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中學生中考古詩詞鑒賞技巧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古詩詞的鑒賞幾乎沒有在中考試卷中缺席過。那么有哪些比較好的初中古詩詞鑒賞方法?下面是陽光網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初中古詩詞鑒賞方法,供大家參閱!
初中語文古詩詞分類及鑒賞技巧
古典詩詞的簡單賞析是近年來中考語文的常考題,要做好此類題目,關鍵是把握好以下兩點:一是古典詩詞蘊含的思想感情;二是古典詩詞常用的表現手法。
一、如何把握古典詩詞蘊含的思想感情
第一步:弄清中國古典詩詞蘊含的思想感情。
第一類情感:對大自然的熱愛、贊美。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東晉·陶淵明《飲酒》)詩人在低頭采菊與仰頭見山這一不經意的瞬間,與籬菊和南山形成了一種若有若無的默契關系,進入了悠閑淡遠、恬然自適的佳境。
第二類情感:傷春惜春,對人生苦短的慨嘆。
“三月殘花落更開,小檐日日燕飛來。子規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北宋·王令《送春》)以惜春之情來寫送春,新穎別別致。作者通過寫花、鳥,把自然物象點化為情感現象,抒發出對春的一種執著、深厚、纏綿、凄婉的依戀之情。
第三類情感:秋思、秋恨,對離愁別緒的詠嘆。
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唐·溫庭筠《夢江南》)“斜暉脈脈水悠悠”一句,既是寫眼中所見,又借景物巧妙地烘托出一種悵然若失的`痛苦心情,那凄清的景象,不正暗示了那悠悠不返的男人辜負了女主人公的脈脈之情嗎·讀罷使人感同身受,平添一種悵恨。
第四類情感:愛國報國之志。
此類詩歌通常從亡國之痛、壯志難酬這兩個角度來抒發作者的思想感情。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唐·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兩句直截了當地表達了詩人不顧年邁體衰,一心想報效祖國的強烈愿望。“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這兩句借助夢境把詩人的愛國情懷表現得淋漓盡致。
第五類情感:對統治階級的揭露和控訴。
①不勞而獲。
“陶盡門前土,屋上無片瓦。十指不沾泥,鱗鱗居大廈。”(北宋·梅臣《陶者》)作者通過對比,揭露和批判了統治階級不勞而獲的社會現實。
②政治黑暗(苛捐雜稅、徭役、戰爭)。
“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谷。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我愿姓君王,化作光明燭。不照綺羅筵,只照逃亡屋。”(唐·聶夷中《詠田家》)反映了農民在苛捐雜稅的逼迫下不得將青苗和蠶抵押給債主的悲慘遭遇,呼吁統治者能關心民生疾苦。
③****無能(南宋、清朝)。
“春愁難遣強看山,往事驚心淚欲潸;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臺灣。”(清·丘逢甲《春愁》)作者將自己的感情與民眾的感情融成一股情感的潮水,抒發了強烈的愛國之情和對清政府****無能的憤怒之情。
第六類情感: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和贊美。
“足蒸暑士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秉遺穗,左臂懸敝筐。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唐·白居易《觀刈麥》)描寫了農民在夏日割麥的艱辛和貧婦在田中拾穗的可憐與悲苦,表達了對農民的深切同情。
第七類情感:對友情、愛情的贊美。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唐·李商隱《無題》)運用了諧音雙關和比喻象征的手法,歌頌情人之間那種致死不變的愛情,成為千古名句。
第二步:掌握進入古代詩人情感世界的兩條途徑。
(1)由物象(事物的形象)進入詩人的情感世界。
裴斐先生說:“客觀存在的月亮只有一個,詩中出現的月亮千變萬化。物象有限,意象無窮。”也就是說,月亮本身只是物象,只有在各種情境中被觀照、被表現的月亮才是意象。“物象”即事物的形象,物象有表義物象、載情物象等。表義物象如“柳”。古人折柳送別,“柳”與“留”諧音,含有“柳”字的詩句往往與離愁別緒有關。如“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載情物象以“雁”為例:“惆悵秦城送獨歸,薊門云樹遠依依。秋來莫射南飛雁,從遣乘春更北飛”。(《送客還幽州》)以對雁的憐惜寄托羈懷,也就是托物抒情。
(2)由詩人自身進入詩人的情感世界。
李白處在唐朝典盛時期,希望營造一個理想的世界,一生蔑視權貴,一生不與統治者合作。這些思想情感在詩人的筆下表現很強烈。正如《夢游天姥吟留別》中所寫“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杜甫處于唐朝由盛轉衰的時期,因此,提到“杜甫”就應想到他“隴國憂民”的思想;杜詩,乃至他個人情感也融入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南宋是個風雨飄搖的朝代,漢人(統治者)被子金人趕到江南(杭州)。因此,南宋詞人在詩詞中大多表現出收復失地,慷慨報國的壯志。如陸游《示兒》中所寫“王師北定中原日,空祭無忘告乃翁”。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所寫“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二、中國古典詩詞常用的表現手法有以下幾種
