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片女人_av毛片国产_亚洲精品成_91视频a - 黄色三级网站

南方元宵節習俗介紹

時間:2022-12-01 22:54:22 元宵節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南方元宵節習俗介紹

  元宵節這一天,吃元宵、賞花燈、舞龍、舞獅是最主要的民間習俗。下面小編要介紹的是南方的元宵節習俗,供大家學習。

南方元宵節習俗介紹

  關于南方元宵節的習俗

  一、東莞元宵節吃香丸

  而除了湯圓,在東莞還有一種元宵必吃的食物--香丸。

  香丸圓圓的,直徑約一厘米,是用晚造旱地糯米浸7天后形成的冬至粉制作而成,空心,入嘴即化。在東莞,朋友親戚相互串門時,總會接到主人家的幾粒香丸,吃過表示與人結緣。

  煮湯圓、吃油團

  元宵節吃湯圓已經是普遍的習慣,在廣西的上林、靖西等地還有吃油團(有的地方也稱“煎堆”“油堆”)的習俗。食物有別,寓意卻一樣。這兩種食物都為小圓球形,表示團圓。原先“油團”的“團”字并不是現在所用的這個團圓的“團”字,而是“摶”字,它表示的是一個把做油團的面戳圓的動作,但隨著時間的演化以及文化的融合,也就演變成現在的“團”了。

  二、在廣州、香港等地

  元宵夜要進行樹元宵活動,樹亦作豎,即將燈彩高豎起來之意。小孩子們在家長協助下用竹紙扎成兔仔燈、楊桃燈或正方形的`燈,橫掛在短竿中,再豎起于高桿上,高技起來,彩光閃耀,為中秋再添一景。

  另外還有放天燈的,即孔明燈,用紙扎成大形的燈,燈下燃燭,熱氣上騰,使燈飛揚在空中,引人次笑追逐。另外還有兒童手提的各式花燈在月下游嬉玩賞。

  另外南方還廣泛流傳著燒瓦子燈(或稱燒花塔、燒瓦塔、燒番塔)的游戲,在江西、廣東、廣西等地都有流傳。如《中華全國風俗志》卷五記:江西“元宵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圓塔形,有多孔。”

  舞火龍。是香港元宵節最富傳統特色的習俗。銅鑼灣大坑地區就一連三晚舉行盛大的舞火龍活動。這火龍長達70多米,用珍珠草扎成32節的龍身,插滿了長壽香。盛會之夜,這個區的大街小巷,一條條蜿蜒起伏的火龍在燈光與龍鼓音樂下歡騰起舞,熱鬧非凡。

  高蹺會一般由群眾自發串連組織起來的。正月十一、十二開始踩街,寓意告知人們在眾多的民間花會中,今年掛個號。正月十五正式上街,一直到十八方告結束。

  古代有“七祭”,這是其中的兩種。祭祀的方法是,把楊樹枝插在門戶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雙筷子,或者直接將酒肉放在門前。

  煮湯圓

  元宵節吃湯圓是眾所周知的節日食俗,寓意“團團圓圓”。

  湯圓是中國的代表小吃之一,歷史十分悠久。據傳,湯圓起源于宋朝。當時各地興起吃一種新奇食品,即用各種果餌做餡,外面用糯米粉搓成球,煮熟后,吃起來香甜可口,饒有風趣。因為這種糯米球煮在鍋里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后來有的地區把“浮元子”改稱元宵。大部分南方人家習慣在春節早晨都有合家聚坐共進湯圓的傳統習俗。據說元宵象征合家團圓,吃元宵意味新的一年合家幸福、萬事如意。我們常吃的湯圓有芝麻、花生、香芋等。

  三、深圳元宵節吃什么

  “吃圓仔、扁米,然后走家串戶討紅包。”傳承人陳淦忠想起了小時候,他說,米餅、雞仔餅等小吃,大人們在春節前就已經做好,到了元宵節,“孩子們會拿著一個小竹籃,裝上這些小糕點串門,趁著元宵抓緊討紅包”。

  60多歲的英姑則說,作為長輩們來說,這種串門實際上是一種“結緣”,人與人之間,互相招呼,以歡喜心相見,保持良好的關系。并且有鄰里之間互相做傳統小吃的習俗,“你家做米餅,我家做松糕”,做足吃到農歷五月的量,做好了之后禮尚往來,增進鄰里之間的感情。

  舞龍、點花燈、猜謎語、唱粵劇,也是深圳人過元宵節必不可少的節目。此外,福田下沙一代還有吃大盆菜的習俗。據介紹,大盆菜的烹飪方法考究,菜盆里有包括煎蠔、雞、鴨、豬肉、冬菇等15種菜 ,一層一道菜,意為“百鳥歸巢”。吃法也較為講究,食客手持筷子在盆中不停翻找,越是底層越鮮美,稱之為“尋寶”。

