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虞美人枕上詩詞賞析
這首詞寫于1921年,1920年冬毛澤東主席與楊開慧結婚,翌年春夏間毛澤東主席外出考察,此詞寫的是新婚初別的愁緒。枕上,取首句中語詞,表明寫枕上思念之情、乍別失眠之苦。小編為你整理了虞美人枕上詩詞賞析,希望對你有所參考幫助。
上闋寫惜別之愁。一個“堆”字,形象地表現了愁悶之多;一句“愁何狀”的設問,自然引出“江海翻波浪”。以流水與離愁關合,是古典詩歌中常用的表現方式。“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化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都是借東流之水來比喻綿綿不斷的愁思。這里詩人推陳出新,“江海翻波浪”以形象的比喻、強烈的夸張,化無形為有形,化抽象為具體,可謂是寫愁的又一經典。如果和李煜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作一比較,本句在狀形、摹聲、繪色方面,則更突出、更鮮明地寫出“愁狀”。詩人因愁悶而失眠,更感長夜難明,于是只好披衣起坐,仰望夜色蒼穹,寂寞無奈中查數夜空中的寒星。那夜空中的“寒星”正像是離人的眼睛。這里,景與情完美融合,充分顯示出詩人寂寞孤獨的情懷。在毛澤東主席的手跡上此句原為“無奈披衣起坐薄寒中”,后改作“寂寞披衣起坐數寒星”,遣詞造境上的改動,使此句的意蘊和色調更深更濃更富感染力。
下闋抒傷別之苦。開頭兩句,直抒胸臆,一個“曉”字點出是徹夜未眠;一個“影”字寫出若即若離的別樣之苦,“燼”與“剩”的鮮明對比寫出傷別的深重。輾轉反側,徹夜無眠,捱到破曉,百念俱毀,只有離人的影像浮現眼前,拂也拂不去,喚又喚不來,令人十分的傷痛和無奈。望月思友,見月懷人,明月最能牽動離愁別緒。“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雨霖鈴》),寫出了柳永的寂寞無奈,而詩人遙對著西流的一鉤殘月,此時的情狀和心情可想而知,以至兩行酸淚洶涌傾斜出來,這是詩人不停的在心中涌動的無法抑制的情感的波濤。這種感情是真實的,也是一般人都會有的。讀者至此,也會同樣受其感染。
抒寫離別,歌詠愛情,在毛澤東主席的詩詞中是彌足珍貴的。詩貴情,情貴真,沒有感情的詩篇,就等于沒有詩魂,也就失去了打動人心的力量。這首詞在語言方面并沒有過多的藻飾,但句句如感慨之言,發自肺腑,情真意切。這種純真質樸情感,讀后動人心腸,令人難忘。
在毛澤東主席的詩詞中,有兩首涉及對楊開慧的情感,一是《虞美人枕上》,一是《蝶戀花答李淑一》,一寫于革命成功之前,一作于革命成功之后;一是訴燕爾新婚的離別之苦,一是敘對亡妻的悼念之情。兩詞對照而讀,使人感懷至深,潸然淚下。
【虞美人枕上詩詞賞析】相關文章:
虞美人 詩詞賞析01-29
詩詞虞美人賞析12-09
虞美人詩詞的賞析04-30
《虞美人》詩詞賞析05-01
虞美人詩詞賞析05-01
李煜虞美人詩詞賞析12-09
李煜詩詞《虞美人》賞析04-30
虞美人李煜詩詞賞析04-30
李煜《虞美人》詩詞賞析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