1、正反對比。
古今對比、美與丑對比、理想世界與黑暗現實對比、田園生活與污濁官場對比。
2、襯托。
①從正面襯托。“江山荒城猿烏悲,隔江便是屈原祠。一千五百年間事,只是濤聲似舊時。”(陸游的《楚城》)“江山荒城猿烏悲”一句就用了以悲襯悲的表現手法。該句以“荒城”的悲襯托“烏”悲,襯托詩人內心的悲,猿猴、烏鴉與悲涼、愁苦相聯。
②從反面襯托。南朝詩人王籍的《入若耶溪》中有一名句“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被后世傳為絕唱。“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唐·杜甫《望岳》)大意是: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絕項,放眼四望,那所有的山山嶺都會顯得十分渺小。該詩句表面上是在寫景抒情,而實則蘊含著深刻而豐富的生活哲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蟬噪”襯托“林靜”,用“鳥鳴”顯現“山幽”,動中寫靜,充滿生氣,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3、虛實結合的手法。
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后文的虛寫“鐵馬冰河入夢來”,與前文的實寫“僵臥孤村不自哀”相照應,表達了詞人壯志難酬的無限慨嘆。
4、比喻、擬人、夸張等手法。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南唐。李煜詞《浪淘沙》以自然界的花落、水流、春去不歸三件事比喻離別后的江山如天人相隔,永不能見,沉痛哀婉,十分凄涼。
5、借景抒情。
“一切景語皆情語”,無一純寫景詩。“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唐·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這兩句借景語言情思。云橫秦嶺,雪擁藍關語意雙關,明寫天氣寒冷,暗寫政治氣候惡劣。“家何在”喻將遠走,“馬不前”喻前途艱辛。冰天雪地之中,詩人立馬藍關,不獨心系家人,更多的是傷懷國事。景物描寫中露出英雄失路之悲情。
以上只是從整體上對初中古典詩詞鑒賞的基本方法,對古典詩詞鑒賞的還要了解詩人的生平,扣住重點字詞分析詩詞所表達的意境,平時要多看詩詞賞析的文章等等。
初中古詩鑒賞技巧點撥
一.古詩詩句鑒賞答題模式:
這首詩采用了(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技法,寫出了(意象)的(某某)特點,表現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注意:答案必須有針對性、指向性。一定要問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給什么。必須結合原詩內容、詞語作答,不能空洞的闡述概念。】
二.鑒賞詩歌形象
(一)人物形象:包括詩中人物、自我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鑒賞技巧:主要分析人物性格、品質、心態、情感、思想,必須結合詩句來談。(二)物象:客觀存在著的事物、景色及至活生生的人,一旦籠于人的筆下,就成為具體可感的藝術形象。
鑒賞技巧:分析景物特征,由景物暗示人物內心和思想。借物抒懷、托物言志。
三.鑒賞藝術手法
1、 表現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象征、襯托、對比、想象、聯想、反襯、烘托、托物起興、美景襯哀情、渲染、虛實結合。
2、抒情手法:直抒胸臆、間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3、描寫方法:1) 正面描寫、側面描寫。2)虛寫、實寫。3)動態描寫、靜態描寫。(動靜結合、以靜襯動)4)景物(環境)描寫 作用:渲染氣氛、烘托<暗示、流露、表現>人物心情、為抒情做鋪墊、奠定感情基調、情景相生<情景相融>、美景襯哀情
4、 修辭手法:夸張、比喻、比擬(擬人、擬物)、排比、對偶
四.詩歌分類:
浪漫主義:想象、夸張、語言華美,一般表現對理想的追求或對現實的不滿和逃避。
現實主義:寫實,對現實的直接反映,<批判,不滿、揭露>
邊塞詩:殺敵報國,建功立業,語言豪邁壯闊。田園詩:表現田園生活的安逸、閑適。送別詩:表現和友人的惜別之情,或對友人、對自己的勸勉。懷古詩:借古諷今。詠物詩: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羈旅詩:思鄉念親。
五. 語言風格
(1)、平實質樸
其特點是選用確切的字眼直接陳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飾,顯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哪賈島的《訪隱者不遇》:“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全篇4句20字,毫無難解之處。
(2)、含蓄雋永
詩歌最富有靈氣,詩的靈氣在于雋永,在于“字短情長”,字里行間總是留著啟人聯想、開人悟性的“空白”。如李商隱的《雨夜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天各一方的夫妻間掛念問候,其時其境其情,歸家團聚作長夜之談的憧憬,統統顯于言外,隱于空白。
