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沒有母親的母親節雜文隨筆
母親節如期而至了。
和以往不同的是,今年的母親節,我的母親已經不在了。
早上從家里去父親那邊,小區的電梯停電了,只好從九樓慢慢走下來。一個人走在窄窄的樓梯上,不由自主的吹起了《母親》的口哨,略帶絲絲聲的口哨聲在樓梯間盤旋,經由回聲自然的放大,婉轉而悠揚,我完全投入在曲調和歌詞之中,等到了一樓時,才發現自己淚流滿面。
是的,母親永遠不在了。
突然很想回老家,去母親的墳前看一看。我是一個無神論者,但自從母親離開后,我總覺得母親就在墳墓里面,雖然只是一個骨灰盒,但母親就在那邊。能聽得見我說話。
我很想一個人,去母親旁邊,坐在墳邊,和母親說些話。我有很多的話,想對母親說。
前幾天去泗水青龍山,早上在山腳的山莊起來時,忽然有了想爬到山頂的沖動。一個人沿著石階路慢慢往上走,走了一小段,看見左側有一段開闊地,信步走進去,幾十米后是一個墓碑,墓碑上方是六十度以上的斜坡,雜草樹木叢生。幾乎想都沒想,我沿著斜坡的野路往上攀爬。走了一段,才發現這段路越來越陡峭,很不好走,且有滑落的危險。我需要仔細觀察,抓住上方的山石、小樹或雜草,每走一步都要想好下一步的路線,越走越難。扭頭向下回去已經不可能了,只能硬著頭皮往上爬。一會到了一處滿是山棗樹的地帶,山棗樹上滿是棗針,一不小心,腿和胳膊都被棗針掛住了,手上也被扎了幾個。強忍著疼痛,把山棗樹慢慢移向一邊,用腳踏住,從荊棘遍地的棗叢中爬了出去。
心里很有幾分后悔,這不是自討苦吃嗎?明明有好路,非要走野路。不過沒有回頭路了,也不知道還要走多久,只好一邊給自己打氣,一邊仔細選擇路線,慢慢往上爬。
如此又爬了十幾分鐘,終于看到石砌的臺階路了,我像翻墻一樣,努力攀上去,大口喘著氣。
接下來不走野路了,走石階。
手背上扎了不少棗針,一個個拔下來。走在寬大的石階上,感覺輕松而愜意。
青龍山不太高,一路小跑著,一會就到了一個小山頂。
站在山頂往下眺望,云霧蒙蒙,郁郁蔥蔥。對著空曠的山谷,我忍不住大聲喊著,“媽……”
回聲在山谷間盤旋激蕩,綿綿不絕。
母親,您聽到了嗎?
爬山,走野路,呼喊母親,所有這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發生的。
生活依然繼續,我和往常一樣,每天忙碌于工作中的大事小情,每天也讀讀書,聽聽英語,抽時間打打球,也和朋友經常聚一聚。生活中依然還有歡笑。
一個人靜下來時,我卻總是想起母親。手中時常拿著母親用過的頂針,輕輕摩挲,很有幾分溫潤,如同輕握著母親的手。
我還是忍不住想起母親最后的時日,想起我照顧不周之處,想起醫生的種種失誤,十分的懊悔和惋惜。我甚至寫了一封申述信,準備和醫生討個說法。那封信一直沒有發出去。
母親畢竟八十歲了,很難把責任完全推給醫生,醫生的失誤很明顯,但也不是主觀故意。我不想要經濟賠償,母親更不能死而復生,那投訴的意義又在哪里?
今天是母親節,我很想去母親的墳前,和母親說說話。我想知道母親的想法。
魏晉時期的王裒,其母在世時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當風雨天氣,聽到雷聲,他就跑到母親墳前,跪拜安慰母親說:"裒兒在這里,母親不要害怕。"
以前覺得上面的故事不可思議,現在我明白了,也理解了。
我也很想這樣做。
遠在天堂的母親,您過得還好嗎?
【沒有母親的母親節雜文隨筆】相關文章:
母親節有感的雜文隨筆03-10
夏雨中的母親節雜文隨筆03-10
母親節寫給我的女兒雜文隨筆03-10
《媽媽》獻給媽媽母親節的禮物雜文隨筆03-10
沒有母親的母親節美文03-10
沒有母親的母親節的詩歌03-10
沒有媽媽的母親節12-09
沒有母親的母親節傷感散文12-02
母親節的隨筆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