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為何圣誕節如此受中國人青睞
圣誕節很快就要到了,許多大廈、商場以及超市門前都擺放了華麗的圣誕樹,室內也都掛上了充滿圣誕節日氣息的飾品,還有很多圣誕老人的帽子之類的等等。到圣誕臨近的時候,許多商場、超市的員工也都換上了圣誕的服裝,來吸引顧客,到處都是籠罩著濃濃的圣誕氣氛。商家為了賺錢推波助瀾情有可原,可越來越多的中國年輕人卻開始對這個“洋節”趨之若鶩,特別是受到越來越多都市青年和白領階層的青睞,成為人們放松和快樂的理由。
一項調查顯示,每年過圣誕節的年齡結構為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只有7%,28歲以上的有29%,18歲至25歲的有46%,25歲至28歲的有18%。可以看出,18歲至28歲之間的年輕人是過圣誕節這樣洋節的主力軍,而這一部分人群多以學生為主。而28歲以上的人群在過圣誕節的人中位居第二。他們當中的許多人表示,能排名第二是因為有穩定的經濟基礎做后盾,而從職業的環境來看,多為高級白領。
有的人過圣誕節多半是為了趕趕時髦,而這時髦無疑離不開商家的蓄意炒作。至于商家炒作的目的,無非是要制造“低價”“驚喜”,吸引人們去吃、去玩、去住、去娛樂……而對于西方國家真正的圣誕文化卻毫不關心。圣誕節更多成為了一種“圣誕消費”。
作家馮驥才就指出,造成西方節日的“入侵”的原故,一方面與西方較強的經濟與文化大背景有關,這種甜頭在盛唐時代我們中國也嘗到過。另一方面則是由于市場把這些外來的充滿新鮮感的節日,當做商機,大力炒作,捧為時尚。
也有人認為,中國社會轉型的現實情況表明,洋節的來臨符合了很多現代人的生活需求。如今生活水平提高,工作節奏加快,人們特別希望能在過節時放松平常繃得太緊的神經、宣泄壓抑太久的情緒。“洋節”恰好在某種程度上迎合了人們的這種需求,也因此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
有專家分析,人們對洋節的熱衷并非只有簡單的“崇洋”心理,這里面有商業運作的“魔力”。發達國家對節日市場的運作相當成熟,在輸出節日商品的同時,也隨之輸出了他們的文化,而這些文化輸出會在我們不自覺之間被同時“消費”。
無獨有偶,中國年輕人不光熱愛圣誕節,對其他國外的洋節也很感興趣,比如國外的情人節、愚人節、風情節、感恩節、母親節等等,年年十分紅火,而對本國的傳統節日如元宵節、端午節、七夕節、重陽節、中秋節甚至是春節等卻反倒漸漸冷淡。這主要是體現在當代中國年輕人的身上。
有人認為過洋節明顯的是崇洋媚外,是去中國化的表現。正因為如此,國家把一些中國的傳統節日作為了國家的法定假日。對此,也有人認為,不就是一個節日嗎?只要大家高興,無可厚非,學習借鑒一些西方的東西有什么不好?我們的改革開放很多東西不就是學習和借鑒西方的嗎?
