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到,蛐蛐叫經典散文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讀著葉紹翁的詩,耳邊聽著窗外草叢中傳來陣陣“唧唧吱、唧唧吱”“迪、迪、迪”蛐蛐的鳴叫聲,心想秋天到了,是捉蛐蛐的時候了。
記憶中捉蛐蛐,斗蛐蛐是童年時最令人開心的事情,它曾經帶給年少的我無窮的樂趣。
暑假中,特別是立秋過后,下午田頭廣播一響,叫上二、三個小伙伴,帶上關蛐蛐用的'竹罐頭盒、玻璃瓶子,大家一起去捉蛐蛐。
我們躡手躡腳悄悄地來到菜園圍墻角跟頭,放慢腳步,側耳細聽;一陣悅耳的蛐蛐叫聲傳來,立刻心中暗喜。大家聽準方位,瞪大眼睛,慢慢地走近聲源的位置,確定叫聲是從斷墻傍一塊大石頭底下發出來的。我目不轉晴地盯著那塊大石頭,蹲下身去,雙手用出全身力氣試著去移動石頭,石頭太重了,居然紋絲不動。招呼同伴一齊動手,口中輕輕喊著“一、二、三、起!”翻開石頭,驚喜地發現一只“二槍”大蛐蛐伏在那里。好家伙,差不多有二公分長,烏黑光亮的腦袋,兩眼閃著亮光,扁扁的嘴巴中一對鋒利的門牙像兩把刀子一樣一張一合、二根觸須左右擺動,雙翅微微顫動,后足彎曲作跳躍狀。我心中一陣激動,急忙五指并籠作微彎狀,伸手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快速罩下。蛐蛐反應夠快,只見它后足一躍,往邊上一跳,我急忙張開手掌,一看是空的。正失望之際,忽然覺得脖頸上癢癢的,好象有什么東西在爬。我急忙伸出手去扣。蛐蛐立刻又跳到地上,向前蹦去,在同伴的驚叫聲中一下竄入亂石堆中不見了。我趕緊貓著腰向前緊跟,雙手繼續翻動墻邊亂石堆。不到十分鐘,我又發現一只大蛐蛐伏在石堆下,剛要下手,仔細一看,不由倒吸一口涼氣,地上的蛐蛐尾部有三根須是“三槍”。這家伙個頭雖大,但既不會鳴叫,又不會打斗。我平時抓來這種沒用的“三槍”也只是扯下后足給“二槍”當食料吃。心想既然出來了,終不能空手而歸,靜下心來,再仔細辨聽,發現墻那邊一堆瓦片下有一只蛐蛐也在鳴叫,叫聲短且響,經驗告訴我肯定是只大的。稍稍走過去輕輕翻開一疊瓦片,雙手靠攏十指合圍,這次一只紫黑色的“二槍”終于合在手中了。輕輕地放入瓶中,只見它梅花翅膀,方頭長腿,威風凜凜立在瓶子中。同伴急忙撥來蛐蛐草,披出鋒毛對著蛐蛐門牙撩撥幾下,它馬上臺頭振翅,發出悅耳的“迪、迪、迪”鳴叫聲,而且聲音宏亮,音節勻稱。我捉到好蛐蛐后,心里別提有多美了,回頭看看同伴,也都各有收獲。
商量后,小伙伴一致決定打道回府。于是人人手上捧著捕捉的“獵物”,踏著輕快的腳步,一路上伴著蛐蛐“吱、吱、吱”的鳴叫聲雄糾糾、氣昂昂地凱旋而歸。
【秋天到,蛐蛐叫經典散文】相關文章:
1.從秋天到秋天散文
3.偶遇秋天經典散文
5.又到秋天經典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