(3)、清新雅致
如楊萬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晴蜓立上頭”(《小池》)。用語新穎別致,不落俗套,給人一種清新美的`愉悅。
(4)、形象生動
詩歌的語言往往以其生動形象而感人至深。如蘇軾的“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赤壁懷古》),既是詩又是畫,有形有聲有色地展現了赤壁的壯麗景色,氣勢雄偉,境界開闊。(5)、絢麗飄逸
如“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李白的詩大都寫得色彩繽紛、景象綺麗、變幻莫測,這是絢麗飄逸之美。
(6)其他粗獷豪放、纏綿哀怨、含蓄蘊藉、悲愴幽怨、運用典故
六.思想內容(須結合詩句加以鑒賞)
憂國憂民、懷古傷今、蔑視權貴、憤世嫉俗、懷才不遇、寄情山水、歸隱田園、登高覽勝、 惜春悲秋、憶友懷舊、思鄉念親、相知相思、別恨離愁、殺敵報國、建功立業、孤獨惆悵、寂寞傷感、閑適愉悅、遭貶激憤、堅守節操、表現哲理、感奮振作、激勵友人。
七.對詩歌情感的鑒賞【詩歌是抒情的語言藝術,準確鑒賞詩歌的關鍵在于把握詩歌里所表達的感情】
詩歌所表達的感情約略可分為以下八類:1、惜別之情
如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贈汪倫》)。2、黍離之情
如姜夔的“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揚州慢》),表達的是對物是人非的無限惋惜及悲痛之情。3、思鄉之情
如王維的“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4、懷古之情
如杜牧的“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赤壁》)。5、諷喻之情
如《詩經》中的“碩鼠碩鼠,無食我黍”;白居易的“樽罍溢九醞,水陸羅八珍……是歲江南早,衢州人食人”(《輕肥》)。6、報國之情
如王昌齡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度陰山”(《出塞》);陸游的“出師一表真名世”(《書憤》)。7、詠景之情
如賀知章的“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謝朓的“魚戲新荷動,鳥散余花落。不對芬芳酒,還望青山郭”(《游東田》)。8、戀友之情
如王昌齡的“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芙蓉樓送辛漸》)。
八.“煉字”題答題技巧
提問方式:這句詩中最生動傳神的是什么字?為什么?提問變式:某字歷來為人稱道,你認為它好在哪里?
解題思路: (1)抓住詩句中的動詞、形容詞、活用詞等分析,理解該詞在句中的含義(詞不離句)
(2)展開聯想把該字放入原句中具體描述景象。
(3)點明該字烘托了怎樣的意境,或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答題格式:(字詞句)含義+(修辭、表現等)手法+表達作用(效果)+抒發情感(揭示道理)
例1:“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是《次北固山下》中的名句,請對其談談你的賞析。
答:選取“日”、“春”作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生”、“入”用擬人(修辭)手法把江上景物當人寫,使景物描寫生動形象、具體可感,更顯出生機勃勃的自然情趣(表達作用),兩句結合在一起,形象地寫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來自然變化的哲理(抒發情感)。
例2:賞析《錢塘湖春行》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兩句詩。
答:詩中的“爭”字用擬人的手法,把“早鶯”當人寫,生動形象,具體可感,寫出了西湖早春生機勃勃的景象,抒發了詩人的喜悅之情。
九.“分析意境”題答題技巧
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提問變體: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解題思路:①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的特色,用自己的語言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
②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用一兩個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煙籠寒水月籠沙”寫出了秦淮河上的朦朧夜景。請你用自己的話描繪出這一景象。
答:(輕輕的暮靄,淡淡的月光,籠罩著寒意朦朧的江水,籠罩著兩岸沉寂的沙灘。水邊夜色在月光暮靄中一片迷蒙冷寂……)
十. “分析技巧”題答題技巧
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技巧(或藝術手法,或手法)。詩人是怎樣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題思路:
(1)分析詩人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2)詩歌表達作者怎樣的感情。
(3)所寫的內容和詩歌情感的表達有什么關系。
中考古詩詞鑒賞方法指導
一、懷古詩