【即時通會員如是說】
所有不喜歡圣誕節的朋友一起來策劃一個節日咋樣?現在不過圣誕節的人都是少數派了,不喜歡圣誕老人容易被孤立,不被女朋友待見。——張昂昂
純粹的中國人愛湊熱鬧的思想在做崇。——李鑫
過圣誕的主力軍,正處于比較熱衷社交的年齡,自然比較需要這樣的節日。但其實,這和文化入侵的關系真的不大,我們沒必要上綱上線,有幾個人能說得出愚人節的來歷,又有幾個人知道萬圣節的源頭,還有母親節、父親節的內涵?現在,我們必然地走在了一條文化互融的道路上,我們要以更積極的心態去蕪存菁,吸引其他文化的精華,成長自己文化的壯大。只要被動的,不愿意學習和改變的文化,也會懼怕所謂的“文化入侵”。——龍在天
中國人其實并不關心圣誕節的實質,只把他當做一個娛樂的平臺。更多時候情人們把它當情人節過而已。所以大家不必恐慌它會對傳統節日構成威脅,茶余飯后而已!——英縱
洋節總讓人感覺好年輕,又有興奮感,加上商家的商業宣傳包裝整個大街都蠻有圣誕的氣氛的。中國的傳統節日意識讓人覺得過于隆重了,反而有失輕松。——貝拉
節日就是跟平日不一樣。人生在世,誰能樣樣如意?平日里必須隱忍,唯有到了節日,方可縱情狂歡。誰敢說自己不需要節日呢?節日的不同只是因為生長的文化土壤不同,既然作物可以移植,節日為什么不可呢?圣誕節,不過是打著上帝的幌子,縱情自己的狂歡,挺好。——陳曉龍
其根本還是美國的文化滲透。——王運龍
其實節日的意義關系并不大,我喜歡任何節日,生活壓力已經夠大,這些節日終于讓我們為自己找個借口去放肆放輕松放縱自己。——胡倩
中國人過洋節不代表崇洋媚外,正如中國人過傳統節日并不意味著中國人熱愛傳統文化。有很大一部分國人愛對一些現象上綱上線,看見年輕人過圣誕節過萬圣節就認為這是對國外文化的一種盲目崇拜,其實這是國人對自己文化的一種自卑感引起的偏激看法。每逢過春節媒體都愛報道其他國家是怎么慶祝春節這個中國節日的,國人看到倍感光榮,相反假如我們也為其他國家的傳統節日大肆慶祝,國內又會出現什么聲音呢?何不把自己心胸放開,節日不節日的不就圖個開心嘛,何必動不動就上升到愛不愛國的地步,越這么喊越體現中國人的自卑。——高欣婷
沒辦法,誰讓人家的西元紀年成為了世界通用。圣誕節只是西元紀年的一個衍生品。也就是說,要是中國的農歷世界通用了的話,我們春節也必然在全世界范圍內流行。圣誕嘛,知道是耶穌老人家過大壽,有時間就跟著慶祝下,沒時間就該干嘛干嘛,就行啦。不過有件事情我覺得有點納悶,大概在一周前,我在長安街沿線就看到路邊樹上被包裹了彩燈了;每年春節,我也沒有看到氣氛來得這么早。這是商家為之還是政府為之,我不知道。但我覺得,政府總該在春節和圣誕之間做點平衡。老百姓就圖個開心就行啦,沒心思管什么繼承傳統文化;政府應該主導一下這些事。——馬超
圖一個樂呵就好了啊,反正圣誕又引不起春運,從根本上講還是沒有春節深入骨髓。而且我們過得只是一個形式,不像外國那么正式吧。現在國外不是也在過中國年嗎,“Happy Chinese New Year”!——Jenny
商業利益!——陳攀
不過就是湊熱鬧而已,怎么又上綱到“入侵”啊、“崇洋媚外”了呢?對我和我周圍的很多朋友來說,傳統節日是刻在骨子里的,是從根上把它當做一個特殊的日子對待和重視的,是雷打不動要陪在父母身邊的,不管是春節還是中秋,甚至包括清明,只要有可能,都是與家人團聚的日子;而“洋節”,只不過是朋友們聚餐、玩樂或者購物的一個借口罷了,性質根本不同;至于商家,更不過是借機促銷賺錢而已。若真有一天壓歲錢改在圣誕節給了,再來擔心文化的入侵和抗爭吧!——王明
不是我們獨愛“圣誕節”,我們熱愛一切節日,因為我們平時都太累了,太需要找個理由去瘋、去休息、去放肆的快樂。——筆筆的筆
強烈建議所有的外國節日在移植到中國后,改名字:購物節。如果還講節日本身的文化內涵和其文化意義,外國人該笑話我們了。——李展藍
確實是購物節。——祝玉
中國人過圣誕節,一是跟風,西方國家的新年嘛;而是物質上的,商家可以趁機大撈一筆,咱們平常老百姓也可以淘到打折的商品,何樂而不為呢?反正中國人過圣誕沒有多少文化和風俗的意味在里面,更多的是物質上的,圖個熱。
【為何圣誕節如此受中國人青睞】相關文章:
成功為何只青睞某些人的故事11-23
成功為何只青睞某些人勵志故事11-24
空氣為何變的如此不堪初中作文12-09
中國人眼中的圣誕節11-30
中國人怎么過圣誕節12-02
中國人如何慶祝圣誕節的作文12-09
希望如此,如此希望經典美文12-09
成功青睞狂者故事12-08
成功青睞好創意故事12-09
最受狀元青睞大學排行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