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元宵節鬧花燈的習俗介紹
時光飛轉,正月十五又在花燈的多彩中匆忙地來趕赴這團圓的盛會。在科技發達的二十一世紀,這個歷久彌香的傳統佳節不但沒有褪色,而且愈發的蓬蓽生輝。
花燈,又名“彩燈”,是我國傳統農業時代的文化產物,兼具生活功能與藝術特色;羝鹪醋詽h武帝于農歷正月十五日于皇宮設壇祭祀當時天神中最尊貴的太一神,在佛教自印度傳入中土後,由于道教神仙術與佛教燃燈禮佛的虔誠互相結合,每到正月十五夜,城鄉燈火通明,士族庶民,一律掛燈,形成一個中西合璧的獨特習俗。
《資治通鑒》卷一百七十五載:柳以近世風俗,每正月十五夜,燃燈游戲,奏請禁之。曰:竊見京邑,爰及外州,每以正月望夜,充街塞陌,聚戲朋游,鳴鼓聒天。燎炬照地。竭資破產,競此一時。盡室并孥,無問貴賤,男女混雜,緇素不分。
上述文獻資料記載了我國鬧花燈的悠久歷史,在這一天里中華大地一片喜氣洋洋,家中所有的人,不分主仆,不論貴賤,不管男女,一切等級、性別、貴賤的界限全部打破,一切隔閡全部消失,剩下的只是歡歌笑語。
關于燈節的起源,民間傳說更是紛紜不一。有的傳說,隋煬帝色迷心竅,欲娶自己的妹妹。妹妹硬扭不過,借托除非正月十五出現繁星滿地的奇跡,才可成婚。至十五日晚,妹妹登樓見滿地都是燈火,誤以為真是繁星落地,縱身投河自戕。
有的傳說,燈節源于漢武帝。當時宮女元宵正月過后想念家中父母,自從進宮后就再也見不到自己的父母。足智多謀的東方朔得知后很同情,便設計成全她們,他先散布謠言,說火神君將派員火燒長安城,城里宮內一片恐慌。后又向武帝獻計,十五晚上宮廷內人員一律外出避災,滿城大街小巷,庭院屋門,都掛上紅燈,好像滿城大火,以騙過天上觀望監視的火神。武帝允諾,宮女們元宵遂趁機與家人相會。
宋辛棄疾《元夕》詞云:“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毙蜗笊鷦拥卣宫F了元宵燈會狂歡之夜,情人急于綱會,望眼欲穿,“踏破鐵鞋無覓處”,見時就在眼前的有趣場景。
元宵節彩燈地方特色濃郁,各地均有“拳頭產品”,他們都有各自的特點。北京的宮燈、上海的龍燈、哈爾濱的冰燈、浙江的硤石燈、廣東的走馬燈、四川的自貢燈等,都是蜚聲古今享譽燈壇的。
彩燈樣式更是五花八門各顯異彩,諸如:人物燈、花卉燈、建筑燈、動物燈、塔燈、宮燈、風景燈、龍燈等,多以篾制燈架,以彩紙糊裱、手工書畫精繪而成,內點蠟燭成為光源。
元宵點燈的時間也有所不同,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燈,整整十天。與春節相接,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為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
【元宵節鬧花燈的習俗介紹】相關文章:
元宵節鬧花燈的習俗04-20
元宵節習俗之鬧花燈05-04
元宵節鬧花燈習俗作文(精選10篇)05-08
元宵節里鬧花燈作文04-19
元宵節鬧花燈活動方案04-20
元宵節的習俗-賞花燈05-01
關于元宵節看花燈的習俗匯總05-03
元宵節介紹花燈的作文04-26
元宵節鬧花燈作文600字(通用11篇)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