懷古詩一般是懷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跡。詠史懷古詩往往將史實與現實扭結到一起,或感慨個人遭遇,或抨擊社會現實。
詠史懷古詩的鑒賞首先要弄清史實、典故,其次要體會意圖、感情,再次要品味技巧手法。
1、形式標志:標題中有古跡、古人名,或在古跡、古人后加“懷古”“詠懷”等。
2、內容特點:
(1)表達像古人那樣建立功業的志向,抒發對古人的緬懷之情。
(2)抒發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對現實的不滿甚至批判,多借古諷今。
(3)憂國傷時,揭露統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層人民的疾苦,擔憂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
(4)悲嘆年華消逝,壯志難酬。
二、詠物詩
1、詠物詩的特點:內容上以某一物為描寫對象,抓住其某些特征著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實到虛,寫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擬人、對比等表現手法。
(1)以物象為題。
(2)詠(題、贈、贊)+物象。
2、內容特點:詠物言志,借所詠之物表達自己的志向或品質;或表達自己對生活的思考、對人事的評價。
3、分析角度:物與人的相同點(物我合一的結合點),賞析時要重點把握寫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寄托什么志。
三、寫景詩
山水田園詩以描寫自然風光、農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隱居生活見長,詩境雋永優美,風格恬靜淡雅,語言清麗洗練。
這類詩抒情上常常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寫法上常常是白描、襯托。
1、寫法特點: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2、分析重點:景物特征
3、山水田園詩的主題:
(1)歸隱田園,鐘情山水
(2)描繪山川美景,熱愛祖國河山。
(3)厭棄官場黑暗,抒發閑適情調,表達自己絕不同流合污的高潔品格。
四、邊塞詩
以邊塞、戰爭為題材的詩。代表人物:高適、岑參、王昌齡。
(1)形式標志:題目中常出現“塞”“征”“軍”等字眼,也有用樂府舊題的,如《涼州詞》、《從軍行》、《關山月》等。
(2)基本主題:建立功業的渴望,保家衛國的決心;山河淪喪的痛苦,久居邊關的鄉愁;塞外生活的艱辛和連年征戰的慘烈,報國無門的怨憤和歸家無望的哀痛。
(3)分析重點:鑒賞邊塞詩要結合作者的生平和詩歌創作的具體時間,體味詩人在詩中寫的是什么,抒發了哪一類的'情感,要注意富有邊塞特征的景物和富有戰爭特征的事件、心理。
五、行旅詩和閨怨詩
1、行旅詩: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長期漂泊流離,或久戍邊關,總會引起濃濃的思鄉懷人之情。所以他們或寫羈旅之思,或寫思念親友,或寫征人思鄉,或寫閨中懷人。寫作上或觸景傷情,或感時生情(中秋望月、重陽登高、傷春悲秋、日暮思歸),或托物傳情(月、雁、笛、柳),或因夢寄情,或妙喻傳情。
2、閨怨詩:一是表現婦女對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達對戰爭的厭惡或鼓勵丈夫建功立業的情懷;二是表達對游宦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達女子的離愁別緒、憂愁傷感;三是表達對自由、幸福的向往。
六、送別詩
1、形式標志:標題中有“送”或“別”等字眼
2、基本主題:依依不舍的留戀,情深意長的勉勵,坦陳心志的告白,別后情境的想象、與對友人的擔憂思念。
3、感情色彩:
依戀與不舍——低沉哀婉、傷感惆悵
安慰與祝愿——曠達剛健、樂觀向上
二、突破方法
一、賞析辨析類
1、題目形式
找出對詩歌賞析正確或不正確的一項。
2應對策略:
(1)看是否曲解愿意,張冠李戴。把部分說成整體,把特殊說成一般,把動景說成靜景。反之亦然。
(2)看是否隨意引申、任意拔高或貶低。命題人往往利用學生的思維定式,把淺顯易明的道理表述得深奧莫測,或故意添加一些本不屬于詩歌的內容,或故意漏掉一些相關內容,或故意拔高或貶低詩歌內涵。
(3)看是否以假亂真,魚目混珠。命題人往往把正確的和錯誤的內容糅合在一起,并用表示否定或肯定判斷的詞做結論。如:不、是、都。
(4)看是否無中生有,橫生枝節。備選項的表述結論,有時在詩歌中找不到佐證材料,找不到根據。
(5)看是否以偏概全,故意反說。將某局部的特點說成是全體的特點,將委婉含蓄說成直抒胸臆,把視覺說成聽覺等。
4、實戰演練:
下面對詩句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
A、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這兩句運用新穎奇特的比喻,描繪出眼前梨花滿樹、生機盎然的春天景象。
B、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這兩句詩慷慨激昂,表明了詩人舍生取義的決心,體現了崇高的民族氣節。
C、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竟折腰
這兩句承上啟下,前一句對上片的寫景作出總評,后一句引出對歷代英雄的評論。
D、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作者借助“海峽”這一物象,來表現兩岸相隔的斷腸離情,從而將個人的故鄉之思上升到家國之思。
二、品味煉字類
1、題目形式
(1)某個字或詞用得好,好在哪里?
