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片女人_av毛片国产_亚洲精品成_91视频a - 黄色三级网站

七個字的詩句

時間:2022-12-07 00:13:51 詩句大全 我要投稿

七個字的詩句

  我們平時可以多積累一些經典的詩句,在寫作的時候可能會用上。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七個字的詩句,快收藏起來吧。

七個字的詩句

  1、妾身悔作商人婦,妾命當逢薄幸夫。

  2、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

  3、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

  4、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

  5、人到情多情轉薄,而今真個不多情。

  6、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

  7、唯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

  8、憶君心似西江水,日夜東流無歇時。

  9、相思本是無憑語,莫向花牋費淚行。

  10、綺席象床寒玉枕,美人何處醉黃花。

  11、臨別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

  12、芙蓉不及美人妝,水殿風來珠翠香。

  13、還卿一缽無情淚,恨不相逢未剃時。

  14、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

  15、問君何事輕離別,一年能幾團圞月。

  16、若是前生未有緣,待重結、來生愿。

  17、長江巨浪征人淚,一夜西風共白頭。

  18、寂寂花時閉院門,美人相并立瓊軒。

  19、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

  20、曾與美人橋上別,恨無消息到今朝。

  21、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

  22、漫向寒爐醉玉瓶,喚君同賞小窗明。

  23、可能無意傳雙蝶,盡付芳心與蜜房。

  24、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

  25、尊前擬把歸期說,未語春容先慘咽。

  26、嗟余只影系人間,如何同生不同死?

  27、從別后,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

  28、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29、誰分含啼掩秋扇,空懸明月待君王。

  30、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31、勸君頻入醉鄉來,此是無愁無恨處。

  32、重疊淚痕緘錦字,人生只有情難死。

  33、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34、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35、相思樹底說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36、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

  37、誠知此恨人人有,貧寒夫妻百事哀。

  38、西園何限相思樹,辛苦梅花候海棠。

  39、人如風後入江云,情似雨馀黏地絮。

  40、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幕幕。

  41、多情自古空余恨,好夢由來最易醒。

  42、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43、別來半歲音書絕,一寸離腸千萬結。

  44、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45、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

  46、細腰爭舞君沉醉,白日秦兵天下來。

  47、魚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間別離苦。

  48、荊州麥熟繭成蛾,繰絲憶君頭緒多。

  49、春來秋去相思在,秋去春來信息稀。

  50、斷無蜂蝶慕幽香,紅衣脫盡芳心苦。

  【拓展延伸】

  七言絕句是中國古典詩歌的重要詩體,它在唐代獲得了空前的發展和輝煌的成就,清人王士說:“唐三百年以絕句擅場”(《唐人萬首絕句選序》),近人陳延杰說得更具體:“唐人詩可流傳于世,百代不朽者,一為七絕,其次歌行耳。”七言絕句在唐代能取得令后人心折的成就,并非朝夕所能為,那么七絕究竟起源于何時呢?

  和五言絕句一樣,七言絕句起源于民間歌謠,這一點學術界已達成共識,至于七絕起源于何時代的民歌,看法上就存在著較多分歧。最早有追溯到詩經時代的觀點,沈祖女士認為七言絕句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并以史籍《逸周書》中的《周祝》篇為例,此詩以三三七三三七或七七七七形式構成,于是沈女士認為此詩的第二種形式為七絕的始祖(《唐人七絕詩淺釋》)。較晚的觀點大都集中在南北朝時期。明代高認為《挾瑟歌》、《烏棲曲》、《怨詩行》(均為南北朝時期作品)為七言絕句之祖(《唐詩品匯》),游國恩先生的觀點與此基本一致,他認為七言絕句起源于南北朝民歌(《中國文學史》),周嘯天先生在《絕句詩史》中例舉鮑照、湯惠休、魏收三人的作品,認為它們是七絕之濫觴,實際上也將七絕的起源確定在了南北朝時期。介于上述兩類觀點之間,還有一種看法值得關注,明代胡應麟在《詩藪 內編》卷六中說:“五七言絕句,蓋五言短古,七言短歌之變也。五言短古,雜見漢、魏詩中,不可勝數,唐人絕體實所從來。七言短歌,始于垓下,梁、陳以降,作者紛然。”這段話給我們傳達了兩個有關七絕的重要信息:一是“七言短歌之變”,二是“始于垓下”,據此說七絕應起源于秦漢之際。

  我以為第一種觀點,即沈女士以《周祝》篇為例,認為七絕起源于春秋時期,證據不足,考察中國詩歌發展史,詩經時代的歌謠創作群體尚不具備通篇七言或以七言為基本單位的創作能力,遍覽該時期最具代表性的《詩經》三百篇作品,只有9首含有以七個音節構成的詩句,這些詩句絕大部分是以“兮”湊足音節,如果不算這些語氣詞,《詩經》中只有4句,即“二之日鑿冰沖沖,三之日納于凌陰”(《豳風七月》)、“以燕樂嘉賓之心”(《小雅鹿鳴》)、“如彼筑室于道謀”(《小雅小 》),這四句既不是全詩的基本構成單位,也與七絕的二二三句式不同,另外《詩經》三百篇中無一首是三三七形式,更無七言四句的形式,因此《周祝》篇所仿效的歌謠體實難確證。三三七句式的歌謠在漢代才少量出現,如

