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菜女散文隨筆
在城鎮街頭巷尾,或是鮮活農副產品交易市場,有一道風景,就是賣菜女,她們或四五十歲,或六七十歲,甚至八十歲,很少看見三十歲左右的年輕女性挑著菜擔,推著裝滿鮮菜的板車駐足街頭。
來街上賣菜的,絕大多數是縣城周圍的農村居民,有的跑四五里,或上十里,還有的在三十里外,她們早上四五點鐘起床,沐浴月露,踏著蛙鼓,在菜園將鮮嫩的蔬菜采進籃簍,然后挑到公路邊,等著昨晚已經約好的面的車,或是貨運麻木車,或是進城務工的摩托車,將她們捎進城里來,找到昨天賣菜蹲守的攤位,算計著在中午十二點鐘以前將菜賣完,如果當天行情不好,在十一點后,就將剩下的鮮菜折半價處給其他菜販子。
每天,賣菜女挑著白菜、香菜、羅卜、青椒、南瓜、黃瓜、豇豆、苦瓜、蔥蒜苗等,都是鮮嫩欲滴,還有晶瑩露珠帶著微笑歇在上面,用手輕輕一掐,會流出綠油油水來。她們將菜扎成一元一小把,一擔鮮菜,大致可以賣出三五十元錢,如果天天有一擔菜賣,一月就可以掙個八百到一千元活錢。至于菜的本錢,她們沒有計算過用工成本,也不存在跟商家、跟顧客計較,反正是土里長的,丟幾粒菜籽,放些農家肥料,就長出拙壯的莖葉來。
在郊區農村,男人一般是不上街賣菜的,如果有哪個膽大的男人跟著妻子上街來賣菜,那肯定只是下下力,挑挑擔、搶搶位,像警衛一樣站在妻子旁邊,看妻子將一把把鮮菜賣給顧客。從內心里說,妻子一般不會讓男人在街上賣菜,而寧可讓他守在家里做家務事,或是到責任地里去刨田,妻子在守護著男人的那點尊嚴,那點面子,那點固執。
賣菜女的菜擔,挑著一家大小的生活重負,家里有大學生、中學生、小學生、幼兒園的發萌生,她們寧肯在菜市場的喧囂中守著菜攤子,也要讓孩子們在安定的校園里讀書,享受現代最好的.教育;寧肯自已在風雨霜雪中凍得瑟瑟發抖,也要讓孩子們在溫馨的校園漫步青春;有的在學校旁邊租著房,一邊為孩子陪讀,一邊賣菜供養一家生活。她們的菜籃,每天都盛滿希望,裝著一輪朝陽,孩子出息,就是對她最好的獎賞。孩子出人頭地,她吃過的一切苦,都會在稠稠夢鄉里兌成甜醪。有時,家里父母,正生著病,等著賣菜的錢抓藥。每天,一擔菜賣完,她們想著的第一件事就是給孩子帶回好吃的,帶回書包文具,給老人帶回一雙冬鞋,給男人帶回一盒帶嘴的香煙,而自已的午飯,也許就啃幾條賣剩的黃瓜,寧可走上十里路,也不肯花一塊錢的車費。
讓賣菜女最高興的是,每天上午九、十點鐘就賣完了一擔菜,不僅價錢較高,而且那角角塊塊錢統在荷包里沉甸甸的,如長在幸福枝葉間的瓜和豆。回到家,放下擔,不顧半天的疲憊,第一件事就是將那零鈔角票放在桌上,讓家人看到她當天的收獲,然后,她會用長滿繭殼的手指一張一張疊好,一張一張數著,齒舌間念念有聲,唇上跳出一個個音符,雖然收成不大,但數著,就是幸福的指數。當她走進菜田,用手撫摸著那一條條青澀的黃瓜,用手指彈一彈那體態修長的豇豆,用溫熱的眼睛打量著躲在葉片后的茄子,心里期待,如果這些蔬菜能發酵發泡就好了,快快長,明天早上,我就送你們到縣城去看熱鬧呢。
賣菜女,每天踏著最平實的腳步,奏成我們生活最真切的鼓點。
【賣菜女散文隨筆】相關文章:
1.女怨散文隨筆
2.好女好男散文隨筆
3.賣菜大媽作文
4.賣菜征文散文
5.賣菜經典散文
6.賣菜的女孩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