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時期的愛情經典散文
我在大學讀書期間,記得好像是《中國青年報》一類的報刊,曾經刊發過一些關于大學生戀愛觀的評論文章,在社會上引起了比較大的反響。那些上了大學就拋棄戀人或發妻的人,被戴上了“現代陳世美”的帽子,成了被批判的不道德典型。
剛恢復高考的頭幾年,錄取的學生年齡參差不齊,有的早就過了戀愛結婚的年齡段。那時的大學生,屬于緊缺資源,很有點天之驕子的優越感。有些人進了大學以后,面對一片全新的天地和誘惑,就有了換戀人或者換老婆的心思,進而實際行動了。
有一天中午,比我們高一年級一位女生的鋪蓋衣服等物品,被一個哭鬧不停的女人,抱到宿舍樓下付之一炬。后來我們知道了,那個女人的男朋友,考上大學以后,就把她給甩了,跟那個衣物被燒的女生談起了戀愛。那女人來學校找了好多次,也沒能使自己的前男友回心意轉。一怒之下,她便采取了這樣比較極端的手段,以泄心中之忿。據她對圍觀的人講,前男友跟她啥事兒都做了,甚至還有懷孕流產的經歷。其中,不乏具體細節描述,用詞用語頗有些少兒不宜。
見事情鬧得有點大,校方不能不出面了。系里給了那個男生一個處分,并且責成他回去妥善處理此事,不能讓女方再到學校里這樣鬧。那意思是,事情如果處理不好,他也就不用再回來上學了。那男生回家之后,究竟采取了一些什么措施,平息了女方的怨氣,不得而知。大家猜測,很可能是花錢買平安了。
有一回,政史系的一個女生,來我們宿舍找她老鄉有事。閑聊的時候,她嘟嘟嚕嚕地抱怨說,這兩天沒睡好覺,全是讓她們班一個男生的老婆給鬧的。這男生要和他老婆離婚,他老婆不干,就跑到學校來鬧。在學校期間,她住在學校小招待所的一個簡陋房間里。因為怕她出事,政史系的頭頭就安排這位女生晚間跟她作伴。“你們不知道啊,每天半夜俺那同學的老婆都要起來捉虱子,捉了就放在嘴里咬,咬的咯吱響不說,嘴唇上還弄得滿是血,瘆死人了。俺那同學有這么個老婆,也確實難為他了。”末了,那位女生如是說。
如果說,堅守愛情、忠貞不二,是人性中美好的一面,那么,喜新厭舊、更換糟糠,就是人性中不好的一面。好也罷、壞也罷,總歸都是人性的表現。沒準兒人性的后一種表現,更自然、也更有代表性一些。如果當時的大學生們,換戀人、換老婆的行為,只是屬于個別現象,我想相關媒體,也就不會連篇累牘地發表那么多文章,大張旗鼓地討論這個問題了。
有位跟我關系不錯的農村同學,在入校前家里就給他訂了親,還送了女方一些彩禮什么的。在報章熱烈討論這個問題的那段時間,他很是苦惱,夜里咯咯吱吱、翻來覆去地壓床板,白天無精打采、唉聲嘆氣地茶飯不思。人有了苦惱,是需要傾訴對象的。否則,非憋出毛病來不可。于是,某天他就跟我說,他對訂的那門親事有些不情愿,但又下不了決心退掉,破費些彩禮倒在其次,他實在不愿戴上一頂“現代陳世美”的帽子。首鼠兩端之際,就讓我幫他出出主意。
在這方面,我本無發言權。一張白紙,沒有啥經驗嘛。但是經不起別人捧,也是人性的一個弱點。他瞧得起我,專門來征求意見,咱自然也得煞有介事一番。我給出的建議是,如果不擔“現代陳世美”的一時罵名,換回長期婚姻不適的代價,他自己認為能夠承受,那就老老實實地去愛自己的“向陽花”。反之,如果感到實在不能忍受,那就在短時間內當當“現代陳世美”好了,反正也不會被包公給拉出去,用什么“狗頭鍘”之類的東西給喀嚓了。糾結了一些日子之后,他對我說,準備采納我“反之”以后的那種建議。換言之,他打算換人了。
我讀大學的'時候,城鄉“二元化”壁壘森嚴,城市戶口跟農村戶口有天壤之別。在當時,要想把農村戶口辦成城市戶口,幾乎比登天還難。更要命的是,按照那時的政策規定,人們結婚生孩子之后,孩子的戶口一律隨女方。當時的一些男大學生,之所以甩掉自己的“向陽花”對象,這大約也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比方說,那位跟我說打算更換“向陽花”對象的同學,就曾說過這樣的話:“我好不容易混上了個城市戶口,假如跟農村對象結了婚,生的孩子還要為脫離農村而奮斗,那不成了脫褲子放屁,白忙活了嗎?”
有位男同學,畢業分配時對系里提出,自己要去西藏支邊。系里讓他慎重考慮,并且和家里人好好商量一下。而他在老家,也是有對象的。他的對象不知是怎么知道了這個消息,不遠數百里專門跑到學校來了。她首先對系里的頭頭們表明了自己的態度:堅決反對男朋友去西藏。隨后,她又很嚴肅、很負責任地對那位男同學說:小樣,什么支邊不支邊的,你那點兒鬼心思我還不知道啊,不就是想換人嗎?明白告訴你,門兒都沒有。不怕難看的話,你就試試。那位男同學比較老實一些,就乖乖打了退堂鼓。
我還有位男同學,表現學習都很好,人也長得高挑英俊,很受女生青睞。于是,就有老鄉給他暗中撮合,讓他結識了一位其他系的女生。兩人接觸之后,互有好感,很談得來。但不幸的是,這位男同學來自農村,并且也跟“向陽花”訂親了。一段時間,他也很是糾結不堪,不敢對那女生明確自己的態度。不久,報上“現代陳世美”之說,又鬧的沸沸揚揚。在這種情況下,他就更加苦惱了。
一位好事者知道了這位同學的情況之后,頭腦一時發熱,就寫了一篇報道稿寄到了某大報社,并且還真就發表了。那篇稿子中說,這位同學考上大學以后,面對種種誘惑,對農村對象不離不棄,表現出了很高的道德水準,堪稱當代大學生正確戀愛觀的典范,云云。文章發表以后,在學校里引起了較大反響,寫稿同學也因此很是風光了一陣子。但是這樣一來,卻把那位在找對象問題上糾結苦惱、還沒做出最后抉擇的同學,逼得沒有了退路。無奈之下,他只能跟那位鐘情于自己的女生說了再見,跟“向陽花”對象把“愛情”進行到底了。
時隔多年以后,那位寫稿的好事者談起此事的時候,很是有些感慨。他說,自己當時出于單純和熱情,寫了那篇報道稿,是發自內心地想宣傳、表揚一下那位同學,倡導一下正確的戀愛觀、婚姻觀。現在回過頭來看看,想法恐怕有點過于天真了。對于多數人來講,戀愛婚姻這個問題,是無法擺脫客觀環境的制約的。對于當時有些人在這個問題上的選擇,人們簡單武斷的指責更多一些,而缺乏設身處地的理解與寬容。就拿自己寫的那篇稿子來說,幾十年來對那位同學在客觀上造成的影響,到底是好還是不好,以及他自己的感受究竟如何,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說到這個份上,我再無其它話可說,只好又拾起了那句俗到不能再俗的老話——理解萬歲吧。
【大學時期的愛情經典散文】相關文章:
3.經典愛情散文
4.經典愛情散文