  侯非侯,王非王,千乘萬騎上北芒。 《靈帝末京都童謠》

  燕南垂,趙北際,中央不和大如礪,惟有此中可避世。《獻帝初童謠》

  有所思,思昔人,曾閔二子善養親。和顏色,奉晨昏,至誠蒸蒸同神明。《有所思》

  中晚唐及宋代的詩詞中這種形式的詩歌才較多的出現,褚斌杰先生認為“三七言詩……大約與當時(中晚唐)的民歌俗曲形式有密切關系。”(《中國古代文體概說》)據此推測,即使《周祝》的確為春秋時的作品,也屬極個別的現象,某種詩體的產生應以社會及語言發展的實際情況為根據,把某一作品中出現的極個別現象作為某種詩體的起源,是不科學的。第二種觀點,即七絕起源于南北朝民歌。南北朝時期,出現了一定數量的七言四句體短歌,而且文人擬作也漸漸多起來,從用韻規則和創作數量上看,這一時期已可視作七言古絕的定型期(具體論述見下一節),由此推斷,在南北朝以前的民歌創作中,還應當存在著一個相當長的七言短歌的醞釀期。第三種觀點認為七絕是七言短歌之變,這是一個極具探討價值的看法,胡應麟認為七絕起源于秦漢之際的《垓下歌》,現存此詩確為四句(另據周嘯天先生考證,此詩在日本傳抄為五句),但并非真正意義上的七言詩,此詩每句都含有“兮”字,它在句中既不承擔任何句子成分,又無語法意義,僅僅是為舒緩語氣而設,這是騷體詩的特有標志之一,七言詩句確切的說應當是由七個詞素組成的詩句,每個詞素都應有實際意義或有語法作用,這正是文學史為何視曹丕的《燕歌行》為第一首完整的七言詩而不是張衡的《四愁詩》的緣故(《四愁詩》每節第一字均含有“兮”字,故不能視為完整的七言詩。參見游國恩、蕭滌非、費振剛等人合著《中國文學史》),所以《垓下歌》應作為一首騷體詩看待,而不能視作標準的七言詩。

  探討七絕的起源必須有兩個基本出發點:其一必須是七言,并且是二二三句式;其二必須具備七絕的基本構件,即清代吳喬《圍爐詩話》所云“二句一聯,四句一絕”,依照這一思路再次考察現存七言短歌作品,我以為七絕的起源應當在魏晉時期。魏晉時期,歌謠中開始較多地出現七言二句或七言三句的短歌,例如:

  白馬素羈西南馳,其誰乘者朱虎*。 魏 《嘉平中謠》

  鄴中女子莫千妖,前至三月抱胡腰。 晉 《洛陽童謠》

  阿公阿公駕馬車,不意阿公東渡河,阿公東還當奈何。

  魏 《明帝景初中童謠》

  鳳陽門南天一半,上有金鳳相飛喚,欲去不去著鎖絆。

  晉 《鄴人金鳳舊歌》

  甚至還產生了少量的七言四句體作品:

  青槐夾道多塵埃,龍樓鳳闕望崔嵬。

  清風細雨雜香來,土上出金火照臺。 魏 《行者歌》

  大風蓬勃揚塵埃,八井三刀卒起來。

  四海鼎沸中山頹,惟有德人據三臺。 晉 《大風謠》

  以上短歌均為完整的七言詩,且為二二三句式。七言二句體短歌的出現是七絕產生的第一步,說明“兩句一聯”形式的確立。七言三句體短歌是二句體倍翻為四句體之間的過渡形式,也是一種嘗試性創作,此形式在四句體產生之后逐漸被淘汰,原因大概是三句體形式上缺乏對稱美,韻律的循環性和周期性不明顯。七言四句體短歌是七絕產生的第二步,它確定了七絕的句數,至此“四句一絕”基本完成。雖然押韻方式上與后世所謂七言絕句還存在一定差距,但它們至少說明了魏晉時期的歌謠創作群體已經具備了創作完整的七言詩的能力,七言二句體的創作已相當普遍,七言四句體已作為一個完整的單元獨立成詩了,更值得一提的是,這一時期還出現了第一首文人創作的七言四句體古詩,即晉代熊甫的《別歌》:“徂風飆起蓋山陵,氛霧蔽日玉石焚。往事既去可長嘆,念別惆悵復會難。”這首詩具有魏晉歌謠的一般特征:逐句押韻,兩句轉韻,很顯然是模仿了民歌中二句體疊加為四句體的形式。《別歌》的出現既揭示了文人開始關注七言四句體創作形式的事實,也體現了七言四句體詩在魏晉時期的發展態勢,因此,從大量七言短歌的出現,到七言四句體的獨立成詩,以及文人七言四句體詩的產生三方面來考察,將七絕的起源確定在魏晉時期是比較合適的。

【七個字的詩句】相關文章:

七個字的唯美古詩句12-08

五個字的唯美詩句04-08

七夕詩句12-09

經典七夕的詩句12-09

七律霜降詩句-有關描寫霜降的詩句04-20

七夕相關詩句12-09

經典歌頌七夕的詩句12-09

七字的優美詩句摘抄12-09

經典唯美七夕詩句精選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