  各地元宵節賞花燈習俗

  1、山東:千家萬戶百種燈

  山東的元宵花燈以種類繁多、各具特色聞名。

  在膠東半島、魯中和魯西南地區,當地人們習慣用豆面和玉米面做成生肖燈,按照家庭成員屬相,每人一盞屬相燈,節日晚上放在一盤中點燃,俗傳誰的燈燃亮的時間長,誰必長壽。乳山等地會做一盞“看場佬”燈,形似一肩扛各種農具的老人,節日晚上由家中男孩點燃送到打谷場院中間,燃盡之后由家中長者據燃燒情況預卜當年各種作物的豐歉。滕州的蘿卜燈別具一格,人們利用蘿卜的自然顏色雕成各種花樣,十分美觀。元宵節傍晚,男孩子們會提著滿籃的蘿卜燈到村外放燈,幾十步一個,從村頭一直擺到山頂。放眼遠眺,就像一條光芒四射的鉆石項鏈,遠接天宮,近連山村。德州牌坊燈的制作則最為復雜,先以木桿跨街扎起拱門,再蒙上彩繪絹紗,里面點燃無數燈火,巍峨壯觀。

  元宵節期間,山東省的花燈活動不少。如滕州市第三屆“幸福滕州·魅力梨園”彩燈文化藝術節作為“好客山東賀年會”的一項重要主題活動,燈展分為七大板塊62個燈組。棗莊的花燈節是山東省延續時間最長的燈展,正月十五仍可觀賞到“幸福”的花燈。曲阜孔子六藝城則以“鬧”“樂”為主線,推出燈謎競猜、抬花轎等民俗表演和矍相圃射禮、九射格比藝、書廳揮毫等項目,讓游客充分感受孔子故里的節日氛圍。

  2、江蘇:秦淮燈彩甲天下

  元宵放燈的習俗在江蘇也頗為興盛,一般從春節前后開始點燈,到正月十五達到高潮,至正月十八漸近尾聲。

  南京秦淮燈會可謂聲名遠揚。秦淮燈會興起于魏晉時期,唐代時迅速發展,明代達到鼎盛。朱元璋建都南京后,為了招徠天下富商,竭力提倡燈節盛事,并將元宵節張燈時間延長至十夜,使之成為我國歷史上時間最長的燈節。自此以后,每逢農歷新年、元宵前后,秦淮河畔處處張燈結彩,逐漸享有了“秦淮燈彩甲天下”的美譽。

  1985年,南京市秦淮區舉辦了首屆夫子廟元宵節花燈晚會,迄今已成功舉辦26屆。秦淮燈會上,游人可以在夫子廟—秦淮風光帶景區內欣賞到來自各地的精美花燈。今年舉辦的第26屆江蘇·秦淮燈會更是隆重,來自臺灣的巨型燈組“神龍騰躍”與中華門甕城頂端的“龍騰盛世”主燈交相輝映。本屆燈會在夫子廟陸上、十里秦淮河水上、明城墻空中立體布展,“燈展、燈景、燈船、燈市”同展,再現秦淮燈彩盛世美景。本屆秦淮燈會也是第三屆江蘇·臺灣交流燈會,為了參加此次秦淮燈會,臺灣特意選聘燈藝師傅,扎制了高達14米的“龍騰盛世”等40余組燈,希望借“龍”這一全球華人共有的圖騰,祈求兩岸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事事如意。

  3、湖南:龍獅共舞慶佳節

  元宵節這一天,吃元宵、賞花燈、舞龍、舞獅是湖南最主要的民間習俗,如長沙的酸菜炒湯圓,將湯圓配酸菜、辣椒炒制,外焦內軟,酸、甜、咸、辣俱全;郴州因為多民族聚居而形成了獨特的元宵舞龍舞獅活動,如今年郴州資興舉辦的第五屆龍獅腰鼓大賽將會有24支隊伍參賽。

  位于湖南南部的新田縣,毗鄰兩廣,元宵習俗獨特。元宵節這一天晚上,新田縣的`農民們會提著點亮蠟燭的小燈籠來到宮廟前集合。數百串燈籠連在一起,組成一條近千米長通體發光的“巨龍”,每一盞“龍身”上的燈都代表著一戶人家。隨著一陣陣鑼鼓聲,游龍燈的隊伍從宮廟前的農田出發,在威風凜凜的“龍頭”牽引下,開始繞全村游行。舉著“龍身”游燈的人們還要保證這條“長龍”的連續和完整,所以每一個人都要小心地配合著“長龍”前進,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巨龍”所到之處,家家煙花爆竹聲震天。游完龍燈后,村里的居民們會將所有的龍燈集聚在一起“燒龍燈”,期待來年風調雨順。


【南方元宵節習俗介紹】相關文章:

南方元宵節習俗12-07

元宵節南方北方習俗04-30

你知道關于南方元宵節的習俗有哪些05-02

元宵節的習俗介紹12-08

介紹元宵節習俗12-07

元宵節習俗的介紹12-07

元宵節習俗介紹11-02

關于元宵節日的習俗介紹12-07

關于元宵節習俗的介紹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