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春優美散文
鄉下的春是用來咀嚼的,在民間就流傳有“咬春”的習俗。
立春日吃春餅稱為“咬春”。民間在立春這一天要吃一些春天的新鮮蔬菜,既為防病,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唐《四時寶鏡》記載:立春,食蘆、春餅、生菜,號“菜盤”。可見唐代人已經開始吃春餅了。
故鄉的春,仿佛是從“三尖塘”畔的蘆葦吐芽開始的。耐不住寂寞的蘆葦,從松凍的泥土中鉆出稚嫩的芽來,不經意間,這些或粗或細的葦芽們便長得比孩子們高。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幾棵年輕的柳樹在微風的輕撫下,搖曳著泛出鵝黃的枝條,“挑逗”著池塘里的水,濺起串串漣漪。“三尖塘”畔長滿了茅針草,村童們拔出草芯放進嘴里輕嚼,溢出津津的清甜,仿佛在咀嚼著“春天的味道”。
其后登上早春舞臺的,應算是生長在田野里的薺菜了。小時候放學后,不用大人們支使,書包往自家柴草垛上一扔,便挎起小柳筐去田埂渠畔挖野菜,以調劑饑餓年代里拮據的生活。
早春的薺菜,是野地里報春的`精靈,是詩詞的營養素,詩品骨氣的能量源,詩美心香的化合劑,為歷代文人雅客所稱頌,并留下許多為今人吟詠的佳句。
那嫩綠的齒葉,那鵝黃的小花,那沾著溫馨泥土的根須,無不溢著怡神的春的氣息,向人們展示著大自然中生命的律動。薺菜的吃法有多種多樣,按各家人的口味,或炒,或蒸,或做湯,腌咸菜,蒸饃饃,剁餡兒包餃子皆可。就說這涼拌薺菜吧,把薺菜擇洗干凈后,用開水汆一下,瀝干水裝入盤中,加上姜末、蒜泥、醬油、陳醋、花椒油,攪拌后再淋幾滴麻油,一盤涼拌薺菜就做好了。看上去嫩綠綠的,吃起來脆生生的,真可謂吃在嘴里美在心里。薺菜因其味甘淡,具有涼血止血治崩漏、痢疾之功效,民間又叫“護生草”,正所謂“三月三,薺菜當靈丹”。
在鄉村田野上,早春里的還有馬齒莧、素老苗、灰灰菜,春深時的香椿芽、豌豆苗、槐樹花、榆錢兒也都是純自然的美味上品,盡管它們口味各異,但無不透著春天的鮮嫩和清新。
“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我更愿意回到故鄉咬春去。
【咬春優美散文】相關文章:
1.春燕優美散文
2.春鬧優美散文
3.關于春優美散文
4.春之味優美散文
5.春思優美散文
6.春韻優美散文
7.春韻江南優美散文
8.春月的優美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