(2)詩歌中的某個字或詞有什么表達效果?
(3)某個字能否改為另一個字?
(4)你最欣賞哪個字或詞?
2、應對策略
解答時要抓住詩歌中關鍵詞語來點評,可以從詞性、色彩、修辭以及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內涵。指的提醒的是,分析時要結合全詩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談這個詞的作用。
3、實戰演練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本詩中“割”和“小”的用詞之妙,自古為人們所稱道,請任選其一加以賞析。
我選:( ),賞析:( )
三、名句賞析類
1、題目形式
(1)從某句詩中領悟到什么人生哲理?
(2)請談談對詩詞中千古傳誦的名句的理解。
(3)某詩句歷來受到人們的贊賞,請分析原因。
2、應對策略
這類題主要考查學生對詩歌中被后人傳誦的名句的理解和賞析能力。要掌握常見的鑒賞評價角度:能指出寫景特點(如景物的色彩、近景遠景的結合等),或采用的修辭手法(如擬人、比喻等),或用詞的生動形象等,并且還要說出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或給人怎樣的啟示。
3、實戰演練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唐】李白
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1)詩人在“楊花落盡子規啼”一句里寫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樣的氣氛?
答:
(2)從“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兩句中,你解讀到詩人哪些情感?
答:
四、主旨情感類
1、題目形式
(1)詩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描寫了怎樣的景物?營造了怎樣的氛圍?
(3)塑造了怎樣的形象?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3、應對策略
這種題型主要考查我們對詩歌的主題思想和情感態度的領悟能力。解答這類題要用一句話概括詩歌形象的特點,并根據所描繪的形象特點及詩人的風格(豪放、婉約、沉郁頓挫)來判斷詩人的情感態度。初中階段詩歌的情感大體可分為:離別思念、愛國思鄉、友情、愛情、熱愛大自然、關心民生等。
4、實戰演練:
為陳同甫賦壯詞以記之
[宋]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
(1)“了卻”“可憐”分別是什么意思?
答:
(2)“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蘊含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
五、想象描述類
1、題目形式
(1)詩歌展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用簡潔優美的語言進行描繪。
(2)展開想象,用形象的語言描繪詩歌優美的意境。
2、應對策略
解答這類題要在讀懂詩歌的基礎上,理解內容的基礎思想和想象,扣住畫面,抓住形象,用生動、流暢的語言,不偏離詩歌的意境、主題和詩人的情感。
六、表達技巧類
1、題目形式
(1)詩歌在寫法上有什么特點?試舉例分析說明
(2)詩歌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具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3)詩歌是怎樣抒發作者的情感的?
2、應對策略
這種題型主要考查我們對詩歌表現手法的賞析,先要了解常見的表達技巧,它包括:(1)修辭手法:比喻、擬人、對偶、夸張等;(2)表現手法(寫作手法或藝術手法)主要包括托物言志、動靜結合、虛實相間、小中見大、烘托渲染、對比映襯、多角度描寫等;(3)表達方式主要有議論、抒情、說明、記敘、描寫。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而抒情方式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鑒賞時要準確運用修辭方法(或表現手法,或抒情方式),然后結合具體詞語作分析,分析要指出這種表達技巧表現了什么?抒發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3、實戰演練
《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簡要分析“夕陽西下”一句的表達作用。
【初中學生中考古詩詞鑒賞技巧】相關文章:
中考語文古詩詞鑒賞11-11
中考古詩詞鑒賞11-13
高考語文古詩詞鑒賞答題技巧05-09
初中課外古詩詞及鑒賞05-11
初中古詩詞鑒賞07-21
高考語文古詩詞鑒賞解題技巧04-01
中考語文古詩詞鑒賞5篇11-12
中考古詩詞鑒賞(15篇)11-18
中考古詩詞鑒賞15篇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