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東莞的春節怎么過
春節,是農歷正月初一,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和小編一起來看看下文關于 東莞的春節怎么過,歡迎借鑒!
在生活節奏日漸緊張的現代生活中,東莞市民是如何過春節的?對于春節的回憶,你還有貼對聯、辦年貨、吃年糕、吃新年飯的回憶嗎?現在就讓我們去回憶下東莞人過春節的風俗與習慣。
傳統的過年習俗,有“年廿八,洗邋遢”、貼春聯、貼年畫等,而年三十則是“賣懶”日。年三十是舊歷一年最后的一天,在東莞風俗中,兒童會在這一日“賣懶”。(民國)(東莞縣志》 曰:“賣懶,賣冷”。意為新春將到,寒冷的冬天一去不返。目前,東莞兒童賣懶,意為賣去懶惰之意。在東莞水鄉,兒童賣懶要做一只小紙船,上面放紅鴨蛋,插彩旗,讓小船隨波飄走,小孩就不再“懶惰”。賣懶的兒歌,現在還有一些地方唱:賣懶仔,賣懶兒,賣得早,賣給廣西王大嫂;賣得遲,賣給廣西王大姨。今日齊來賣懶,聽(明)朝早過勤年。
而年三十的晚上則要吃團年飯,人們一年勤肯地勞動,到除夕這一天,一家人高高興興地歡聚一堂。團年飯的飯桌上有三道菜不可沒有,其一是魚,以示“年年有余(魚)”。其二是“慈菇”,以示子孫滿堂。主婦做得特別多,又不切開,當然不入味,吃不完,以示子子孫孫永不斷。而隔夜慈菇特別入味,東莞有諺語:“隔夜慈菇,賣田也要食。”。其三是雞,團年飯必有雞,家家殺雞,故廣東歇后語:年尾雞公唔敢啼(提)。
過完了年三十,就到年初一了:據(民國)《 東莞縣志》 載:“元日昧爽,謁家祠。姻族鄰里相賀,曰拜年。”“莞俗多食素,禁灑掃。出嫁女備年具饋母家,曰拜年或探索年。”正月初一是雞日,傳統中是日不殺雞,家家食齋。大年初一只用齋菜和清茶。以茶祭祖在年初一,是必不可少的。
雖然現在很多傳統習俗都已經簡化,但是保留一些祖上流傳下來的節日民俗,可以讓這些傳統文化得以流傳,也讓過年過節更有“味道”。
掃塵:“年廿八,洗邋遢”。東莞習俗,臘月十六后,即可掃塵。“塵”與“陳”諧音,掃塵是除陳去舊,迎接新年的意思,掃塵是要把一切晦氣、困境、衰事統統清除,過一個干干凈凈的新年,祈盼新的一年有盼新的一年有新氣象。打掃衛生一般從打掃天花開始,然后是墻壁,打掃工具一般用青竹枝葉捆成的大掃帚,主要是清掃屋頂、屋檐及墻壁上堆積的灰塵、蛛網等臟物。還要清洗家具、衣被、打掃庭院衛生等。
農歷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述職”之時。
除夕前人們便忙碌張羅備辦各式年貨了:買雞、鵝、鴨、魚肉;添制新衣飾;新購家具、器皿;選購年畫、春聯等。尤其要買柑桔、青橄欖等水果作象征吉祥如意和迎送親友的佳果。舊俗過年前,男必新理發,女必“挽面”,現女子多為剪發美容。
年三十:賣懶。年三十是舊歷一年最后的一天,是除日,東莞風俗,兒童賣懶。(民國)(東莞縣志》 曰:“賣懶,賣冷”。意為新春將到,寒冷的冬天一去不返。目前,東莞兒童賣懶,意為賣去懶惰之意。在東莞水鄉,賣懶的兒歌,現在還有一些地方唱:賣懶仔,賣懶兒,賣得早,賣給廣西王大嫂;賣得遲,賣給廣西王大姨。今日齊來賣懶,聽(明)朝早過勤年。
吃團年飯:團年飯又叫“團圓飯”,人們一年勤肯地勞動,到除夕這一天,一家人高高興興地歡聚一堂。在除夕這晚,人們吃的是湯圓,東莞有諺語:“隔夜慈菇,賣田也要食。”。其三是雞,團年飯必有雞,家家殺雞,故廣東歇后語:年尾雞公唔敢啼(提)。
年初一:據(民國)《 東莞縣志》 載:“元日昧爽,謁家祠。姻族鄰里相賀,曰拜年。”“莞俗多食素,禁灑掃。出嫁女備年具饋母家,曰拜年或探索年。”正月初一是雞日,是日不殺雞,家家食齋。大年初一只用齋菜和清茶。以茶祭祖在年初一,是必不可少的。表示一家清廉對得住祖宗。上貢的水果有寓意平安的蘋果,有寓意招財的香蕉,有寓意大吉大利的桔,有寓意和睦的禾碌(柚子)
年初二:新的一年一家人要在一起吃新年飯,新年飯又叫“開年飯”,吃新年飯是 從年初二開始,親朋好友,互相邀請,有延至年初八、年初九的。傳統的菜式有八個:白切雞、蠔油生菜、鯉魚、發菜蠔豉、蝦米粉絲、芋頭扣肉等。菜式各家有變化,但都追求“好意頭”。
【東莞的春節怎么過】相關文章:
上海過春節怎么過04-30
北京的春節是怎么過05-01
日本春節怎么過04-30
國外春節怎么過04-30
過年的春節怎么過04-30
中國的春節是怎么過04-30
南方的春節怎么過04-30
廣州的春節是怎么過05-01
國外的春節怎么過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