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臘八節的相關資料
伴隨新一年的到來,臘八節也即將到來,臘八節是拉開新年的序幕。本文是小編整理的關于臘八節的資料,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臘八節的資料:臘八節的來歷
臘八節,原為古代歡慶豐收、感謝祖先和神靈(包括門神、戶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儀式,除祭祖敬神的活動外,巫術活動的`臘月擊鼓驅疫之俗在湖南新化等地區仍有留存。后演化成紀念佛祖釋伽牟尼成道的宗教節日。夏代稱臘日為“嘉平”,商代為“清祀”,周代為“大蠟”;因在十二月舉行,故稱該月為臘月,稱臘祭這一天為臘日。先秦的臘日在冬至后的第三個戌日,南北朝開始才固定在臘月初八。
臘八節的資料:臘八節的習俗
1、祭祀
2、臘八粥:臘八節吃臘八粥,是一個由來已久的風俗。
3、臘八蒜:泡臘八蒜是北方,尤其是華北地區的一個習俗。
4、吃冰:臘八前一天,人們一般用鋼盆舀水結冰,等到了臘八節就脫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塊。據說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一年不會肚子疼。
5、臘八豆腐:“臘八豆腐”是安徽黔縣民間風味特產,在春節前夕的臘八,即農歷十二月初八前后,黔縣家家戶戶都要曬制豆腐,民間將這種自然曬制的豆腐稱作“臘八豆腐”。
別看臘八粥有各種雜糧放在一鍋燉,臘八粥其實有著和胃、補脾、養心、清肺、益腎、利肝、明目、安神等功效的哦。
臘八節的資料:為什么說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八”一過,年味就越來越濃了,所以就有“過了臘八就是年”這一說法,“臘八節”民間流傳著吃“臘八粥”,泡臘八蒜(有的地方是“臘八飯”)的風俗。
童謠: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煮白肉,二十七殺年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鬧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這些天趣童真里流露出到了臘月孩童們對過年的無限期盼。
臘八這天正式拉開了春節的序幕
從這天起,人們開始置辦年貨,迎接一年一度的.新春佳節。在這個前奏曲里有著豐富的內容,從喝臘八粥開始,然后祭灶、掃房、炸年糕、宰豬羊、寫春聯等等,直到臘月的最后一夜除夕。如臘月二十三,民間稱小年(有的地方是臘月二十四),是民間祭灶(或曰送灶)的日子。
舊時民家的鍋臺墻壁上有“九天東廚司命灶君神位”,兩旁有聯“上天奏好事,下界保平安”,或“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等。送灶一般是在黃昏舉行,恭恭敬敬地送灶王爺上天匯報一家人一年來的善惡行徑,以求得到玉皇大帝的嘉賞或寬恕,并保佑來年四季平安。祭灶供品除雞、魚、肉與酒飯外,還要另加一道糖稀即灶糖,說是要用糖稀粘住灶神的嘴,上天后少說壞話,多說甜美之言。到除夕夜,還要舉行同樣的儀式,再把灶王爺接回家。再如,“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有錢無錢,打掃干凈好過年”:因“塵”與“陳”諧音,此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含義,用意是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托著人們破舊立新的愿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臘八節的資料:為什么要吃臘八粥
釋迦牟尼原本是王子,他深切同情勞動人民的苦難遭遇,二十九歲時,毅然舍棄了王族生活,去探求解救人生痛苦的方法。相傳,一天釋迦牟尼來到一片茫茫無際的荒漠,又饑又渴,終于不支倒地。這時,恰巧有個善良的牧羊姑娘路過,忙將隨身所帶的雜飯與泉水調煮成粥,喂給釋迦牟尼吃。釋迦牟尼醒來后,謝過牧女,繼續前進,以堅韌不拔的毅力修行了六年,終于在十二月初八那天得道成佛。從此以后,凡逢十二月初八,各佛寺均效法牧女獻粥,取香谷、果實煮粥,供于佛像前。
遠古時期,人們往往在冬季用獵獲的禽獸祭祀天地、祖先,以祈福求壽,避災迎祥。古代“獵”、“臘”是同一個字。沿襲下來,就把處在冬末春初、新舊交替之際的'十二月稱做“臘月”。據古書記載,在南北朝時,就流傳著“臘鼓鳴、春草生”的民諺。說的是在臘月,農民為了喜慶一年的豐收,敲打臘鼓,跳起各種舞蹈,預祝來年再有一個好收成。
中國古代民間有在冬至前后食用“赤豆粥”的習俗。如《本草綱目》赤豆條記載,傳說中那位頭撞不周山的共工氏有七個“不才”兒子,“以冬至死為疫鬼”,故于是日作小豆粥,來祓除瘟神疫鬼。這個節日風俗,后來和佛教紀念“佛祖成道,的“五味粥”逐漸融合,宗教迷信的成份也逐漸淡薄下來,成為入臘以后的節日佳品——“臘八粥”。
【臘八節的相關資料】相關文章:
關于臘八節的資料04-20
有關父親節來歷的相關資料12-09
有關考研報名的相關資料12-09
高考志愿填報專業的相關資料12-09
2018考研英語復習的相關資料12-09
2017年七夕情人節的時間及相關資料12-09
藝術特長生報考的相關資料12-09
《玲玲的畫》教學設計方案及相關資料04-09
韓國留學申請的入學要求及相關資料準備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