途。
巫峽之水能覆舟,若比人心是安流。
人心好惡苦不常,好生毛羽惡生瘡。
與君結發未五載,豈期牛女為參商。
古稱色衰相棄背,當時美人猶怨悔。
何況如今鸞鏡中,妾顏未改君心改。
為君熏衣裳,君聞蘭麝不馨香。
為君盛容飾,君看金翠無顏色。
行路難,難重陳。
人生莫作婦人身,百年苦樂由他人。
行路難,難于山,險于水。
不獨人間夫與妻,近代君臣亦如此。
君不見左納言,右納史,朝承恩,暮賜死。
行路難,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間。
《太行路-借夫婦以諷君臣之不終也》注釋
①劉峻《廣絕交論》:“世路險巇?一至于此,太行、孟門,豈云嶄絕。”
②人:全詩校:“一作君。”
③人:全詩校:“一作君。”
④趙壹《刺世嫉邪賦》:“所好則鉆皮出其毛羽,所惡則洗垢求其瘢痕。”生:全詩校:“一作成。”
⑤結發:結婚。古代成婚之夕,男左女右共髻束發。
⑥牛女:牛郎、織女,民間傳說中以為夫婦。參商:二星宿名。參在西,商在東,此出彼沒,兩不相見。比喻雙方隔絕。
⑦《史記·呂不韋列傳》:“以色事人者,色衰而愛弛。”
⑧盛:全詩校:“一作事。”
⑨金:全詩校:“一作珠。”
⑩間:全詩校:“一作家。”
11納言:門下省最高長官。即侍中。詳見《舊唐書·職官志二)。
12內史:中書省最高長官,即中書令。詳見《舊唐書·職官志二》。內史,原作納史。
13朝承恩二句:《元白詩箋證稿》謂指德宗、順宗二朝楊炎、竇參、劉晏、韋執誼等人拜相不久而被流貶、賜死之事。
14情:全詩校:“一作心。”
《太行路-借夫婦以諷君臣之不終也》作者介紹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年自號香山居士,后人稱白香山、白傅、白太傅,原籍太原,后遷居下邽(今陜西渭南)。是唐代的杰出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對白居易稱“詩魔”、“詩王”、“詩豪”、“詩史”等,日本學界則稱白居易為“詩神” 。其實,在唐代對白居易的稱呼是“詩仙”之稱,請看唐宣宗的詩:“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唐德宗貞元十六年(800)進士,由校書郎累官至左拾遺。在此期間,他關心朝政,屢屢上書言事,并寫了不少諷諭詩,要求革除弊政,因而遭權貴忌恨,被貶為江州司馬。此后他歷任忠州、杭州、蘇州等地刺史。官終刑部尚書。
白居易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與元九書》)。他與元稹一起,倡導旨在揭露時弊的“新樂府運動”,寫了《秦中吟》十首,《新樂府》五十首等,對當時社會的黑暗現實作了深刻批判。在藝術上,白居易詩以平易曉暢著稱,在當時就流布很廣。有《白氏長慶集》,存詩近三千首,數量之多,為唐人之冠。
【《太行路-借夫婦以諷君臣之不終也》古詩詞賞析】相關文章:
行路難詩詞賞析12-07
《行路難》詩詞賞析12-07
行路難古詩詞鑒賞11-09
《行路難》古詩詞鑒賞03-12
行路難古詩詞鑒賞01-26
《司天臺-引古以儆今也》古詩詞賞析05-02
故事之終作文04-25
《贈別盧司直之閩中古詩詞賞析05-01
終風古詩詞鑒賞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